新课程背景下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时间:2022-10-14 12:07:21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出现了低迷的现象,例如从传统教学的“一讲到底”,走向所谓的新课改的“一练到底”,从以往教师的个人演讲,说得很好讲得很精彩,走向了全堂板演、低级运算等等。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育策略研究,激发了我们对此问题的关注,如何去伪存真,追求真实自然,达成共同发展,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主旋律。

【关键词】课程改革 高效课堂 素质教育 课程理念

随着新一轮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课程提出的很多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直接冲击并挑战着数学教师的传统教育思维和教学方式。必须从根本上动摇以至变革传统教学的弊端,强调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以学生主动建构,师生合作互动,促进全面发展的新教学。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无疑地,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数学知识比较深奥,每堂数学课都对学生具有新鲜感,如能在引入新课时,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有实验操作的演算式,有具诱惑力的问答式等,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诱导的方式提出问题。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有如下两个问题情境:(1)有两个商场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分别采用两种降价方案:甲商场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商场两次都打(p+q)/2折销售。请问:哪个商场的价格更优惠?(2)今有一台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他均精确,有人要用它称量物体的重量,只需将物体的放在左、右两个托盘中个称一次,再将称量结果相加后除以2就是物体的真实重量。你认为做法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你能否找到一种用天平称量物体重量的正确方法?以上两个“问题情境”,一个是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一个是物理中的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想学、乐学、主动学。例如,讲授概率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有10000张有奖储蓄的奖券中,设有1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从中买1张奖券,中奖的概率是多少?”在讲排列组合中两个原理时,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由同学竞猜:有10封不同的的信,随意放进6个不同的邮筒寄出,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投递方法?正确的结果是610种,比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大胆猜想还多得多。这样,一开始就“引人入胜”,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了解问题的解法,从而流露出迫切希望教师教给他们知识的心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

教师要改变“牵牛式”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角色,引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和自主学习的科学意识。新课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创新意识,主张学生自主学习。潘际銮教育家在南昌大学成立的大会上曾说过:我们的学校要给学生以‘猎枪’,不要给学生以干粮,给学生以干粮最终学生还是要饿死,要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成为“跳起来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教师应转变传统“牵牛式”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为此,教师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组织教学:

首先,创设兴趣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质疑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如创设质疑情境,创设纠错情境等。

其次,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教师还要善于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内在动机,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上升到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高度,以培养学生独立钻研,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高中数学教学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时,首先启发学生考虑 与 的关系,以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看谁能自己独立(或合作)推导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这样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或合作探究,得到几种非常精彩的推导方法。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由理解到掌握,进而能灵活运用,变为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才智,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中学数学的许多内容,都包含着某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例如,解方程中的降次与消元思想,换元的方法,三角代换中的参数思想与参数方法,立几中求锥体体积的化归思想与分割求积方法,还有求反函数法中隐含着的方程思想,由此可得出分子、分母最高为二次的分式型函数值域的一种方法即判别式法,等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地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会、会中悟,比较系统地把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思维的科学性与深刻性,以不变应万变,使一些问题迎刃而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数学能力也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地运用中才能培养和提高。

总之,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实处. 能否把新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通过教师一个例题的分析讲解,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一种现象:新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说明课改之路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进一步学习新的理念,走出传统教学观念的阴影,使自己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创新者。

【参考文献】

[1]刘勇.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索[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5)

[2]裴启家.在刷新提速中添彩――浅谈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2(29)

[3]郭春花.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3(06)

[4]夏建明.如何构建新形势下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06)

上一篇:浅谈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与发展 下一篇:主体参与 彰显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