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时间:2022-10-13 09:37:32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提要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及美国实体经济的变化来看,次贷危机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不容小视。

关键词:次贷危机;原因;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次级债与“次贷危机”

所谓“次级债”,一般是指美国住宅抵押贷款中,面向低信用等级借款者发放的贷款。“次贷危机”则指,自2007年初开始,由于“次级债”大量逾期违约,以其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信用评级急剧下降、市场交易价值和评估价值严重缩水,欧美大型金融机构出现巨额损失,并且由美国波及到全球金融市场,引发全面性的流动性紧缺和信贷紧缩,并逐渐开始对实体经济造成负面冲击的一系列事件的总称,这一危机目前还在发展过程之中。

“次级债”实际上是最低等级贷款,在它之上还有中间等级贷款。美国住宅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根据申请者过去的信用历史、借款额度、目前的收入状况等指标,建立了一套“信用评分”标准,从上至下分为“优级贷款”、“Alter-A贷款”、“次级贷款”。“次级贷款”的借款者收入较低(一般年收入不足3.5万美元)、信用记录较差、首付款低于20%,月还款占收入比超过50%。1990年美国次级贷款在整个住宅贷款比重中约占2%左右。到2006年末,次级贷款奇迹般地增长到1.3万亿美元,占到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中约13%。

二、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

美国经济在2000年后陷入了高科技泡沫破裂后的短暂衰退之中。美联储大幅消减联邦基金利率,强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在短短两年内就将美国经济拉出了低谷。美国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房地产市场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在极低的利率环境刺激下,大量资金流入了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次级抵押贷款这一投资方式,它是面向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客户,许多借贷者不需要任何抵押和收入证明就能贷到款。因信用要求程度不高,因此利率有可能高达10%~12%,而且大部分次级抵押贷款采取可调整利率的形式,美联储数据显示,次级贷款占全部住房抵押贷款的比例从5%上升到2006年的20%。

为了扩大次级抵押贷款的资金来源,投资银行将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即个人贷款者向抵押贷款公司申请抵押贷款,抵押贷款公司将抵押贷款出售给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这些机构再将抵押贷款重新打包成抵押贷款证券后出售给银行、公募基金、对冲基金、退休基金等,名字就叫“次级按揭债券”,而且有信用评级公司如SRP(标准普尔)给债券评定信用等级。

近年来,美联储连续17次提息,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最终导致拖欠债务比率和丧失抵押品赎回率的上升,当次级贷款人的违约率升高之后,这些债券的信用等级便被债券评级机构调低,债券的价格因受到影响出现大跌,债券甚至无人购买。今年6月,纽约股市大跌,其诱因是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旗下两只基金因涉足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市场出现亏损。贝尔斯登避险基金公司的客户要求赎回基金,但因为该基金持有的这些债券在市场上没法出售,故而基金公司向市场公告拒绝赎回申请,引起市场上的恐慌,信贷资产证券化加速了危机向银行的扩散。

三、次贷危机演变的三大深化阶段

第一个阶段:问题的浮现。在2007年2月末,全球股票市场出现了同步下跌的现象。由于在时间上,恰好是由中国上海的上证指数下跌开始的,以至于有人将其归因于“中国冲击”,但是敏锐的市场很快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的次级债市场。美国前三大银行为应付可能出现的次级债损失,大幅增加坏账准备,引起了市场不安。公开统计数据显示,次级债贷款违约率正在上升,住宅贷款机构股票大幅下降。3月份,美国国会就次级债问题举行听证会,确认次级债贷款余额高达1.3万亿美元,次级贷款采用特殊的贷款产品,目前已经进入高额还款时期,预计大约有100万户美国家庭可能无法归还贷款。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但是,当时市场普遍认为其影响是局部的,不会波及优惠贷款,更不会影响其他部门,如当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对此看法也是如此。此后不久,由于各国经济景气上升,股市暂时恢复了平静,且继续上升。

第二个阶段:危机爆发。2007年夏季,市场再次开始担心基于次级债的证券化商品。6月中旬,大型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旗下两家对冲基金因大量投资基于次级债的CDO,出现重大损失而陷于破产。7月中旬,三大评级公司对一千多个住宅贷款MBS调降评级,投资者普遍感受到信贷风险急剧上升,美国最大住房贷款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传出贷款损失和业绩恶化消息。

在欧洲,次贷危机也开始爆发。7月底,德国产业银行(IKB)公布了与次级债相关的重大损失。8月9日,法国BNP巴黎银行宣布,由于资产估值困难,暂时冻结旗下三家基金资产。受此影响,欧元区短期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缺,短期市场利率急剧上升。

