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艾滋病资源配置的经济学研究

时间:2022-10-13 12:41:42

【摘要】二、我国艾滋病在防治经费投入现状 中央、地方和国际社会是我国艾滋病防治经费的主要来源。当前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约占经费的三分之二,国际项目经费约占三分之一。近年来中央财政...

我国艾滋病资源配置的经济学研究

[摘要]随着中央财政对艾滋病防治经费投入不断提高,要求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经费的合理统筹和管理能力方面需要逐渐加强。进而要求从经济效率角度分析、探讨我国艾滋病防治的资源配置在防治过程中预防和控制行为的经济属性。通过结合艾滋病防治资源配置的方法学,从防治措施的成本效果分析、单位成本、疫情估计等经济学和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要研究思路来解决艾滋病防治中的资源配置问题。

[关键词]艾滋病;资源配置;经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098-02

一、引言

中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和世界卫生组织(WH0)的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PLHIV)78万人(62~94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8%(0.046%~0.0700/0)。2011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人(4.1~5.4万人)。估计2011年艾滋病相关死亡2.8万人(2.5~3.1万人)。艾滋病不但给感染者个人带来极大健康损失,同时还给家庭、部门和地区以及宏观经济和全社会发展产生恶劣影响。因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积极深入开展了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二、我国艾滋病在防治经费投入现状

中央、地方和国际社会是我国艾滋病防治经费的主要来源。当前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约占经费的三分之二,国际项目经费约占三分之一。近年来中央财政对艾滋病防治经费的投入仍不断加大,由2003年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3.9亿元到2012年的23.9亿元。随着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全面展开,艾滋病防治资源投入、产出和效果等方面的分析也引起了政府管理部门、学术机构乃至国际组织的重视。国内学者也对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做了一些探讨理论和方法被实际应用到该领域的资源配置。

三、我国艾滋病防治资源配置经济学理论介绍

(一)资源配置的基本理论

“支出的目标是否满足社会需求,支出的过程是否适宜采用成本最小化的方式进行,支出是否产生了最佳的社会效益。”通过上面公共卫生支出效率标准来看,经济学评价可应用于资源配置范畴当中。而卫生经济学也是通过经济学理论研究卫生服务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规律,以便最优化地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可采用卫生经济学方法,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资源配置和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和研究,提高艾滋病防治资源配置效率。艾滋病防治资源配置的基本理论依据包括:单位成本、成本效果分析和疫情估计等。探讨艾滋病在预防和治疗的资源配置中经济学属性,然后再对政府在艾滋病防治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分析。

(二)经济学属性对艾滋病预防分析

艾滋病预防行为的经济学属性包括:以公共产品(服务)和私人产品(服务)来探讨艾滋病预防行为的产品属性。以外部性来探讨艾滋病预防行为的经济效应。

1.分析艾滋病预防行为公共产品属性

没有新的艾滋病患者产生,是艾滋病预防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的艾滋病预防行为是现今我国艾滋病预防主要措施的属性,它的明显特征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此,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收益和成本(代价)不一定正相关,市场提供会产生效率不高,需要政府进行支持。

2.分析艾滋病预防行为外部经济效应

对于会产生正外部性的有:教育宣传,检查;免费发放使用等一系列措施,特定群体获得收益,都是艾滋病预防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通过市场提供的正外部性的产品和服务,会导致经济学效率降低,运用经济学图形如图1。

上图中,要私人在自身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点组织生产(利润最大化原则)是通过由私人供给艾滋病预防来实现的。其价格PP,数量QP,则私人在均衡点E1供给。对于社会均衡点为E2,及供给量为QS的是由于社会边际收益高于个人边际收益实现的。因此,通过比较可见,私人提供数量少,供给不足。因而一般通过私人提供,会致使效率降低,从这方面来看,政府提供艾滋病预防。

(三)分析艾滋病治疗的经济属性

要考虑治疗行为的经济效率,可通过经济学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分析如下:

1.私人产品(服务)和公共产品(服务)属性两重特征是艾滋病治疗同时具有的,因而是准公共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特征。对于这类产品(服务)提供是由政府主导,成本分担,即医疗科研进行先期投入,成果最后分摊给艾滋病患者。

2.从产权角度讲,艾滋病治疗属于个人行为,如果政府全包艾滋病治疗成本,将会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因而,从政府行为的经济效率角度出发,投入艾滋病治疗研究是必须的,符合经济效率原则的,但是将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成本全部由财政承担,则是不符合经济效率原则的。

四、艾滋病预防和治疗中有关政府的政策

防治艾滋病是场“持久战”,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参与十分必要。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将会长期发挥其核心职能,与此同时,保证政府资源有效合理配置及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率,避免防治过程中的“缺位”与“越位”,政府必须把握参与和干预的度。

(一)增大财政投入,提高预防效率和效果

首先,政府应对艾滋病教育宣传力度加大。其次,普及教育相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最后,艾滋病医学研究资金的筹措,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

(二)增强政府投入的使用效率,建立费用分担机制

首先,艾滋病治疗费用应该主要由个人承担,因为其治疗属于个人行为。其次,艾滋病患者生活通过多种形式安排好。再次,实行专门化管理社会募集的资金,以及建立艾滋病扶助基金。

(三)为增强监管与干预

应对艾滋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适度干预采取多种措施手段。

(四)不断提高艾滋病防治服务,建立防治服务体系

首先,为艾滋病患者提供较为完善的治疗服务,政府应该做好艾滋病治疗服务。其次,为了避免服务过程中的越位和缺位发生,政府必须做好自身的服务功能定位。再次,在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努力营造社会广泛参与的艾滋病防治社会氛围,建立起艾滋病防治服务的广泛社会参与机制及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模式,不断提高艾滋病防治的服务效率和效果。

五、总结

资源配置经济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改进和不断修正的过程,各国在艾滋病防治资源配置的研究过程中,要与国家项目实施人员密切合作,获得必要的单位成本、需要覆盖的人群以及所应该包括活动的假设资料,只有积累的资料越丰富,研究的结果才越客观和准确,才越具有指导资源配置的实际意义。因此,在艾滋病防治工作和防治项目中,形成注重经济学研究的氛围和建立资料收集与分析制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这往往需要通过建立跨学科、跨部门的研究组织,开展经济学、流行病学和数学等各个学科的交叉和协作。

参考文献:

[1]李慧,孙江平,邢彦,曹卫华,袁建华,郭浩岩.我国艾滋病防治资源投入现状及资源配置的经济学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06).

[2]郭浩岩,孙江平.艾滋病防治措施的经济学评价[Jl.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05).

[3]宋保安,贾玉娇.我国医疗保障资源配置的公平度探讨[J].医学与社会,2009,22(12):1-2.

[4]杨芳,占发先,方鹏骞,等.湖北省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9,22(4):8-9.

[5]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R].2007.

[6]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z].2006.

[7]甘仰本,王晓春.艾滋病防治资源需求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04).

[8]白王月,王世勇,张毓辉.中央艾滋病防治经费投入的公平性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2):113-116.

[9]UNAIDS.Resource needs for an expanded response to AIDS inlowand middle income country[RI.Geneva:August 2005.

[10]张永华,崔媛英,高海英,刘杰.经济欠发达艾滋病低流行区防治经费需求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04).

上一篇:浅析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 下一篇:同性恋婚姻自由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