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影视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12 08:53:24

音乐在影视中的运用

[摘要]影视自发明以来,给我们带来了多姿多彩的生活,而音乐,这一人们表达感情的最初始而又最具活力的艺术形式,基于声音技术在影视中得以运用以后,影视音乐是影视艺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鉴赏影视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是对影视的提炼,影视是对音乐的扩展。影视音乐使影视艺术不再是单一的视觉表达,在视听上满足了我们的需求,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关键词]音乐;影视艺术;欣赏;运用

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艺术,人们同时运用着视觉和听觉这两个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进行欣赏电影、电视。画面与声音是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影视艺术的声音又包括:人物语言和音乐、音响。音乐在人类文明史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艺术形式已趋完善。而音乐对于影视艺术来说,则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在无声电影时代,针对电影画面的内容与情节的需要,音乐的“声音”率先打破了无声的局面;当跨入有声电影时代后,影视音乐更是得到大力的推广与发挥。随着影视艺术一百余年来的发展,影视音乐已成为一种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影视音乐的创作或继承中,作曲家与编曲家们通过运用各种技法、各种音乐的表现手段,使影视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采。影视音乐的诞生与发展为影视剧的发展添上浓重的一笔。今天,影视音乐已成为影视剧创作的重要一环。

经过长时间的理论研究与定义,现在已经基本确定了声音的艺术构成:即语言、音乐和音响、音乐,在它还没有真正成为电影的一部分时,早已是电影的附庸了。因为在1927年之前,纯粹意义上的默片,即“百分之百的无声电影”似乎并没有。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影片都有现场音乐的伴奏。有钱的影院用大型管弦乐,而小影院也许会用一架钢琴代替。这种现场演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气氛背景,但所奏的曲目并非专为电影而作或是紧贴电影情绪的――它们大多是现成或当时流行的乐曲。现代意义上的电影音乐不仅包括无声源音乐――为影视作品专门创作和编配的音乐;还包括有声源音乐――那些在故事中存在的各种音源所放出的现实音乐,以及电影的主题曲和插曲。现在,电影音乐早已成为影视作品中煽情、烘托气氛的重要手段。

影视音乐是影视艺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鉴赏影视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叙事过程中,一般根据剧情和画面语言长度,采取分节、分段的叙事法则。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影视艺术叙事过程中为表达感情服务,其美感层次有立意美、渲染美、过渡美、真实美、冲突美、情感美、故事美、幽默美、浪漫美。音乐是记忆之门。它凝结着影片中最深刻的思想和最深沉的情感。丰子恺说:“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比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这种神秘使它包容了丰富的内涵,具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面对人类复杂的情感,再出色的台词也显得苍白无力,唯有沉默是明智的选择。若辅之以婉转低回的音乐,这个片段定会成为影片中最撩动心弦的篇章。比如《结婚十年》,韩梦躺在沾染了10年风尘的地毯上回忆如烟往事,只有音乐才能解读她心头的百般滋味。比如《红河谷》,丹珠死前面带微笑的高歌,远比慷慨陈词来得壮烈、凄美。画面是具象的,音乐则是精神层面的。音乐是对画面的升华。这种神秘使它长于营造美好的意境,让影片韵味悠远。是音乐让《空镜子》中飘散在小树林里的孙燕的笑声更具感染力;是音乐让《誓言无声》中老旧时代的冬天场景对观众有莫名的吸引力。音乐似乎比画面有更长的保质期。当画面因岁月流逝而显得简陋粗糙时,音乐仍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初听时一样悦耳。

在影片中、有时音乐担当称职的配角,与影片相得益彰。尤其是名著改编的影视剧,恰如其分的音乐是对作品主题的最好诠释。电视剧《红楼梦》的配乐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王立平先生仿佛曹雪芹的隔代知己,无论是“一番风雨路三千”还是“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旋律与文字配合得天衣无缝。同样精彩的还有电视剧《日出》的主题歌,“播下了风花雪月,长出是爱恨情仇”,词怍者似乎比万方更理解她父亲。有时音乐与影片相映成趣。“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郑绪岚的歌声为一片打杀声中的少林寺增添了一丝柔情蜜意;《你是我心中忘不了的温存》让《我爱我家》在喧嚣落幕之后为观众送去几许温情;“只剩得马嵬坡前草青青”,阎肃笑看一代美人香消玉殒。

在这些与影片风格迥异的音乐中有一部分其实点出了影片的真正内涵。首先想到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音乐诉说了张大民乐观背后的辛酸,笑容背后的泪水。而且小柯的潜吟低唱中没有过分的悲情,音乐中渗透着挥之不去的无奈与哀愁,就像本片的主色调灰色一样。音乐悲凉却不乏积极因素,无数次失望之后依然给自己、给生活留有一线希望。“分手的消息已飞出多远,愁烦的眼不妨把幸福翻开,天下的事亦如此的平淡,世上的人啊生死不孤单。”

还有一部分甚至超越了影片的主题。譬如《三国演义》中“貂婵已随着清风去”的浪漫和含蓄远胜于原著。而《牵手》中大气舒缓的主题音乐令一部反映婚姻家庭的电视剧摆脱了世俗的气息,具有了高贵的气质。剧中也有夫妻间的争吵、生活的琐碎,可二宝的音乐冲淡了其中的市井、烦乱,从整体上提高了影片的格渊,使很长一段时间内《牵手》在同类题材中遥遥领先。音乐更可以脱离影片被人欣赏传唱。此时音乐成了主角,影片退缩到被人遗忘的角落。人们差不多已经忘记《青藏高原》是《天路》的主题曲;有部分观众只为欣赏《嘎达梅林》的音乐重又走进电影院。

