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消费贷款持续负增长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2-10-12 09:05:13

我国汽车消费贷款持续负增长的原因分析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100800

摘要汽车消费贷款是促进汽车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些年来,我国汽车消费贷款在经历最初的高速增长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并在2004年6月开始出现负增长,一直持续至今。本文对这一现象从供需两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居民购买能力增强、汽车消费贷款不良率的提高和油价上涨是导致汽车消费贷款负增长的三大主要原因。文章最后对促进汽车消费贷款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汽车消费贷款;价格;居民购买力

中图分类号:F832.4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3492(2006)06-0012-03

一、引言

汽车消费贷款是指借款人购车人以抵押、质押、向保险公司投保或第三方保证等方式为条件,向可以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银行申请贷款,用于支付购车款,再由购车人分期向银行归还本金、利息的一种消费贷款。汽车消费信贷起源于二战后的西方国家,战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滞后于生产发展,导致消费与供求之间的矛盾同时银行的资金较为充足,从生产领域的贷款扩展到消费领域,汽车消费贷款作为一项金融创新应运而生。据资料显示,目前全球70%的私人用车都是通过贷款购买的,在美国,贷款购车的比例高达 80%2000年,美国每十辆售出的新家用车中就有九辆是通过各类贷款实现的。汽车消费贷款的发展,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汽车贷款增长情况

自1998年商业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以来,我国汽车消费贷款波动较大。2002年至2003年间,汽车消费贷款平均增长速度为130%,增长非常迅猛进入2004年后增速开始持续回落,7月份后出现首次负增长。之后汽车消费贷款一直运行在负增长区间。2005年末,金融机构汽车贷款余额1107亿元,同比负增长30.6%,比年初下降17.3个百分点,持续负增长已有一年零五个月见图1。2005年全年新增汽车贷款比年初减少500亿元,同比多减少248亿元,降幅较大。从2002年起的短短四年内,汽车贷款增幅从100%以上变为显著负数,在各类贷款变动中是少见的。

三、汽车消费贷款持续负增长原因分析

(一)汽车价格持续快速走低,居民收入有所提高 ,个人购车能力明显增加,汽车消费信贷需求减弱

我国加入世贸协定后,汽车价格的变动经历了三个阶段。入世到2002年10月份,轿车价格定基比指数以2001年底为基期,下同在97.8%到100%之间,稳定在高位。但在11月后,轿车价格指数大幅下降,定基比在90%左右保持了一年的时间。2004年以后,轿车价格指数则持续下降。2005年12月末,轿车批发价格指数定基比为79.4%,比2002年末、2003年末和2004年末分别下降了14.1、10.4和2.2个百分点见图2。

汽车价格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汽车产能增加迅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2002、2003和2004年我国汽车产量分别为325、444和507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39.5%.36.6%和14.2%。其中,轿车产量增幅分别为55.7%.85.1%和14.7%。我国的汽车,尤其是轿车产能迅速增加。2005年我国已经建成的汽车生产能力为798万辆,市场需求只有600万辆左右,一些地方和企业正在酝酿和筹划的新上能力达800万辆。目前汽车已被列入产能明显过剩行业。预计汽车价格还会进一步下降。二是加入“世贸”以来,我国关税水平不断下降。2001年轿车关税达70―80%,目前为30%2006年进一步降到25%,对国内汽车价格不断走低也将产生明显影响。

2002―2003年,虽然汽车价格水平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出现明显下降,居民购车一次性付款能力仍然较低。购车对贷款的依赖程度较高。这期间,汽车贷款增幅在100―150%之间。2004年以后,一方面汽车价格快速下降,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有所上升。2004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422元,同比增长11.2%2005年前9个月,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901元,同比增长11.7%。车价的大幅下降和居民收入增加使居民购车一次性付款的可能性大大增强,汽车消费信贷需求减弱,汽车贷款持续下降。

(二)汽车消费贷款不良率较高,金融机构发放汽车贷款积极性弱化

车价快速下降的另一个结果是作为抵押物的汽车市值不断下降,加之汽车折旧率高,导致作为抵押物的汽车价值不断下降,甚至低于还款额。在这种背景下,汽车作为动产抵押物的缺点凸显出来,一方面一些消费者还款意愿大幅减弱,另一方面汽车抵押物去向不易掌握,处置权容易落空。加之多家保险公司相继取消“车贷险”,汽车贷款的风险损失直接转移到商业银行,汽车贷款风险明显上升。个别银行的汽车贷款不良率达10%。尤以个人经营性汽车如工程用车,货运、客运用车等为甚,一半以上的汽车不良贷款来源于个人经营性汽车贷款。目前许多银行几乎完全停止了个人经营性汽车消费贷款。

由于商业银行在汽车贷款方面承担较高的风险,发放个人汽车贷款非常谨慎和严格。为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往往要求消费者提供较多的信用资料和担保,使消费者购买成本增加,促使部分消费者放弃贷款转为一次性付款,导致了汽车贷款的减少。

(三)油价上涨一定程度上限制汽车消费,从而影响了汽车消费贷款

2005年,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从年初至11月份已累计上涨38%。其中,前9个月累计上涨57%。我国境内也不断调整成品油价格。2005年汽油成品油每吨累计上涨650元,柴油每吨累计上涨400元。油价上涨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汽车消费,从而影响汽车消费款。

四、发展汽车消费信贷的政策建议

随着汽车市场供大于求的凸现,未来汽车贷款增幅仍然较低。但也应看到,目前我国每年汽车消费量在500万辆以上,居世界第三位销量增幅能够达到15.5%,仍高于国外的增长速度较大的汽车市场规模为汽车贷款提供了相应的总量空间,汽车消费也是居民消费升级换代的重点领域。从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储户问卷调查可以看到,居民愿意购车的比例总体是上升的见图4。我们应当为汽车消费提供更多融资渠道,满足合理的汽车消费需求,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提高汽车金融公司在汽车信贷中的作用。从国外经验看,汽车金融公司因为资金雄厚、利率灵活和专业经验丰富,最重要的是与汽车制造商、经销商、售后服务系统、保险公司关系密切。对商业银行而言,每笔车贷业务都需要一个信贷员管理,成本高,而且管理难以到位。而汽车金融公司除自身的工作人员外,经销商、售后服务人员,甚至保险公司都可以发挥信贷员的监督作用。因此,汽车金融公司是发达国家汽车信贷业务重要中介机构。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从统计数据看,汽车金融公司发放汽车贷款余额在全部金融机构汽车贷款余额的比重仅为1.4%,发展空间是很大的。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对上海两家汽车金融公司的调查表明,到目前为止,上海的汽车金融公司没有一笔不良贷款,经营情况良好。但与国外相比,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受不能设立分支机构、融资渠道单一、利率浮动范围较小、业务范围小等政策性限制,业务发展缓慢。为此,可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给予更灵活的利率政策,降低汽车金融公司进入银行间市场的条件,允许其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期限超过一年的金融债券,扩大资金来源,更好地为居民购车提供便利、专业的金融服务。二是商业银行可以考虑与汽车金融公司的合作。汽车金融公司开展车贷业务具有的专业性强的特点,而商业银行资金大、业务网点多。二者相互结合可更好地开展汽车贷款业务,促进车贷市场的健康发展。三是逐步完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探讨 下一篇:市政公共基础设施融资模式风险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