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学能力 关注持续发展

时间:2022-10-11 10:01:19

培养自学能力 关注持续发展

摘要: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好的能力之一。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学会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学能学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学完成;教会学生用自己适合的方式进行小结,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持续、终身发展。

关键词:自学能力;自主学习;自学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7-0025-0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一节课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帮助学生确立主体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设计、课后拓展三个环节抓起。

一、引导自主学习,养成预习习惯

(一)教会学生预习

预习可以从问题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师不妨分以下几步,逐步培养学生自己提问的能力。第一步,让学生看课本“小结与思考”中的要求;第二步,引领学生看课文后的练习和习题;第三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本节知识的概貌,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并尝试做课本上的练习,甚至是书后习题。通过练习来检查自己预习掌握情况。学生带着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去听课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效率高。指导学生预习必须避免两种倾向:一是预习不能过粗,要“读进去”,对新课的内容进行实质性的思考与钻研,对每个知识点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第二,预习也不宜过细。预习必须能够“走出来”。如果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就难以释怀,会影响进一步学习,这就背离了预习的基本原则。

(二)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提高自学效果和效率的关键,在这一方面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推力”、“拉力”。教师的“压力”作用就是要督导自学、鼓励自学。教师的“推力”作用就是要表扬自学效果好的同学,给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自我获取知识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的“拉力”作用就是对自学能力弱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和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深入分析学情,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奥苏贝尔曾说:“如果我必须把整个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个原则的话,我会这样说,影响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了解了什么,确定了这一点,就可以据此进行教学。”这反映了学生已有经验对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经验,挖掘知识的情感因素,可较快形成对新知识的猜想,促进知识的类比迁移。充分掌握这些已有经验,巧妙创设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实现知识主动建构的保障。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预习以后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好生成预设,以便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进行教学。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按照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教师要恰当地设计好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探究。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和自主能力训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独立自主学习新知。

(三)在训练中教会学生反思

要让学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教会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运用,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对所学知识系统地小结,回忆、熟悉所学内容;列出相关知识点的框架,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尤其要将自己错题集中的错题再认真地解答一遍。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m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悟性与创造性,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生的能力有强有弱,基础有好有差,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很重要。对于优秀生,要引导他们将课堂上的要点、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式做出简明扼要的记录,记载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分析其原因,给出正确答案,并可指导有兴趣的学生写小论文,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对于中等生,要尽可能地要求他们将学过的知识通过形成知识树的过程,梳理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链。对于后进生,则要求他们从模仿着手,通过改变题目中的数字、部分条件进行编题,通过编题学会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在课前、课上和课后时时进行,环环相扣。自主学习是一个动态循环交替、螺旋式推进的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将改变他们的学习方法,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一切可能的教育资源和手段,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尽可能地取之、用之,服务于学生,并和学生一起学习,一同成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刍议 下一篇:提高识字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