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10-13 05:56:43

如何有效开展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自《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试行)》颁布以来,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有效的经验,下面就如何有效开展音乐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创建趣味的音乐课堂

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烈的时期,他们对未知的、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着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富有积极情绪的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而这种倾向通常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一旦这种联系建立起来并得以巩固,兴趣就会转变为自觉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也常常如此,当一个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并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就电子琴进课堂来说,它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学生对放置于自己面前能发出悦耳动听音响的乐器,充满了好奇心,并产生了学习的愿望。我们发现,学习电子琴后,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明显提高了,特别是处于变声期和嗓音条件稍差的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了。以往,这部分同学对上音乐课存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和心理障碍,参与意识不强。引入器乐教学正好弥补了他们的短处,从而解除了思想包袱,提高了学习兴趣。因此,课堂上常常能出现学生互帮互学,个个跃跃欲试的热烈场面,即使是性格较内向的学生也常常能在全班同学的面前主动进行演奏。当演奏出的优美动听的乐曲时,他们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从而自信心也就会随之增强。把器乐引进课堂的视唱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反复弹奏过程中认真、仔细地体验和感觉音乐的高低,长短变化,在多听多练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吟唱。通过反复练习,学生便会逐渐形成较稳定的内心音乐、节奏的概念和较敏锐的听觉。最后学生就能准确地唱出乐谱的音乐和节奏变化。通过此方法训练后,无论原来素质较好的,还是稍差的学生,都有很大进步,音准和节奏感明显增强。

二、以“情”引领,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价值取向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音乐课程的首位目标。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教育的特质就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应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

2.注重音乐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交融。在音乐的圣殿里,施教者与受教者应当凭借音乐审美媒介平等地交流审美信息,共同获得对音乐美的享受。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要形成和谐、愉悦的教学关系,音乐教师应该把感情的纽带首先抛给学生,只有爱学生、爱音乐,才能教会学生爱音乐、爱他人。

三、以“听”为媒介,重视对学习过程的体验

音乐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它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而听,正是音乐艺术中最基本的特征。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这是音乐教学的中心环节。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唱歌、演奏、欣赏、创作、表现等一切音乐实践活动都应围绕“以听为中心”进行。倾听作品、倾听他人、倾听自己,对比聆听,通过反复地“听”,增强感受和体验。例如,练习竖笛演奏时,仔细聆听教师的范奏,用心倾听同学的演奏,再对比自己的吹奏,在不断“听”和“奏”的过程中,体验逐渐加深,演奏的技巧和音乐的表现也会得到完善和提升。

音乐学习原则上是不能依靠讲授的,更重要的是亲身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学习的过程比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会学音乐,才能学会音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四、关注音乐表现要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感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音乐的表现要素非常丰富,学生在某一个作品或某一节课中很难做到全面感受、认识。音乐要素是交叉在一起的,并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进行音乐表现要素的教学时,必须结合音乐实践和具体音乐作品,联系地思考、区别地认识,通过听辨、对比、选择、图解等方法,使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有一个完整的体验。

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们普遍地存在于感受、鉴赏、表现、创造等审美活动中。也可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就是音乐情感的表达过程。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欣赏不同情感的音乐作品,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而音乐教师也应当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正确理解作品的情感,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学生和作品的关注和热爱,等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和提升学生的情感。

在音乐欣赏中,仅有感受和辨别音高、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具有对音乐作品体裁和形式的感知能力。认识体裁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分辨音乐结构,了解音乐全貌。如果要让学生掌握某种题材与形式的特点,就必须让学生听赏一定数量的同一体裁音乐作品,教师可运用有效的图示或先进的电教手段对某一体裁形式进行演示,体现整体―局部―整体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注意比较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某一体裁形式的感受、体验。

音乐是一种民族的文化,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音乐具有不同的风格。所谓音乐风格,就是作品创作和表演整体上具有的代表性特征,一般包括时代风格、地域风格、民族风格、流派风格、个人风格等方面。风格流派的感受、判断主要靠大量的比较聆听来积累,提倡泛听与精听相结合,整体听与局部听相结合。还应结合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世界观、艺术观、创作特点等,以加深学生对作品风格流派的理解认识。

“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应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从培养学生音乐情绪的直接感知和能力(音乐辨别力、音乐感受力、音乐记忆力等)入手,通过让学生累积大量的音乐作品,逐步丰富情感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扩大到音乐情感和审美情感能力(辨别力、表现力和理解力)的培养。

上一篇: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认识 下一篇:新课标理念下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