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成为看得见的风景

时间:2022-10-11 09:58:14

让文化成为看得见的风景

文化是有形的物质,也是无形的精神。建设文化,就是要把有形凝炼成无形,把精神转化为物质。在这个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中,让文化看得见,成为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主题。

如何让文化看得见?要看到物,也就是文化的物化形态。

文化之物,在于文化地标。一座城市的文化标签和文化名片,往往深刻而鲜明地反映了这个地方的历史与文化特质。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这些说明一座城市的形象就是文化标志的印记。

文化之物,在于文化设施。人从事文化活动,需要空间和场所。建设配套齐全、功能完备、覆盖全面的公共文化设施,是现代政府应尽之职。政府构筑文化设施体系,既要纵向贯通,又要横向联结,共通共用,共建共享。但一些文化设施也可以由社会力量来投资和管理,政府与社会力量在文化设施建设上可以互为补充、融合发展。

文化之物,在于文物。说:“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把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因此,政府建设的文博场馆要建立良好的藏品征集机制,在最大程度上丰富藏品,确立地位,同时要利用好文博场馆,利用好文物艺术品,通过多种形式,让它们进入我们的视野,进入我们的思想,进入到历史的、知识的、审美的观照中。

一个地方的知名度,与重大文化活动的策划有很大的关联度。现在的地方执政者都有这样的文化自觉:以地方的名人、名俗、名事、名物为抓手,举办活动,开展宣传。盱眙的“龙虾节”,是物产的特色;徐州的“汉文化节”,是历史的承继;张家港的“长江文化节”,是自编自演的品牌……大家都可以搞“京剧节”“元宵节”,但文化活动要有自己城市的独特印记,才会产生具体和鲜明的城市形象。宜兴的“中国陶都,陶醉中国”,打的是陶瓷品牌、紫砂品牌,当然它还可以包含阳羡茶的味道,徐悲鸿、吴冠中的书画等。总之,通过开展持久的、各有侧重的、形式多样的、广泛参与的节庆活动、特色活动、品牌活动,就能塑造好一个城市的品牌。节庆、风俗、非遗传承,这是呈现文化;送电影、送戏、送展览,这是送文化;交流互动、辅导培训,这是种文化;能创作、有节目、获奖项,这是产文化;无中生有,独树一帜,这是创文化。

人是文化的源头,也是文化的目的。看得见人,要看见人的需求。文化能满足知识的需求、教化的需求、娱乐的需求、心灵归依的需求。从这些需求出发,去创造作品、建设设施、组织活动,不断满足和提升人的需求。看得见人,要看见人的参与。文化人的起点、理念、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的景象。在现在这样一种全民文化的格局下,我们既要发动全民参与文化,让全民享用文化,也要在全民中寻找合适的人来组织、策划、建设文化。看得见人,要看见人的组织。广大群众没有人去组织,就是一盘散沙,不可能产生巨大的能量。而一个骨干,一个领头人,去有效组织一批人,那文化的队伍就会快速庞大起来。文化工作要找有责任心、有组织和业务能力,又有公益心的引领人,创造条件,提供支持,放手让他去召集人开展活动。文化有千军万马参加进来,热火朝天的生动景象何愁不会出现!

(作者系宜兴市文广新局局长)

上一篇:中医医院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构想 下一篇:守候的“心”: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