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猎杀贷款的法律规制与启示

时间:2022-08-24 07:06:56

美国猎杀贷款的法律规制与启示

摘要:美国次级贷危机的发生,次级贷款营销和发放环节中存在的诱导性、不公平的行为即猎杀贷款是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我国的金融管制放开、利率放开和金融创新的推进,极有可能也会有类似情况出现,有必要通过对美国猎杀贷款现象及法律规制研究来完善我国对于此类现象的法律监管。本文对猎杀贷款的表现、美国法律对猎杀贷款的规定进行研究,对美国相关法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目前现状,提出应借鉴美国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猎杀贷款;法律规制;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8)04-0081-04

美国次级贷危机已经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次级贷营销和发放环节中存在的诱导性、不公平的行为――猎杀贷款(Predatory lending)是本次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对猎杀贷款及法律规制的研究成为美国法学界近阶段的一个热点。猎杀贷款的存在与美国相对宽松的利率政策、层出不穷的贷款产品创新和次级贷证券化息息相关,而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金融土壤,猎杀贷款目前还没有大量出现,但随着我国的金融管制放开、利率放开和金融创新的推进,极有可能也会有类似情况出现,而且已经在个人贷款和信用卡领域存有个别现象,需要引起监管者关注。为此,有必要通过对美国猎杀贷款现象及法律规制研究来完善我国对于此类现象的法律监管。

一、美国的猎杀贷款和贷款欺诈

所谓猎杀贷款,通常是指贷款人或其他贷款经纪机构,利用借款人对贷款和合同条款的无知,诱导他们签订不合理或不适合他们的借款合同,进行不当借款。猎杀贷款通常出现在次级贷市场,借款人以房产担保借款获得房产或进行消费,而仅靠他们本身收入是无法偿还贷款的,这些借款人对金融了解不多,与之相比,在掌握更多的信息和优势地位的贷款机构面前,更容易被诱惑性引导。

次级贷市场的猎杀贷款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诱导不必要的借款。一是使用花言巧语引诱借款人进行没有必要的借款。如美国的住房修葺商(hone improvement contractor)工作人员劝说一位老妇人修葺她本来没有必要修葺的住房,通过次级贷获得资金。

(2)循环贷款(nipping)。贷款机构诱导借款人进行循环贷款和循环融资,并从中收取越来越高的利率和费用。,包括提前偿还补偿费(prepayment penalties),将借款人捆绑在贷款上。

(3)仅依赖抵押资产,不指望借款人收入而发放贷款(equity-stripping)。如前所述,次级贷借款人信用评分普遍低,收入不高或不稳定,贷款机构对这些借款人的收入要求也很低,有时还可以“零首付、零文件”贷款,在一些极端例子里,年老的借款人每月固定收入都无法偿还每月贷款本息。这样的贷款结果是高违约率,借款人违约后则被剥夺了抵押房产的赎回权。

(4)不合理的贷款结构“套牢”借款人。诱导借款人使用气球贷进行再融资。气球贷的特点是前期利率低,后期利率浮动,增高。当借款人后期无法偿还大额本息时,被迫再进行借款,以低利率获得新资金,归还老贷款。而提前偿还老贷款,又要付出高额的提前偿还补偿费。

(5)捆绑销售,收费奇高。虽然次级贷利率超过优质贷是可以理解的,但有时次级贷费用远远高出合理范围,这些因为贷款机构将一些产品捆绑销售给借款人,如房产保险、贷款经纪、住房修葺商营销费等。有时仅仅说明这是一项收费,但也并未以每年百分之几等比较浅显的方式告知借款人;有时根本没有对借款人进行事前提醒,将一大堆文件交借款人签字。而借款人没有事前提示,也没有与贷款机构进行谈判的余地,最后只能被动接受。

