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他山之石 助我事业发展

时间:2022-10-24 11:22:52

借他山之石 助我事业发展

2005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钟新副教授给我看这本国外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和教授访谈录的大样,希望我为这本书写序。做了一辈子新闻传播教育,通过这种方式与外国同行交流是一件令我高兴的事,因此,我欣然接受了这个写序的任务。

这本书记录了中国新闻传播学者和学生与国外20所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和教授就新闻传播相关问题尤其是新闻传播教育相关问题的深入对话。这个系列访谈开始于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钟新博士和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助理教授周树华博士联合主持,并动员20多位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采访、翻译、编辑的全过程,其中多位是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据了解,收入本书的26篇中文稿中,除一、两篇已经在其他学术刊物发表过以外,其余都是第一次公开。

通过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得来的这些资料是非常珍贵的。在学院的选择方面,采访者兼顾到了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不同地域、不同规模、不同学科。除了美国的十几所大学外,采访者还扫描了加拿大、韩国、英国的几所大学,给读者一个了解国外传媒教育的更开阔视野。总体看,美国传媒业以及整个传播业的发达与其成熟的传媒教育体系以及庞大的传媒教育规模不无关系,这一点在本书中得到再一次佐证。

本书采访者以专业人士的眼光与国外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和教授们探讨的问题触及到传媒教育的核心问题和热点问题: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和生存压力面前,传媒教育如何强调传媒人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21世纪,传媒教育如何在新技术教育与思想培养及思维训练之间求得平衡?当处于急剧变动中的传媒业强烈呼唤复合型人才的时候,传媒教育者该如何为未来的传媒人设计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力?……

国外同行对这些问题不同程度的解答对中国传媒教育界具有很强的启发价值,而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对中国同行有直接的借鉴意义。我无法在这里一一列举我们可以与国外同行分享的理念与方法,我想代表中国传媒教育者与研究者特别感谢国外同行与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并真诚希望中国新闻传播教育者与研究者、新闻传播院校的学生、中国传媒业界以及其他对新闻传播感兴趣的读者能以开放的心态去读这本书并能有所收获。

(作者为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上一篇:大陆媒体何时不再缺席? 下一篇:网络新闻之图片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