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港口竞争力提升的途径

时间:2022-10-14 09:58:15

我国港口竞争力提升的途径

提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我国港口要想走向世界的“桥头堡”,提高我国的港口竞争力,就应从内外两方面做起。对于外部不同港口群之间的竞争、同一港口群内不同港口之间的竞争和港口争夺腹地货源的竞争,要实现正确的定位;对于港口的内部改进,应该发展港口物流。

关键词:竞争力;定位;港口物流

中图分类号:F5文献标识码:A

我国在2009年已经拥有13个保税港区、20个亿吨大港,并且这个数量还在增长。此外,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加快,我国的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港口走向世界的舞台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所以,为使我国港口走向世界的“桥头堡”,提高我国港口的竞争力,有以下两方面的实现途径:

一、港口外部竞争,实现正确定位

(一)港口竞争的主要内容。港口竞争的主要内容是货源的竞争。从港口竞争的主体看,港口之间的竞争可分成两个层次:

1、不同港口群之间的竞争。我国沿海已形成明显的三大港口群,即环渤海湾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和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由于港口群服务的腹地陆向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因而港口群之间就可能发生争夺腹地货流的竞争。由于港口群之间一般具有一定的距离,货主通过成本和服务的比较可以理性地选择一条合理的运路径进行,同样也就选择了某一港口群中的港口为之服务。因而一般而言,在内陆交通不发达的地区和阶段,港口群之间的竞争不会非常激烈。然而,随着内陆运输条件的改善,尤其是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开展,港口群之间的运输越来越方便,从而使港口群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公路和铁路运输状况的改善,我国三大港口群之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所以,各大港口群需在各自的功能、区位条件、发展潜力、腹地资源、产业分布及集群特色等方面入手,明确各港口群的整体定位,以国际、国内航运市场为导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最终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备、信息畅通、优质安全、便捷高效、文明环保的现代化港口群,以适应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港口群的客观要求。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建设重点为上海、宁波-舟山等港;珠三角港口群的建设,在巩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粤港两地港口资源优势,重点是以深圳和广州港为主;渤海湾港口群建设的重点是以大连、天津和青岛港为主,以及辅助港的集疏运系统;东南沿海港口主要是以厦门港为干线港,相应发展福州、泉州等支线港的集疏运系统;西南沿海港口主要是以湛江、防城、海口等支线港组成的集装箱运输系统。

2、同一港口群内不同港口之间的竞争。这是港口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由于同一港口群内港口之间距离比较靠近,各港口服务的陆向腹地基本相同或部分交叉,货主选择港口群内的哪一个港口来为之服务,仅就成本而言是没有区别的,或者差别很小,这就使个别港口面临货主选择时缺乏地理位置的优势。为了吸引腹地货源和中转货流,港口只能依靠港口的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来进行竞争。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之间的竞争在这个层次中充分体现。所以,剖析各港口的规模、功能、区位、资源禀赋等要素,明确其各自的发展定位、市场定位和服务定位,根据腹地经济发展状况,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化和集约化为目标,既注重港口功能完善,更注重专业化、系统化和个性化服务。建立合理分工的港口物流协作体系,既要突出国际性骨干枢纽港的中心地位,又要体现辅港口在协作体系中的基础作用。

(二)港口争夺腹地货源的竞争。港口是腹地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的驱动源,腹地所需原材料、零配件依赖港口的传输转运,同时腹地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是港口物流发展的基点,腹地大量的产成品、原材料出口借助于港口输送。港口与腹地社会化第三方物流组织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处理得当,将会形成港口与腹地区域和城市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所以,要保证港口与腹地物流组织间既有相互竞争,又有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协作机制,港口与腹地集疏运的畅通无阻,使港口真正成为腹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我国沿海港口要想发展成国际中转港,就必须加强港口物流与腹地社会化物流组织的合作。腹地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其拥有的第三方物流组织及其构成,它们既是港口物流向腹地延伸的媒介,又是港口吞吐量提升的执行载体。因此,港口与腹地物流组织的竞争与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港口与腹地连接的运销网络四通八达,形成快捷、高效、准确、通畅的网络体系。

二、港口内部改进,发展港口物流

(一)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一些港口已制定了发展物流业、整合港口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目标,港口所在城市也决定把物流业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以带动城市和地区经济腾飞。但总体上,我国港口发展现代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表现为港口物流发展滞后,国际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许多方面还处于传统物流状态,无论是在物流意识上还是在物流硬件设施上,与国外先进的现代物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1、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港口装备参差不齐。大部分港口或港区的装备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七十年代的水平。目前,发达国家已极少采用的杂货运输方式在我国港口仍普遍存在,因而物流作业效率不高。

