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时间:2022-10-13 05:02:05

高职计算机应用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摘要:本文分析了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并从教学定位、计划、培养方式、师资、教学组织与手段、教材及考试评价各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改革与探索,提出了重点走好产学研路的发展思路,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职业技能;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8-0102-02

1计算机应用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在我国普及,国内就业市场对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类人才的需求猛增,计算机维护、数据库系统维护、网络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计算机应用类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根据用人单位对国内该专业毕业生的反馈信息看,学生普遍存在实践技能不足的问题。在调研了大量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后,总结主要原因如下。

1.1高职教育教学定位的错位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技术型的人才,专业方向的教学定位十分重要。许多课程存在着过多的偏理论性教学。例如“操作系统”课程,主要教授的是操作系统设计原理,有些学生在上岗时却连操作系统都不会安装。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学校供给与社会需求错位。

1.2“双师型”师资缺乏

在职专业教师缺乏现场实践经验,课堂与实际脱离,因而授课内容空洞,形式单调,不能将生动有趣的实践案例深入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缺乏实际项目指导经验,纸上谈兵。学生毕业设计敷衍了事,毕业论文东拼西凑,不能达到预期毕业设计的目的。

1.3适合实训指导教材的缺乏

计算机行业是一个更新速度飞快的行业,特别表现在应用软件的版本更新。国内该专业的实训教材有的教学内容陈旧,有的实操案例太少,甚至很多教材直接就是软件的帮助文档,连贯性不强,不能达到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在实际教学上,又不一定按实训教材的指定项目及操作过程进行。因而学生课前缺乏指导书预习,课中也没有指导书参考,课后的作业布置及实训 (习) 报告的撰写也随意而不规范,从而制约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据有关教育部门调查,学生对教材认同度很低。

1.4学生缺乏到企业实践机会

计算机应用类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培养的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必须和行业紧密联系。学生必须真正接触社会需求,才能进行专业定位。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五、六学期,经历了漫长的迷茫摸索时期,不能进行很好的方向定位。

1.5考试评价不科学

很多专业课程考试内容偏重课程理论,只能了解学生对理论的记忆和理解程度,而忽视对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考查,从而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影响学生平时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2计算机应用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针对该专业普遍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贯彻“德育为先,素质为本,技术为主”的教学方针。

2.1学生培养方式

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产学研结合的格局正在形成。

(1) 加强校企合作,依托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不仅可以降低培养成本,还可以及时把握企业的最新需求,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成功的校企合作应该是“双赢”的,既可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又可以为企业提供需要的优秀人才,还可以在实训 (习) 过程中为企业创造利润。

(2) 定单式培养方案

企业或政府根据本单位实际人才需求和学校一起制定教学计划,签订订单人才培养协议。此方案可和勤工俭学结合起来。学生从入学就可以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给予学生一定的生活补助,指定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根据双方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程,学生修完课程,由学校颁发毕业证书。学生毕业后到该企业工作,企业聘用合适人才成本减低,达到了校企合作“双赢”的目的。

(3) 校内外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走产学研路,校内外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学生走出学校进入企业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环。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学生除了把大学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综合性应用,还要进行项目的沟通与合作和大量的项目经验等。所以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的专业技术要符合社会需求,项目要有实际意义,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恒心、能力坚持把项目完成,做出高质量的作品。

在此,我们做了校内外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探讨。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到企业顶岗实习,结合实习实际,和校内指导教师定毕业设计课题。学校在该生所在企业聘请一位有经验和实操能力的主管作为其校外指导教师,并邀请其参加毕业答辩。经实践,在校内外老师指导下,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在实习期间表现出色,持之以恒,做出有质量作品。80%学生能拿良好以上的毕业设计成绩。表现优秀学生提高了专业技能,熟悉了企业运作,也得到了企业认同,并得以继续留在实习单位工作。

2.2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形式

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学能力,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教学方式。例如,在专业课“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实践教学时,探索了“合作教学法”的模式。课程开始时,学生按3-5人分为一组,合作做课程项目。在项目选取过程中,建议学生从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联系企业实际的项目,主动和企业沟通,做好需求分析并形成开题报告。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而且所做的项目具有实际意义。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时,需要教师监督指导。如从第10周开始检查项目进度,演示解说作品,然后由教师点评,分享经验。这样,学生的成就感得到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自学能力也明显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出创新精神。在课程结束时,各小组基本上都能拿出较为理想的作品。

2.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学效果的好坏,根本在于老师与学生良好的教学互动。只有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经验与技能的老师才能将自身的经验、体会应用于教学,教学内容才能饱满,气氛才能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积极性才能保持。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离不开校企合作。“双师型”是高职教育对师资队伍的特殊要求,“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能够承担专业理论教学工作,又具有本专业领域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能够承担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从社会上引进或聘用既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或聘为兼职教师;二是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培训,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无论是从企业引进或聘请还是学校自主培养,都离不开企业的积极支持与合作。

2.4编写适用的实训教材及指导书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物质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师编写符合实际使用要求的实训教材及指导书。

2.5改革考试评价方式

在课程考试时,注重多种考试考查方法相结合,根据各课程特点,大幅度增加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考查内容及比重。如“网页设计”课程中的课程项目考试占该门课程成绩 40%;“计算机应用”课程则以计算机等级考证作为主要评判依据,实践操作成绩占50%;《Flas制作》采用上机考试,交作品等。

3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及结论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以系统的方法从教学定位、学生培养方式、师资、教学组织与手段、教材及考试评价各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走产学研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在改革实施的两届学生中,97%的学生获得毕业证书,98%的学生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及格证书;70%的学生通过了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中级局域网管理员等级认证;20%的学生获得高级局域网管理员等级认证;毕业的学生都能在相关的计算机行业找到工作,就业率达到96%。用人单位对我们培养的学生普遍感到满意。因而,本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系统的方法是科学的,效果是显著的。

企业发展离不开学校技术支撑,学校教学质量提高需要企业的帮助。计算机应用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产学研模式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万民. 高职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07,(1): 62-68.

[2] 张晓春, 王长顺. 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2007,(1): 44-45.

作者简介:凌雄娟(1980-),女,广东廉江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助教,电子邮件:

上一篇:高职“Web网站设计”精品课程建设 下一篇:软件工程案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