二、美国猎杀贷款的法律规制

(一)联邦立法

美国治理猎杀放贷的联邦法规主要有三个:《诚实贷款法》(The Truth In Lending Act,简称TILA)、《家庭住房权益保护法》(The Home Ownership and Equity Protection Act,简称HOEPA)和《不动产缔约程序法》(The Real Estate Settlement Procedures Act,简称RESPA)。

《诚实贷款法》要求贷款机构要向借款人披露融资费用、年费用率、所有支付金额(贷款本息和费用总和)、贷款金额。《诚实贷款法》还明确,借款人有权在合同签订或真实的重要信息被披露或得知有抵押取消权之日起三天内提出抵押取消。如果金融机构违反《诚实贷款法》,借款人可以得到损害融资费用两倍的赔偿(但最多不超过2000美金不低于200美金)以及合理的律师费用。

《家庭住房权益保护法》是美国通过的第一部反猎杀贷款的联邦立法。如果一笔借款的年费用率超过同期国债收益10个百分点,或者费用超过借款金额的8%或一定金额(根据每年情况确定)以上,借款人就可以得到《家庭住房权益保护法》的保护。由于这一标准太高,该法适用范围很小,只有5%的次级贷受该法管辖。《家庭住房权益保护法》要求金融机构在合同签订前三个工作日内向借款人作完整的说明以下事项:即使借款人已经填写申请表,但并无法定义务一定签订借款合同;合同签订后借款人的房产就会被设立抵押;以百分比表示的费用率和每月还贷金额(包括气球贷);如果为浮动利率,每月将增加的利率情况等。同时,该法还规定,在下列情况下,贷款机构不能要求借款人支付提前还贷补偿费:A、借款人每月还款金额超过了每月总收入的50%;B、借款人还款资金来源于再融资;C、抵押到期之日起五年后不得再收取补偿费;D、其他法律禁止收取提前还贷补偿费。如果次级贷涉及住房修葺建筑商的,贷款机构不得直接向其支付费用,必须以借贷双方的名义通过支票支付,以免贷款机构和住房修葺建筑商联手损害借款人利益。

《不动产缔约程序法》主要对费用收取披露进行规范。(1)要求贷款机构和抵押经纪人在借款人申请借款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给予贷款费用的合理估算,有关说明必须清晰,使用政府统一格式,对每项收费性质进行说明;(2)合同签订日还应提供有关费用的准确说明,包括折扣点、人费用、经纪人费用和其他杂项费用;(3)允许借款人自己决定保险机构等其他中介服务机构,禁止增加借款人不必要负担的任何回扣或收费;(4)违反该法的贷款机构和经纪人须被处以非法所得三倍的罚款。

(二)州立法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猎杀贷款在次级贷的大量出现,美国各州也开始针对性立法。第一个阶段是到1999年前,各州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以美国第一部关于猎杀贷款的立法《家庭住房权益保护法》之前的旧法律为基础和模版。如此阶段科罗拉多州、路易斯安娜州、田纳西州主要限制提前清偿违约金和气球

贷;纽约、马塞诸萨州则从金融机构监管角度限制猎杀贷款行为,对抵押经纪人准入进行监管;还有一些州从贷款信息披露和贷款银行向金融中介支付费用方面进行规范。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9年开始至今。1999年北卡罗莱纳州以《家庭住房权益保护法》为模版,通过了一部法规,被称为“mini_HOEPA”。与《家庭住房权益保护法》相比,该州的立法降低了适用的贷款标准,因此适用面更广泛。受其影响,很多州也通过各自的“mi-ni_HOEPA”,截至2007年1月1日,已经有29个州加入了这支队伍。这些法规适用于的贷款品种不同,限制的行为不同,对猎杀贷款的金融机构的处罚程序也并不一致。从法律效力上,各州都将1999年后制定的法规效力高于以往的法规,如马里兰州现共有六个相关法律,其中该州的“mini_HOEPA”效力最高。到目前为止,只有六个州还没有猎杀贷款的相关法律。

