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企“僵尸化”

时间:2022-10-12 12:14:01

【前言】地方国企“僵尸化”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此的解释是,目前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利润出现较大分化,主要是因为两者所处行业不同,很多地方国企都处于此轮产能过剩的行业,而且目前都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传统行业升级较慢。以国资体量较大的山东省为例,省属国企中的几个巨头例如兖矿...

地方国企“僵尸化”

“中国的经济是低效的,但并非不稳定。”近期的《经济学人》杂志如此评论道。与此同时,《金融时报》、路透社都表达了类似观点。

外媒的态度扭转,源自国内一系列经济数据的公布。财政部8月20日公报,今年1到7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7.6%。利润增幅的上升似乎使得人们对于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又有了信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表示,在未来中央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带动下,国企利润有望延续回升态势。

然而,国企整体利润回升,并不意味着其中每一分子都在大步向前。在前7个月国企利润中,中央企业同比增长14.9%;地方国企同比下降8.2%。一者在庙堂之高,一者在江湖之远,表现便有云泥之别。

低效,活不下去

近期,越来越多的地方国有企业开始公布上半年的经营业绩,虽然营业收入还在增长,但利润却是大幅下降。和央企同期两位数的增速相比,地方国有企业上半年-10.6%的利润负增长数据让人倍感寒意。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此的解释是,目前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利润出现较大分化,主要是因为两者所处行业不同,很多地方国企都处于此轮产能过剩的行业,而且目前都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传统行业升级较慢。以国资体量较大的山东省为例,省属国企中的几个巨头例如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等都处于这一轮利润下滑较大的行业。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也表示,中央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较稳定。而地方国企资源类行业占比较高,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因此央企利润增长明显高于地方国企。根据浙江省国资委提供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国有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电力、能源、房地产、资本运作,而较少来源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但是这些盈利行业容易受煤炭价格、资本市场波动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盈利存在严重不确定性,而杭钢、巨化等制造型企业普遍步履艰难,利润稀薄。

除了产能过剩的影响外,大量资金沉淀于尚未产生效益的基础设施,是地方国企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另一个原因。根据财政部公告,今年上半年,地方国企负债同比增长17.9%,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6%,这表明5.3%的负债没有进入现有生产周转环节。

某位地方国资委官员坦陈,地方国有企业有不少市政公用企业,如地铁、公交、热力等,经济效益本来也不太好。

考虑到地方国企转方式、调结构的挑战和压力,未来一到两年内其经营效益可能进一步下降,越来越多的“僵尸”国企或将开始出现。

“僵尸”国企是指那些没有办法继续经营,但是又不能破产的企业。这些“活不下去又死不了”的“僵尸”国企出现,恐将成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及金融体系改革的一大障碍。

问题尤其在于,除了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利润表现外,居高不下的债务负担也成为“绑架”地方国企的关键因素。

欠债,又不能死

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到6月份,地方国有企业累计负债同比增长17.9%,中央企业的负债水平同比增长仅为8.8%。

“地方国有企业的负债率一般都在70%以上,有的甚至接近于85%~100%,说明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资不抵债了。”财政部财科所国有资本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表示。

对于负债产生的原因,文宗瑜认为主要是国有企业过去几年的“指挥棒”就是做大做强,这使央企和地方国企得不断地兼并收购,由此产生一些负债,此外国有企业还需要承担一些行政导向性的经营,这样也加大了债务负担。

不过,地方国资委的官员更愿意将这两年债务急剧攀升的原因归结到地方政府身上。

一位地方国资委官员表示,2010年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开始整顿,随之而来的是对土地财政的约束,以往地方政府的两大法宝,“土地”和“融资平台”都被迫“收缴”,造成很多政府公共项目开始被资金锁喉。“于是一些地方政府将目光放在了一些效益较好的地方国有企业上。通常的做法是将一些地方国有企业的优质资产整合入一家平台,通过发企业债的形式来解决政府的融资需求,这正成为过去两年一些地市、县级融资的新选择。”他说。

债务负担的上升随即带来企业财务成本的持续增加,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到6月,地方国有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2.3%,这一数字也处于历史高位。负债越来越高的地方国企发现,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他们下一步发展的一个关键瓶颈。

“各个地方的固定资产投资还在大步推进,后续项目的配套资金如何保证?”湖北省国资委在总结上半年湖北省出资企业经济运行表现时,特别提出上述担忧。

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滨认为,中国企业快速增长的债务负担已经成为影响中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关键因素,应允许更多的企业有一个有效的退出机制,该违约的就违约,该关闭的就关闭。

不过,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却不容易,更何况举债主体的企业都还是扣着“国有”二字的企业。“按《破产法》,一些地方国有企业已资不抵债,应该进入到破产程序,但是地方政府不会让它轻易破产的。”文宗瑜说,“一方面是如果破产,银行债务要被追究责任,所以银行方面依然是借新还旧或者延长贷款期限;第二,这将涉及到地方的GDP,也会影响到职工的安置,毕竟地方国有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载体。”

不仅如此,目前地方国企还涉及到很多三角债,相互担保,甚至还给一些民营企业担保。一个企业破产,其连锁效应更让人担忧。

吴桐根据《经济观察报》《证券时报》《金融时报》等综合编译。

上一篇:财政补贴后的农业保险对农民增收的效果 下一篇:10万元卖掉的应用,后来值1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