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时间:2022-10-12 03:01:43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摘要:教师应树立“创造力,人皆有之”的观念,不迷信,不自卑,敢于求异和创新,坚信经过教育和训练能够提高每个人的创造力。教师还应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只有积极创设“和谐”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地气氛,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勇敢提出各种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创新意识。这样就能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数学 创新意识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发展其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在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呢?一、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观念长期以来,因受陈旧观念的影响,一提到创新,人们就习惯于将它与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相等同,因而抑制了许多人的创新能力。阎立钦教授在谈到中小学的“创新教育”时指出:“我们提出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是他们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据此要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教师必须破除陈旧观念,建立相应的教育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从课堂教学做起,激活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研究过程,着眼于培养他们善于发现新知识和归纳总结新方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探究过程中萌发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还要树立“创造力,人皆有之”的观念,不迷信,不自卑,敢于求异和创新,坚信经过教育和训练能够提高每个人的创造力。二、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意识1.创设情感式的情境。人际关系的平等,为人处世民主作风,是当代公民必需的素养之一,也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更必须有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情感情境。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心灵、情感的相互沟通、相互感染的过程,而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这不仅要求教师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而且要以自己的良好的个性,通过富有积极情感特征的语言、动作、神态去感染学生,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乐趣的情感体验,调动自己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保持良好的合作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状态中学习数学,增强求知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使创造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2.创设思维情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一切契机,不仅创设情感情境,更应努力创设思维情境。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善于提出一些既使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启发思维,给学生以思考空间。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胸中腾起求知和创造的烈焰。总之,教师只有积极创设“和谐”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地气氛,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勇敢提出各种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创新意识。三、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1.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是改组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由此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需要在原有经验材料的基础上与学得的知识进行合理性、突破性组合。因而创造的前提,必须是对原有材料与学得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准确地把握,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而做到这一点与通晓知识的来龙去脉即明确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是分不开的。所以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把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现成的结论为主,转到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上来。2.激起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开拓性、创造性,教师就应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诱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正确的启发、引导、训练,不断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思维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造活动中去。(责编 张宇)

上一篇:创世纪之三维动画 下一篇:浅谈应试教育“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