三、美国法律规制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美国已经有了众多的反猎杀贷款法规,但这次危机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除了《家庭住房权益保护法》以外,其他现有的反猎杀贷款的法律规定都针对一般贷款,并不针对次级贷,针对性不强,因此对次级贷中大量存在的猎杀贷款行为不能进行有效制约。而《家庭住房权益保护法》的适用面不广,大量的次级贷猎杀贷款无法受到制约。

首先,现有法律中的对贷款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规定不适应次级贷及次级贷证券化产品的实际情况。如《诚实贷款法》中将猎杀贷款的义务人――贷款人(CREDITOR)定义为签订贷款合同并发放贷款的人,从猎杀贷款角度,这是一个狭义的定义。次级贷不同于优质贷的一点是大量的适用贷款中介――抵押经纪人或贷款经纪人。这些中介在贷款营销中直接与客户接触,客户通过他们了解贷款的具体情况,而实际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与客户接触不多。狭义的定义遗漏了抵押经纪人和贷款经纪人的法律义务。同理,优质贷的交易一般是借贷双方直接进行,而次级贷的交易涉及很多角色,特别是次级贷被证券化后,包括借款人、经纪人、贷款发放人、出售人、承销商、信托商、被信托人、服务商等等,现有的法规以借贷双方参与模式进行规范,对这些金融中介往往没有规定,存在很大的漏洞。

其次,现有法律的一些规定也不适合次级贷情况。仍以《诚实贷款法》为例,该法主要是针对优质贷制定的,由于优质贷的贷款机构在信息披露上不存在问题(优质贷结构简单、利率统一),该法只规定贷款信息披露的统一格式,以便借款人在不同的贷款人之间进行比较,对内容的规定不详细。而次级贷就不同,不同的借款人适用不同的利率和结构,贷款合同本身就十分复杂,而贷款机构为吸引贷款,往往不能正确解释,避重就轻,一些费用甚至都不给与解释。另外,《诚实贷款法》要求贷款机构在申请之日起三日内向借款人提供信息披露,这也是针对优质贷的。优质贷借款人申请贷款不需要费用,而优质贷借款人申请贷款需要缴纳一笔不小的费用(主要用于其信用评分),贷款不成功该费用也不退。因此,这条规定实际上增加了借款人得到贷款信息的成本。

第三,针对次级贷的《家庭住房权益保护法》适用面不广,大量的次级贷猎杀贷款无法受到制约。该法主要规范的是高收费的贷款,年费用率超过同期国债收益10个百分点,或者费用超过借款金额的8%以上的标准相对太高,一般的次级贷借款人就难以得到该法的保护。

第四,法律执行成本高,难以有效保护普通借款人利益。对普通借款人而言,发现猎杀贷款、与贷款人协商、诉讼和执行的成本太高,一些律师提起猎杀贷款的诉讼,但很多被复杂的法律程序带来的费用所阻断。由于与一般贷款不同,次级贷的结构复杂,特别是涉及证券化后,过多的交易链条和复杂的结构使消费者及时发现信息披露的义务人,准确界定其职责,都给诉讼增加程序、费用和难度。

四、我国猎杀贷款的现状与借鉴

目前,我国还鲜有猎杀贷款的行为,这是因为:贷款利率规定还相当严格;贷款产品创新还相对原始,贷款机构简单;金融中介的发育还不丰富,贷款经纪人、抵押经纪人还没有出现,贷款全部采用银行直销模式。然而,应该看到,随着金融创新和利率管制放开,猎杀贷款的土壤将逐渐形成。即使在现阶段,我们也可以看到:一是国家对利率逐渐放开,不再硬性规定贷款利率,允许金融机构在基准利率上下浮动;二是金融创新日益发展,证券化产品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证券化产品指日可待;三是气球贷、双月还等新的贷款品种也不断出现;四是随着金融开放和竞争加剧,与房产中介合作扩大按揭贷款也成为市场趋势,除了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外,甚至信用卡市场的激烈竞争也要求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中介合作;六是个人金融消费中的合同投诉和诉讼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个人理财业务领域,对合同订立前的营销解释到合同格式条款,都有过纠纷。因此,在现阶段研究猎杀贷款,提前进行法律规制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猎杀贷款的法律,相关的法律也十分缺乏。通过本次次级贷危机,我们可以在这些方面进行借鉴,改进对贷款和其他金融产品销售和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给消费者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有效的法律保护。

