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3 09:03:20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情境创设按照呈现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有“语言描述”、“计算机多媒体(声音、图像、视频)”、“模拟场境”、“现实情境”、“问题提出”等类型。

我国古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相机教学”。“相机”就是抓住时机,运用情境,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列女传》中也记载着孟子的母亲“三迁教子”、“断织教子”的佳话。国外,也有不少的教育家在教学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了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例如法国的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记载了教师把爱弥儿带到大森林辨别方向的实例。美国的杜威、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均对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其主体就是“生活即教育”,它为我们指明了物理教学活动的方向,这种观念指导下的生活化情境教学表明: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需要物理,物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这种理念也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有效途径,即唯有将物理与生活结合起来并且重视物理的实际应用才是学好物理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向老师们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在熟悉的情境中自由、轻松地学习物理知识。

一.将所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努力创设生活化情境

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较为密切,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使学生有相见不相识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原动力。

例如:在研究汽车的行驶安全问题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公路上两辆小汽车追尾了,交警通过测量刹车的痕迹,就知道司机有没有违法交通规则。那交警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议论纷纷,一下子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了,还主动分析上述问题。可见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情境中,并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习者的学生好奇心,创设生活化情境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具有强烈的采新猎奇的心理倾向,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新奇的生活化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让学生看这样一个实验,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管中,羽毛和金属片同时下落,金属片跟羽毛下落得一样快。学生目瞪口呆,发出疑问:金属片要比羽毛重,应该比羽毛下落得快才对啊,怎么一样快呢?创设这些情境使学生既觉得新奇,又倍感亲切,但就是不知所以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激发了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

三.高度重视各类实验活动,积极创设生活化情境

物理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投放足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围绕某个专题展开实验探究,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就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验证假释,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

例如在电学中讲解欧姆定律时,首先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交电费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需要交多少电费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讨论很快就能得出:用电器越多,用的电就越多;用电器的功率越大,用的电就越多;用电器工作的时间越长,用的电就越多。请同学们设计一下研究方案,并加以实验验证,分析归纳一下有什么样的结论。诸如此类,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如力的合成与分解、影响加速度的因素等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结论,使学生既掌握了物理概念或规律,又从中体会到科学探索的精髓,体验成功的喜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努力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

多媒体网络技术能跨越时空的限制,能生动的再现生活情境,也能将不同的情境进行整合,并且能动态地展示情境的核心内容。利用计算机设计的图形,特别是动画,结合多媒体优势,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物理过程,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电场和磁场时,由于场是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的一种物质,在已往的教学中,学生总是感到抽象难以理解,而现在通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十分直观的演示出电场和磁场的画面,这样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光学中的光路图等,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难以理解的现象,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可清楚地再现生活中的情境。再如,北京时间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女航天员王亚平以中国第一位“太空老师”的身份,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展太空授课和天地互动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动,这对于广大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都是非常生动形象的课堂,同时也一定会加深学习者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上一篇:好教材需要好教法 下一篇:新课程标准下的机械基础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