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策略例谈

时间:2022-10-11 10:54:48

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策略例谈

[摘 要]教学诸如的《沁园春・雪》等诗词时,教师不仅要创设情境叩开学生阅读品鉴诗歌的兴趣之心门,还要引导学生在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时与文本心神交汇,也要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之翅膀,舞动生花之妙笔给诗歌的“留白”之处进行合情合理的“补白”。

[关键词]诗歌鉴赏;沁园春・雪;留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0-0035-03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诸如的《沁园春・雪》等诗词是世界上最精美、最凝练的文学样式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亮丽的珠宝,是“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赵缺《无咎诗三百序》语)之阐述心灵火花的文学作品,是新课改下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一道独特的、亮丽的风景线。然而,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欠缺,或者诗歌特有的格律形式、高度凝练的语言等诸多美学因素与当今中学生所阅读的现代文学文本的特点格格不入等缘故,即便是诸如被人誉为“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陈布雷语)的当代伟大领袖的《沁园春・雪》,也越来越成为初中语文阅读、鉴赏教学的难点。故此,我们有必要在此以的《沁园春・雪》为例,探讨引导学生高效阅读、鉴赏诗歌之策略。

一、创设情境,叩开兴趣之心门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也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学生鉴赏诗歌亦然。由此,教学诸如的《沁园春・雪》等诗歌时,我们应该遵循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和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等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诗意、和谐、美丽、愉悦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自发地、快乐地走进诸如的《沁园春・雪》等诗歌文本,并在其中开展诵读、品鉴、探究、比较等一系列学习、鉴赏活动。

比如教学的《沁园春・雪》时,上课伊始,笔者就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为同学们播放了从网络下载的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指导家方明配乐朗诵的《沁园春・雪》音画视频。当音画视频中幻化出一幅幅表现北国雪原壮阔的景象、磅礴的气势等画面时,当视频中传出方明似排山倒海又如雷霆万钧震撼心灵的激越、高亢的诵读之声时,同学们被《沁园春・雪》中所蕴含着的辽阔壮美的北国雪景、功勋卓著的古代帝王人物形象、具有伟大气度的诗人自我形象、诗歌中语言的凝练美和音乐美等诸多美学特质深深感染。随之,情不自禁、不约而同地和着方明的配乐朗诵极富表情地诵读起了《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无需赘言,在同学们如此兴致勃勃的诵读激情中,教师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高声诵读的行列。

二、个性化解读,与文本心神交汇

新课改理念下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学诸如的《沁园春・雪》等诗歌时,讲师应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内在情韵的个性化涵咏与体味,并要求学生将之独特的审美活动行之于文,以此记录、比较自己在反复品读诗歌文本时不断提高的鉴赏品位。

比如,教学的《沁园春・雪》时,笔者不仅要求学生反复品读直至流畅背诵,还引导学生把每次品读后的审美心理活动依次记录在读书笔记本中。小组讨论时,发现很多学生在个性化阅读、品鉴这首诗歌的过程中均产生了极其独特的、愉悦的审美感悟。下面是位语文学习成绩中等的女生在对这首诗歌的个性化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美丽的、愉悦的审美体验:

第一次品读《沁园春・雪》时,我被诗歌中蕴含着的崇高的美所深深震撼:茫茫雪原中,“长城”“黄河”“雪山”“高原”,相互映衬、动静相宜、气吞山河、雄伟壮丽;“冰封”“雪飘”“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前后照应、大气磅礴;“山舞”、“原驰”化静为动,神采飞扬……

第二次品读《沁园春・雪》时,我为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古有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今有为国家兴亡、民族生存、祖国的统一大业而不惜流血牺牲、顽强奋斗的“风流人物”――无产阶级革命领袖……

第三次品读《沁园春・雪》时,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无法抑制的美好愿望:我希望有机会在冰天雪地里亲自饱览祖国北方的壮丽山河;我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和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伟人一样为国家为人民建功立业……

三、舞动文笔,“留白”之处且“补白”

“留白”不仅仅是绘画艺术家的专利,也是一切文学作家尤其是诗歌文学作品创作者的特长。由此,教学诸如的《沁园春・雪》等诗歌时,笔者总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给学生“留白”4到8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在诸如的《沁园春・雪》等诗歌的“留白”处启动多向思维的潜能,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文学鉴赏修养去体验和充盈或补写其“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处,并在此过程中跨越时空与作者、与文本进行多维度、多视角、多层面等的平等对话,继之获取美妙、愉悦的审美体验。

比如,教学的《沁园春・雪》时,在引导同学们反复诵读、品鉴诗歌的人物形象美、意境美、主旨美、语言美、情感美、修辞美等美学特质后,要求同学们在诗歌中任选一处自认为既最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又最有补写、充盈价值的诗句进行二度创作。4分钟后,当同学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走上讲台朗诵自己的“二度创作”的杰作时,笔者发现有的学生选择了诗歌上阕中描绘的北国壮丽的雪景部分进行绘画般的补写。他们分别用“长城的自述”“黄河的自述”“高山的自述”“平原的自述”等为题介绍“自己”在雪景装扮下的壮丽景色;有的学生对诗歌中“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想象之处进行了合情合理的补写;有的学生在诗歌的下阕作者客观评述五位帝王的诗句中自选了其中一位帝王分别以“秦皇的自述”“汉武帝的自述”“唐太宗的自述”“宋太祖的自述”“成吉思汗的自述”等进行自我介绍,言辞之中既有建功立业的艰辛、劳苦、自豪又有不擅文治的遗憾,还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胜旧人”的欣喜……为此,教室里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热烈而又持久的掌声。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诸如《沁园春・雪》具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之审美特质的诗词等教育教学资源比比皆是。所以,教学诸如的《沁园春・雪》等诗词时,为了让这“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美美地润泽学生美丽的心田,陶冶学生美丽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怀等,我们不仅要创设情境叩开学生阅读品鉴诗歌兴趣之心门,更要引导学生在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时与文本心神交汇,还要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之翅膀舞动生花之妙笔给诗歌的“留白”之处进行合情合理的“补白”。唯有如此,才能充分挖掘诸如的《沁园春・雪》等诗歌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文学鉴赏价值和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 余晓安.读词《沁园春・雪》有感[J].新闻与写作,2012(12).

[2] 耿汉东.悲歌壮写的范例――浅述《沁园春・雪》的写作背景[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

上一篇:四川应发展液化天然气新能源 下一篇:四川四大城市群经济实力全解析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