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初探

时间:2022-10-13 08:06:54

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初探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和谐社会建设。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村饮水现状和特点以及存在问题提出设立水源保护区,推进农村水源环境监管及综合整治;健全农村饮水工程,加强雨水集蓄利用;提升水质监测能力;健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及水源保护长效机制;强化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力等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安全饮水;农村供水;措施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左右,由于农村人口众多造成水资源短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饮水安全成为威胁农村人口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也严重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是由不安全的饮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的,而由此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500万人[1]。因此,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我国农村和建设和谐社会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1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体制

我国首部针对农村饮水安全的研究报告《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践与探索》中指出,水源地保护是保障饮水安全的关键所在,而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管理改革,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是实现饮水安全可持续的有力保障[2]。目前我国成立了以水务、卫生、建设、农业、环保、公安、宣传等部门来共同监管饮用水管理问题。

2农村饮用水供水现状

据卫生部门和水利部门的调查,我国农村饮用水符合农村安全饮水卫生准则的比例不到66%,有近34%的人口饮用水达不到要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有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据水利部数据资料显示,现在我们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是73%,但这是按照国际标准,按照我国水资源利用分布情况,这一供水率远远达不到标准。除此之外,在我国还有23%的农村人口靠自己储藏的塘水、窖水来解决饮水问题,供水的标准和保证率都不高。所以,“十三五”期间,我国应该着力解决农村饮用水供水问题。

3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及原因

3.1农村饮用水源缺乏有效保护,水质无法保障

据调查,我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氟砷含量超标的饮用水、苦咸水、污染的地表和地下水是严重威胁农民身体健康的三大隐患[3]。造成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农业生产活动、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以及天然水体微量元素超标或者缺乏。近年来农村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大量的农药、化肥随农田排水或者雨水流入水体,造成水源面源污染严重,严重影响水质。

3.2饮用水工程进展缓慢,饮用水安全无法保障人口依然较多

农村饮水工程是百年大计,是民心工程,是积德工程,过硬的质量是使其为农夫造福,为社会服务的唯一标准[4]。 虽然我国已经建设了许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并投入使用,但是与广大农村地区的安全饮水需求相比,我国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依然缓慢,并且存在饮水安全工程招标投标市场混乱,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不完善,设计不合理等诸多丞待解决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3.3工程管理不足,水质监测薄弱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安全饮水均采用以安全饮水工程所在地行政村的管理为主,以招商引资企业管理为辅的一种管理模式,在行政村管理的基础之上,工程建立初期的费用由水务部门来负担。由于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关部门又很少举行相关培训,导致专业技能水平难以提升,无法有效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4缺乏农村饮水工程及水源保护长效机制

我国每年人均用水量超过500m3,由于地形和气候差异很多偏远山区供水任然没有保障,政府对农村饮水工程的投入依然欠缺且存在地域分布不均现象。在水源保护这块缺乏政策引导和长效机制,无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根本性问题。

4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4.1设立水源保护区,推进农村水源环境监管及综合整治

地方各级、环保等部门等应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及《分散式指南》,在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同时应强化对农村饮用水的评估力度,对可能影响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的化工、造纸、冶炼、等重污染源企业要加强执法监督力度,避免突发环境事件影响水源安全。要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水源保护建设,加强对水源周边生活污水、垃圾废弃物的处理工作,防治面源污染。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水污染处理工作,做到因地制宜。

4.2健全农村饮水工程,加强雨水集蓄利用

地方各级水利、环保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多渠道筹集水源保护资金;切实加强农村水利资金管理。除此之外,雨水是很重要的资源,在降雨250 mm 以上的季风区,可以采用雨水集蓄的办法解决饮水问题。尤其是在水量不足、取水困难、保证率低的半干旱、半湿润区的丘陵区、山区等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或水资源缺乏的偏远山区,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建设集雨工程,以保证农村饮用水供水安全。

4.3提升水质监测及检测能力

地方各级水利、环保部门应配合发展改革、卫生计生等部门,按照当地人民政府部署,结合《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建议,提升供水工程水质检测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满足农村饮水工程的常规水质检测需求。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应按照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工作,以保障水质。

4.4健全农村饮水工程及水源保护长效机制

应切实维护、巩固好已建饮水工程成果;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加强供水工程建设与改造,科学规划、精准实施,优先解决贫困地区农村供水问题。应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地方政府职责,切实强化责任制刚性约束条件;除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等给予适当的补助外,要多渠道筹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切实强化对相关责任人员的监督考核。

4.5强化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度

农民饮水安全意识淡薄,对饮水安全问题认识不足,是造成农民饮水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地方各级水利、环保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册等途径让广大农民认识到饮水安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增强农村居民水源保护意识。应逐步公布水源水和出厂水的水质状况,构建公众参与平台,强化社会监督,实现全民参与,切实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1]汪秀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探讨[J].水利电力科技,2009,v.3501:29-39.

[2]汪好芬,胡忠义.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与保障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No.58620:249-250+255.

祝明英,女,生于1976 -,现任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水利局工程管理站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村安全饮水研究工作。

上一篇: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矛盾”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