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探究性学习应用的研究

时间:2022-10-12 09:10:19

新课程中探究性学习应用的研究

摘 要 探索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的落实,探究性学习的多角度设计与合理评价,问题研究学生化的精心设计;如何通过科学探究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科学探究;教学情境;化学实验设计;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2-0017-02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中小学进行的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科学探究则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主方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性学习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感知性。教学中应紧扣这一学科主题,通过化学实验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与体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造就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勤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2 探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问题,能有效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逐步掌握探究的思路与方法。

科学探究的学习结构与组织形式可谓多种多样,一般来说,大致包括8个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

探究的形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均是值得提倡的。在实践中通常采用下面两种探究方式。

一是进行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实验。例如“探究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法,通过讨论得出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归纳出“物质溶解是伴有吸热或放热现象”的结论。再如“探究钢铁制品锈蚀的条件”,通过实验归纳出钢铁锈蚀的原因,并由此反馈出金属防锈的种种措施。

二是开展社会调查与辩论活动。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自然现象是最好的实验。在实践中发动学生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与污染的状况,并提出有关建议的活动;辩论“空气中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消耗尽吗”“臭氧层是如何被破坏的?没有了臭氧层的保护,人类将怎样”“水资源会用尽吗?将来会不会出现人类饮用污水的可怕现象”“人类是否面临更多的未知‘SARS’病毒的干扰”等。真正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取第一手信息,认识到问题的严重与可怕,同时借助已学的知识及各种教育资源(互联网)对调查结果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树立战胜灾难的必胜信心。

探究性学习开放性较大,问题的设计、数据的分析以及实验结果评价都离不开学生自己,完全不同于那种“已知原理——验证——应用”的照方抓药模式。在实践操作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充分展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热情。采取的探究程序:“教师或学生提出课题——学生自己拟订方案——小组探究——集体讨论小结——完成实验报告或论文——作出客观评价”。整个过程是开放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始终处于咨询、帮助、引导、参与的地位。创立这样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实验兴趣,并促使其将自己的研究活动推向更深的层次、更广的领域。

中学化学教学中研究性课题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

1)将书本上的一些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变为具有可探究性的学生实验,如“探究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探究空气成分的测定方法”等。以“探究实验室制备CO2的方法”为例,在实际操作中不急于告诉学生CO2的制法,而是列举各种方案: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制CO2;②CO还原氧化铜制备CO2;③CO燃烧制备CO2;④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⑤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备CO2;⑥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反应制备CO2;⑦加热碱式碳酸铜制备CO2;⑧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备CO2。通过设计多种思路与方案,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反应过程,从反应装置、反应条件、产品收集方法、原料易得、操作安全、符合环保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适合于实验室特征的制备方法。整个过程处于摸索探求状态,让学生学会在矛盾中求生存,在寂寞中领悟探索的真谛及享受领悟后的快乐。

2)结合课堂上学习的化学知识,对某个化学反应或知识点进行延伸、拓宽和研究。例如,讲过蒸发后组织学生讨论“工业上用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可行性”;讲完化学肥料后讨论如何科学种田,综合利用化学肥料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辩论“使用农药、化肥对人类是利多还是弊多”,要求学生从环保部门(或环保网站)了解当地环境污染情况,参与有关的环保监测活动,并勇于提出治理的初步建议;讲过能源后,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提出合理、节约使用燃料的方案。

3)将书本以外与人类自身生存、健康、发展紧密相连的问题进行探究。例如,测定一段时间内雨水pH,绘制时间—pH关系图,讨论本地区出现酸雨的情况,分析可能的原因,及更深层次地讨论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为本地农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研究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研究人体与铁、钙、锌等金属的关系。

3 创设教学情境,进行科学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置问题,更应抓住课堂中的生成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从学生中来,更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对问题的感觉更真实强烈,有更强的解决问题的愿望,也更能享受到解决问题的喜悦心情。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

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兴趣,使学习更轻松而有意义。具体到实验教学,最大的优势便是拓宽实验空间,大力发动学生改进现有实验,进行实验创新,探究新的实验方案。实践表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远远超出教师预先的想象,奇思妙想层出不穷。

上一篇:关于村镇绿化与环境问题的初步思考 下一篇:走进课堂 面向学生 服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