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时间:2022-10-11 07:34:01

让孩子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公民要有法律意识,遇到难以解决的矛盾,首先要想到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维护权益。对于我们做父母的来说,不仅自己要依法办事,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断地给他灌输法律意识。

我在和妻子达成共识后,就开始从三个方面着手采取行动。出发点是希望孩子能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

利用身边发生的事,引导孩子从法律角度认识问题

那是在孩子的初二下学期。一天儿子放学回来说,他学校里出事了,一个人高马大的同学看到另一个同学有钱,就跟他要,并威胁他不准告诉任何人。那个同学害怕挨打,就给了。过了一段时间,大个子同学又要钱,怕挨打的同学就又给他了,于是渐渐成了习惯。后来,那个胆小的同学还是被打了,脸上有伤被父母发现,这才找到学校。结果,那个大个子同学被学校除了名……

对这件事,儿子说:“如果我是那个被迫出钱的同学,我才不会听任他拿我的钱呢!第一次跟我要,我当时不吃眼前亏,要了就给,但随后我会立即报告老师,还会告诉家里人。必要时,我还会拨打110报警。”

我对他的意见给予高度评价。我说:“你看,大个子同学为什么威胁小个子不准告诉任何人?这是因为他害怕。遇到坏人的时候,千万不要被他表面的汹汹气势所吓倒。实际上,他比我们更害怕,我们比他有底气,我们没什么好怕的。在对方十分强大的情况下,不必对抗,以免受到伤害,但我们一定要沉着应对,暂避其锋芒。要相信,我们会得到最强大力量的帮助,那就是法律。”

我还给他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一个朋友,一次半夜里跟家人开车外出,在一个偏僻的地方遇到打劫的,他的家人本想出手对抗,但他摁住家人,对方要钱包、手表、手机……全给了。还好劫匪没有要车,放行了。随后,他开车到一个可以打电话的地方,打110报了警。警察很快赶到,不到一个小时就抓住了那几个劫匪,拿走的钱和物品又归还了原主。如果他们当时选择跟劫匪对抗,肯定有危险,而回避风险,不是不勇敢,而是一种智慧。

经常看法制节目,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平时在家里,我们经常和儿子一起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以及地方台的一些法制节目。一方面,让孩子开阔视野,了解更多法律知识,另一方面,也能让他学会用法律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

有一期《今日说法》说了这样一件事:武汉某大学一个研究生,放暑假时最后一个离校,开学时又第一个返校。没想到,暑假期间宿舍的门被人撬开过,房间里乱七八糟的。他找了学校保卫处,保卫处的人来察看现场,这才发现,有人冒用他的名字写了一张留言条贴在门上,从条子上的落款日期看,像是他暑假里来过宿舍。通过核查,同宿舍的四个同学有三个同学的财物被盗,一个同学的存折连同放在一起的身份证都不见了,到银行一查,发现存折里少量的钱已被取走。另一个同学的本科毕业证书没了,还有一个同学也丢了东西,只有他的东西没有被盗。因为存折里的钱很少,而研究生的本科文凭也没有大用,丢的物品也都不贵重,大家都没打算追究,但保卫处的人和同学们都怀疑是他偷的,有的同学嘴上不说,表情和态度却明摆着。天天在一个宿舍,大家都不理他,让他感到很难受。结果,他想不开,自杀了……

我问儿子:“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他想了想,说:“我会去公安局报案,要求警察来查清案情。”

我说:“恐怕不行,失窃的钱太少,警察不一定来。如果警察不来,你怎么办?”

儿子说:“不是一个同学的钱被小偷取了吗?可以请同宿舍的人一起到银行查看录像。”

这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银行的录像肯定可以证明他是清白的。但如今银行很多,盗窃者如果没在附近的银行取钱呢?

儿子又想了想,说:“不是门上有一张冒充他的名字写的字条吗?可以请公安局专业人员核对是不是他的字迹!其实不用公安局,就算小偷模仿了他的字,也应该看得出区别的。”

这也是个办法。那假定还是不行呢?儿子想不出来了。

我说:“再不行,是不是还可以上法院认为是他偷盗的人?告他们诬陷罪、诽谤罪。实在不行,最糟的办法,还可以选择逃避:我不在这个宿舍,甚至不在这个学校待了,总可以吧?面对困境,不仅要有心理承受能力,对自己要有信心,而且要善于寻求法律的保护和帮助。”

后来因为那个小偷犯别的案子被抓,才弄清这个案子的真相,但那个研究生已经死了。儿子感慨地说:“他是因为缺乏法律意识,才对自己没有信心的。”

说得真好!

父母以身作则,用行动做给孩子看

去年夏天,我们看到某晚报的广告说,全年订阅该报,回馈订户价值400元6个月宽带安装使用费。当时,我们家正想装宽带呢,就订了报纸。谁知,该报所谓的安装使用费,只是跟某电信公司合作,直接给用户安装宽带,而我们所在的小区已经布了另一公司的线,所以广告承诺的回报,就不能以他们采用的方式兑现了。报纸发行部的人在电话里说,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也没有办法,要不就退订报纸算了。

面对这一问题,我觉得麻烦,就跟妻子商量,主张退了。妻子却不同意,说:“我们已经交了订报的钱,广告的内容就是报社和我们签的合同,不兑现就是违反了《合同法》。不应该给我们的,我们一分钱不要;应该给我们的,那就一分钱不能少!咱们可以跟报社打官司。”妻子还说,这不单单是一次维权行动,还是一个教育儿子的良机,怎能轻易错过呢?我这才恍然大悟。

经过研究,我们一家三口决定先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然后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妻子的口才好,投诉电话由她来打。还好,市消费者协会的人很负责任,第二天就打电话来通报情况,说他们约见了那家报社发行部的负责人,责成他们兑现合同。没想到的是,报社很快打来电话约定时间,给我们送来了400元现金。而且,我们看到,此后该报的此项广告修改了措辞,不再给像我们这样的消费者投诉的机会了。

儿子参与了追讨合法权益的全过程,相信这对他今后有用。将来参与市场交易和竞争,一定要懂得做人要守法,而自己的权益也绝不能被侵犯。

上一篇:尹建莉:没有快乐童年,难有幸福人生 下一篇:政治课教学中意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