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敏感期不容忽视的误区

时间:2022-10-11 10:36:21

数学敏感期不容忽视的误区

很多家长在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发现数学是最难让孩子感兴趣的学科,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能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而且怎么补也觉得很吃力。其实从孩子2岁左右,就可以在生活和游戏中自然、顺畅地为孩子建立起数学的概念。

2岁多的孩子知道大小、多少、前后、早晚的时间、空间概念,他们往往凭直觉而不是凭计算得出结论。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点点滴滴地教,让孩子在动中玩、在做中学。

需要注意的是,教孩子学习数的概念,必须根据幼儿的特点,接受孩子个体的差异性,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进行。同时,要避免走入一些误区。

误区1:忽视“数学敏感期”

孩子在4岁左右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他们会对数字概念,如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形体特征等突然发生极大的兴趣,对它们的种种变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不少家长却忽视了。

抓住孩子发展发育过程中的敏感期,适时地对孩子的数学能力进行开发和引导,克服只重知识的灌输、轻智力的启发,克服重数的授予、轻孩子的思考学习,克服重机械的记忆、轻启发引导。

误区2:学数学等于学算术

在孩子学数学的过程中,不少家长往往脱离了孩子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有的家长认为教得越多越好,把数学当成一种死的知识来教;有的家长自认为让孩子数100以内的数、背背口诀、做做加减法就行。

实际上,学数学的意义在于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学龄前孩子数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帮助孩子理解数的概念,了解简单的几何形体,学习事物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有一些简单的数学操作技术(如自然测量)等,这几个方面不分轻重、缺一不可,而且在发展孩子逻辑思维的同时,还要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误区3:机械训练,记忆公式

机械训练能让家长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效果,孩子在表面上的确也能掌握一些具体的数学知识,但他的思维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孩子的数学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的发展。

学习数学在于理解,让孩子真正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数的概念。家长可以借助材料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孩子面前,使他们容易理解和掌握。动手操作是孩子进行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善于结合各种生活小事,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

上一篇:和孩子一起读英文绘本 下一篇:女儿保护牙齿 牙医爸爸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