音乐与影视的关系是微妙的。它们相互扶助,相互影响。音乐是对影视的提炼,影视是对音乐的扩展。优秀的影视作品为音乐加人情感内核,使之更加动人;优秀的音乐令影视作品飘逸、灵动、回味无穷。许多观众是因为《永不瞑目》才那么喜爱《你快回来》,而我也会因为张信哲一句“把你的发丝当或戒指绕,温柔烙印再也抹不掉”把《梧桐雨》看完。

某导演说他最喜爱给电影配上音乐的瞬间,自己的作品在音乐中一下子鲜活了,艺术感觉也在音乐中被传达出来。而专家说,用“影像”指称影视作品是不准确的,因为影视剧不仅要为观众带来视觉享受,也要给观众奉上听觉盛宴。如果《红十字方队》没有《相逢是首歌》,《便衣警察》没有《少年壮志不言愁》,这些作品不会那么流光溢彩,我们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感动。没有音乐的影视是不可想象的。感谢那些优美的旋律让珍贵的影像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闪亮。

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作为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们忙乱的生活多一份和谐、颠簸的旅途多一份安逸,烦躁的心情多一份宁静。所以说:“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所以音乐在影视中的运用,不仅能达到影片所需要营造的氛围,还能消除人们长时间的视觉紧张所带来的疲劳。总之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一部好的电影、电视,它成功的原因不仅仅是好的剧情、演技,最重要的还有感人的电影音乐和适时安配。许多电影发烧友、 音乐爱好者都已收藏电影原声带为爱好。

自从第一架电影放映机开始转动,历代作曲家最流行的音乐就被电影挪用。在20年代有声电影出现之前,几乎所有无声电影都用现场演奏的音乐伴奏,或是一位钢琴家,以尽可能地配合画面上的动作。

有些电影院还制作节目单,说明影片中使用的背景音乐的标题和顺序,这些音乐包括贝多芬的作品(用来伴奏空中的狗打架);及通常用作“狩猎音乐”的罗西尼所作《威廉・泰尔》序曲(William Tell),还有表示“悲伤”的马斯奈(Massenet)《泰绮斯》(Thais)中的《悲歌》;而圣桑《动物狂欢节》里的《天鹅》则提供了很合适的浪漫情调,同时也给“标题音乐”一词增加了新的内涵。特别为电影创作的音乐有些是图解式片段,其题目诸如《救命!救命!》或《毁的》,但也有一些较为“严肃”的作曲家创作专门乐谱,如箫土塔高维契最早创作这种体裁是为无声史诗影片《新巴比伦》所作的音乐。

有声电影带来新的挑战。作曲家必须把音乐的表现手法丝毫不差地与影片结合在一起。为此发展出一套很复杂的系统,使作曲家能够将音乐与精确的表演时间表联结,亦即在音乐里加上节拍器标记(即每分钟的拍数),再转换成“滴答”声或者电子咏冲,录制在电影胶片上。然后,透过指挥者头上的耳机播放这个“滴答信号”,据此来指挥乐团,并同时看著乐团后方的屏幕上放映的画面。这种技术上的挑战造就了愈来愈多熟练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例如为影片《飘》作曲的马克斯・史坦纳(Max Steiner)和迪米特里・蒂奥姆金,其(影片《正午》音乐乃特意围绕著歌曲《亲爱的,不要抛弃我》展开,后者创作的乐谱才华洋溢且华丽,堪与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媲美。不过,人们仍然常借用“古典”曲目,并且已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库布里克《2001宇宙奥德赛》中配以约翰・史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用得巧妙,趣味横生;但是在迪斯尼的《幻想曲》中,动画片的鹿配以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其效果却有待商榷。不过整体而言,不论是采用专门创作的音乐,或是古典曲目,动画片若能恰如其分地配上适合的音乐,大多能获得令人赞赏的成绩。如史考特・布拉德利为卡通片《汤姆和杰瑞》作的配乐则相当聪明,可称为音乐双关语。而即使是最狂热的华格纳迷,也会觉得由巴格斯・邦尼(Bugs Bunny)演奏的《指环》(The Rings)指华格纳品歌剧《尼伯龙的指环》无可挑剔。

20世纪的大作曲家,如浦罗科菲耶夫、沃尔顿(Walton)和库普兰(cOpland),亦有杰出的贡献,虽然与他们的主要作品相比较,电影音乐的地位并不重要,但他们为这个领域开创了新的视野。依照伟大的俄国电影导演爱森斯坦(Eisenstein)的看法,浦罗高菲夫为他指导的影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所作的配乐透过听觉和视觉节奏的精确配合,达到了声音和画面的高度统一。至于沃尔顿为《亨利五世》写的音乐所获得的成功,也应该归功于作曲家和导演劳伦斯・奥利维尔之间的密切合作与相互尊重。这在讲求高效率、追求商品利益的电影界,是一个少见的例子;而阿隆・库普兰以《女继承人》的配乐获得1949年的奥斯卡金像奖,奥利维亚・德・哈维兰德即因该片一炮而红。

直到今天,许多大作曲家,如、阿比诺尼,甚至莫扎特的作品之所以家喻户晓,也都要归功于电影导演选择它来为影片塑造合宜的情调。中国电影虽然也有不短的历史。但是在配乐方面还和西方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我认为这个差距不久就会变成零。因为中国的作曲家,音乐家们也已将开始致力于电影音乐的发展,让我们期待民族的好电影和好的民族音乐吧!

上一篇:是现实还是梦境 下一篇:文字游戏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