9月中旬,英国北岩银行出现了英国近140年来首次“挤兑现象”。该银行直接持有与美国次级债相关的金融产品尚不到总资产的1%,但由于其资产负债结构存在期限不匹配问题,资金来源主要依赖短期市场,当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到欧洲短期资金市场时,造成流动性紧缺,北岩银行融资出现困难,引发了“挤兑现象”。

为防止市场陷入流动性危机,欧美中央银行积极进行了干预。欧洲中央银行2007年8月9日向市场注入了948亿欧元,美联储8月10日向市场注入240亿美元;8月17日,联储降低贴现率0.5%(从6.25%下降到5.75%),并进一步放松了贴现贷款条件,通过吸收MBS以及相关的证券,使得三大银行(花旗、美林和摩根大通)能为自己的子公司提供250亿美元信用;9月18日,美联储FOMC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从5.25%下调到4.75%,贴现率从5.75%下调到5.25%,各国中央银行也联手大量提供流动性。市场出现乐观“情绪”,误以为次级债危机已经结束,股指再度上升。

第三个阶段:危机深化和发展。到2007年10月下旬,欧美大金融机构陆续公布第三季度财务状况,巨额财务损失远远超出以前预告,也超出市场预期,市场开始恐慌,中央银行再次联手干预。

进入2008年以后,美国大金融机构公布新的季报,损失又一次超过预期。其中,美林、花旗、UBS等出现巨额亏损;以野村证券、瑞穗集团等为代表的日本金融机构总计发生了60多亿美元的损失。次级债引发信用紧缩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美国年经济增长率在2007年第四季度已经降到0.6%。此外,2008年初的失业率、零售商品指数等主要经济指标开始恶化;IMF在2008年2月初将全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下调了0.5个百分点。

四、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一)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启示

1、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监管,防止风险贷款产生。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严把放贷入口关;同时,规范抵押贷款放贷市场,防止恶意竞争导致抵押贷款质量下降。

2、运用多种手段预防和减少违约损失。一方面商业银行必须有前瞻性地预测经济周期和产业变化,密切跟踪房地产市场变化,借助金融技术切断违约风险的传递与扩散,提高判断风险的能力,使违约风险的总量得以抑制;另一方面需进一步完善贷款担保和贷款保险,从而保障贷款人的权益。

3、推进利率市场化,解除市场分割。政府应积极推进利率,增加各种类型、期限债券之间的联动关系,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创造信用风险定价的市场基础。

4、重视住房信贷市场危机的监控和预警。

(二)以创新化解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金融风险

1、加快推动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化解集中于银行的金融风险。应大力推行各种资产证券化,建立风险转移、分担、分散机制。

2、建立全国性的、独立的第三方资产评级公司,并对其加强监管。

3、建设全国范围内的个人信用评级与管理数据库,以此来规范与防范个人消费贷款中的违约行为。

4、加强个人按揭贷款资质审核,对资质较差的贷款人适度提高首付比例。

(三)对我国发展小额信贷的启示

1、建立小额信贷最终偿还保障机制。目前,我国小额信贷最终偿还的保障措施主要为:一是设置物权抵押;二是采取多人联保自治。但低收入者大多无力提供物权抵押,即便有少量的物权可供抵押,当出现贷款违约延误时,对低收入者执行没收这种物权抵押也是十分困难的。当借款人创业失败,出现贷款违约延误时,要求他们的担保人偿还,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因为担保人也是低收入者。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低收入者最终所拥有的自身价值,即劳动能力。采用未来劳动收入做抵押,作为小额信贷最终偿还的保障,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行阶段应是可行的。

2、为小额信贷借款人提供未来劳动机会优先权的承诺。财政或社会团体为低收入者出具提供未来劳动机会优先权的承诺,支持低收入者申请贷款,将对各当事方都有利。对财政部门或社会团体而言,节约了原来的财政补贴和社会捐助资金,并且获得了廉价劳动力;对低收入者来说,可以放心大胆地借款创业;对于小额信贷机构来说,贷款有了还款保障。

3、允许小额信贷机构开办乡村储蓄业务。

4、对小额信贷机构实行利率自由化。小额信贷运作成本过高,采用一般利率无法弥补其成本。可以借鉴玻利维亚阳光银行的经验,对远离城镇的农村地区实行小额存贷款利率自由化,以加速小额信贷的商业化进程。

5、建立机构多元化并行的小额信贷运行体系。将小额信贷机构分为依循银行法运营的机构和依循小额信贷相关法律法规运营的机构。在机构多元模式下规范业务相关法律法规,以支持小额信贷在我国快速发展。

(四)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1、要高度关注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全面构建稳固的风险观。

2、高度关注个人住房信贷及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银行应加强信用系统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3、应切实防止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应自觉高度关注信贷资金流向股市引发的信贷风险,从加强信贷审查、贷后管理等多方面防止防止信贷资金进入股市。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一篇:我国银行保险合作探讨 下一篇:高科技企业技术成果转化融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