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新说:三则

时间:2022-10-11 11:04:31

字幕公交移动电视的主角

万喃喃

目前,全国有40多个城市开办了公交移动电视。公交移动电视位于公交车内,观众收看时往往受到汽车轰鸣声、乘客交谈声以及车窗外各种声音的干扰,要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公交移动电视必须强调字幕的作用。电视的传播优势在于声画兼备所带来的直观、形象和生动。所以画面和声音一直是传统电视传播形式的重点,字幕则作为一种补充说明。

但对于公交移动电视来说,准确合理地使用字幕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广告外的节目都应该配备字幕播出。首先,字幕可以保持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收看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当车到达站点需要报站名时,节目的声音就会被切换成报站声,这样车内电视就会出现短暂的“失语现象”。即使受众此时正在全神贯注地收看节目,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也会大打折扣,字幕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字幕能够弥补声音消失所造成的信息缺失,保持信息的相对完整性和准确性,维持受众的收视注意力。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声画同步时,也需要字幕的参与来减少周围环境噪音带来的收视干扰。其次,可以加开“字幕频道”,增加信息容量。如果在电视屏幕一侧滚动播出各类字幕新闻,如气象信息、交通路况、预警信息、突发新闻、重要时事等,就形成了另一个信息通道,不仅增加了信息容量,也实现了受众在公交移动电视单一频道下的双重收视选择。所以,只有用好字幕工具,才能更好地吸引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注意。

(作者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研究生)

中国报业呼唤权威发行认证

胡今天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报业面临报业广告收入下滑。他们的解决方案就是成立发行认证机构,在此背景下,“发行稽核局”和“媒体认证公司”应运而生,两者都属非营利性审计机构。其中BPA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报刊发行量认证机构,它为美、德、法、意等25个国家的媒体提供发行量审计,所审计的媒体(各种商业出版物、大众杂志、电子媒体、报纸等)达2500种之多。全球超过2800家企业(广告主)认可其审计报告,并将它作为选择媒体,投放广告的依据。

BPA的发行量审计流程全程公开,并会向广告商及其商说明。另外,其董事会成员来自广告商、商与出版机构,这些人会对BPA的工作进行全程监控。其流程为:一、了解报刊的印刷数量;二、确认发行的报刊最终是否到达订户和读者手中。一般认证需2-3天的时间,整个过程非常严格,发行者必须向其提供:印刷证明、纸张消耗报告、发行对象符合发行条件及通过资格审查的原始证明、发行证明以及读者本人核实等材料。以上需经过数次校验,才会出具BPA审计报告。值得一提的是,BPA对广告客户与广告是免费发送其认证报告的。

我国报业发行的这一情况与美国报刊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情形类似――统计失实、缺乏统一标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一家被市场所普遍接受的第三方报刊发行量认证机构是中国报刊产业链中一个最大的疏漏。

有人说,在一个对广告投放效果没有客观、定量依据的媒介市场投放广告,无异于在一个没有游戏规则的赌场下注。借用BPA,重建我们自己的游戏规则,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需要。

(作者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

专访中人物的外貌描写

孙利侠

在人物专访中,经常要有人物外貌的描写,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风貌、性格特征。专访中人物的外貌描写与其它作品形式又有所区别,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简洁有力。人物专访和人物通讯毕竟不同于小说,它篇幅有限,一般不宜于工笔细描,而适于粗笔勾勒。所以,不需面面俱到,只要大致轮廓了然在目即可。如叶永烈写的《数学诗人》中的苏步青:苏老中等身材,穿着一身深灰色中山装,头发稀疏,面目清瘦而精神矍铄,宽广的前额有很深的“三”字纹,眼角有明显的鱼尾纹。简简单单一段话,把苏老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二要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外貌描写一定要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和身份的特征来写。如人民日报记者白夜写的《韩素音的二十一次访问》中对韩素音的外貌描写就不错:从车上下来一位女士,身材细挑,举止轻捷,面容清秀,仿佛汉族妇女,不过鼻梁略高一些。眼光敏锐,把一切都统摄到心灵中去了。她梳着流行的运动性的中发,略长一些,披到肩上。这种传神的描写栩栩如生好像特写镜头一样把人物推到读者面前。梁衡《一个农民养猪专家的故事》中描写岳安林是一位黑脸膛,戴着近视眼镜的社员,这样的描写可谓非常传神,抓住了岳安林的个性特征,把一位朴实又有文化的农民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言简意丰。

(作者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上一篇:关注Web2.0:新传播时代的实践图景 下一篇:“让负面问题传播正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