2、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不一,影响海铁联运规模和效率。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信息技术不能实现自动无缝衔接与处理、物流标准的应用推广难,这些都限制了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降低了物流效率。

3、港口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港口码头泊位少,中转储存能力低。港口航道水深不适应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要求,老港区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新港区开发建设任务繁重。

4、物流联盟程度低,港口物流的信息系统利用率不高。各港口物流作业基本上处于无序竞争状态。码头前方装卸与后方仓储、运输不协调,尤其是后方仓储,运输业规模小,多数仍为粗放式经营,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较落后。

5、管理体制“政企不分”,港政管理和码头经营合一,制约港口建设发展。传统的管理体制使港口企业无法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致使与港口关联的临港工业、商贸业、运输业、港口服务业以及现代物流得不到相应发展。

其他如港口物流的专业人才匮乏、专业化物流服务方式有限、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也是当下困扰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因素。

(二)解决办法

1、拓展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是企业间利用股权参与或契约方式形成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拓展港口物流业国内外战略联盟,可以加快港口服务网点建设;拓展港口物流业国内外战略联盟,可以扩大港口服务的范畴;拓展港口物流业国内外战略联盟,还可以迅速提升我国物流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2、从健全港口现代物流模式入手完善职能。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内向型发展模式运营理念侧重于管理,主要是从充分优化港口内部的存量资源着手,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内部资源。基于对目前港口物流发展状况的分析,需要采取的改造策略应该是:改造主业,系统剥离。所谓改造主业就是运用现代物流的理念和运营模式,改造港口现有的经营机制和组织模式,把提高货物通港效率作为港口建设和运营的主要指标,以提高港口所在物流链的核心竞争力。系统剥离则是将港口系统的自理物流作业剥离出来,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物流部门独立运作,在向利润中心逐渐转变的过程中逐渐变为完全独立的以提供“供应物流服务”为主的第三方物流。外向型发展模式运营理念侧重于经营,主要是从港口涉及的关系对象着手,充分重视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即通过纵深发展港口物流所处的外部环境来实现港口物流的持续发展。港口纵向协作包括:港口企业让渡出部分码头、仓库、堆场给拥有物流链的企业,让其在港区内从事企业物流;与航运、公路、铁路等运输企业共同构筑物流链;港口企业与生产要素市场和消费市场资源整合等多种方式。横向协作主要表现为港口群的协同发展,枢纽港与喂给港之间应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以共同的业务、共同的利益进行联合。

3、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塑造港口企业形象。目前,港口的竞争已经从成本差异竞争转向质量竞争,进而转向服务竞争。提升物流服务能力是港口发展的一个新理念。港口服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货物装卸为主的核心服务;二是利用不同的装卸机械、运输工具,在特定的货场完成货物装卸、运输、堆码、储存的辅助服务;三是向货主提供优质、便捷的货物交接的延伸服务。我国多数港口企业目前仍停留在装卸、仓储、运输上,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通过增值服务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尚有潜力可挖。港口企业应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处理好“客心说”与“货心说”的关系,把发展的方向定位为现代物流服务。

4、完善港口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港口”,提高港口服务效率。20世纪末,美国提出“数字地球”战略。从这个意义上讲,港口也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港口”是加快港口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港口”是一个全方位的数字化的港口物流系统,它不是在原有的港口物流系统上的信息化,而是将港口物流系统建立在“信息化”、“数字化”基础之上。生产、流通及服务等所有环节都是在“数字流”的基础之上联动,它打破了原有的港口物流模式,在现代港口竞争因素多元化、港口经营国际化、港口腹地经济贸易化和港口信息化的今天,无疑为港口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而强化整体竞争实力提供了重要手段。

5、建立港口物流中心。港口在一个地区的稀缺性和港口与物流企业的利益相关性,使得港口企业在中国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港口物流中心的基本形态有三种:一是全能型的物流中心;二是基础设施型的物流中心;三是商流型的物流中心。三种形态可因地制宜选择。为实现物流中心的目标,港口物流中心应具备物流集散、货物存储、分拨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市场交易、信息管理、服务咨询和增值等功能。这突破了原有港口作为单一交通枢纽基础设施的设计理念。根据现代物流的功能要求对港口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通过功能多元化、标准国际化、布局合理化、管理现代化和运行高效化的改造,以全面提升港口竞争力。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莹.中国港口竞争力在危机中“亮剑”[N].中国水运报,2009.4.29.

[2]蔡涛,周松柏.现代物流理念下港口的新发展[J].港口经济,2004.2.

[3]徐金伟.港口物流发展研究[J].世界海运,2004.2.

上一篇:关于代位求偿权的思考 下一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