1、对金融产品营销和缔约中的义务进行专门立法。目前,我国的相关规定主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商业银行法和证监会、银监会、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一些规范性文件中,大多数并不针对金融领域,有的针对某一类产品(如理财产品),内容也不集中,需要立法部门或监管部门专门针对金融产品营销和缔约义务加强规范。笔者建议在两个层面建立法规规范:第一个层面是一部专门针对金融产品销售的综合性法规;第二个层面的法规则包括贷款、理财产品、保险、基金等等各类产品的特殊规范。

(1)综合性法规。针对所有金融产品的金融共性,对其销售进行规范,有助于从整体层面建立我国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网络。这是因为:一方面,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如果没有综合性法规,对创新产品的购买者就会出现保护缺位;另一方面,即便有单项法规,一旦有些内容没有在单项法规中体现,综合性法规的立法原则和精神可以被司法者引用,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综合性法规的内容因超出目前人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任何一个机构的监管范围,有必要由国务院制定,或由一行三会联合制定。从适用范围看,综合性法规适用于金融机构所有产品销售,包括但不限于银行贷款、理财产品、保险销售、证券基金等。从内容看,主要内容包括:A、金融产品、金融机构、金融中介和金融消费者的定义;B、金融产品营销、缔约和服务中的原则――充分的信息披露、了解你的客户(推荐合适的产品)、反欺诈和反误导的金融产品消费者保护;C、金融机构与各类金融中介(包括房产中介、汽车销售商和以后可能出现的经纪商)的合作原则;D、金融机构的义务,包括在产品营销宣传、缔约和缔约后服务的披露义务;重点在产品适用对象、费用收取及说明;F、各类金融中介的活动原则和对消费者的义务;等等。

(2)单项产品法规。针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销售、各类金融机构开发的理财产品、专户理财等,相关监管机构应专门制定规章,以规范产品销售和服务。该类规章的制定者可为一行三会的任何一个监管机构;从适用上看局限于一类产品;从内容上可根据不同产品特性,比综合性法规更细化,更有针对性。

2、借鉴美国的经验和教训,完善相关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

我国目前法律涉及的内容比较局限,主要包括格式合同解释、合同的信息披露义务以及“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对于金融机构与中介合作方面的费用支付、中介机构的信息披露义务等缺乏细致规定,因此有必要增加相关内容。

(1)费用收取。在产品销售时应将相关费用及时告知消费者,告知应以书面形式,并用百分比进行表示,以增加直观性。对于不同消费者收取的不同费用,应将收费原则和标准罗列,并最晚于合同缔结时明确。

(2)金融机构与各类中介合作的规范。金融机构一要在审核合作对象的资信、销售能力外,要求其按照法律法规正确营销,不误导不欺诈消费者;二要在合作过程中对合作对象的履约情况进行检查,对于违法的中介应终止合作关系。如金融机构未尽审核和检查之责,应对该合作对象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结果承担连带责任。

(3)明确各类中介对消费者的义务。金融中介要依法营销和提供中介服务,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不误导不欺诈消费者,否则应承担民事责任,并受到监管者的监管处罚。

(4)对于现有的信息披露和“了解你的客户”原则,要求金融机构根据客户的情况和需求合理推荐金融产品,在法规中对该原则的内容和时间要求加以细化,使法律规章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诉讼性。

上一篇:德国金融集团的监管 下一篇:公司治理与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