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思考

时间:2022-10-11 06:02:05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不断发展壮大,为社会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部分院校重技能教育,不同层度上忽视了对职业素养的培育,造成学生在就业优势性、职业竞争力、持续发展度上存在不足。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和长久发展,结合人才市场导向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素养

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基本符合企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为大多数市场主体所接受。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学生部分职业素养的缺失,在伴随着企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高职学生的自主成长和技能提高将受到限制,职业竞争力将会下降,对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形成阻碍。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San Francisco在《职业素养》中曾指出,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个体行为的总体反映。笔者认为,职业素养作为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抽象地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体现在个体劳动者的从业态度、职业习惯、知识技能、价值观念、思想意志等方面。

二、职业素养缺失的原因

(一)高职院校的原因

1.传统观念仍有泛现

依然有些高职院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照搬普通高校的育人模式,重在强化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劳动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育,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造成职业院校学生优势缺失。

2.师资结构表现失衡

目前,大多数年青的高职教师来自于普通高校毕业生,缺少来自企业现实锻炼的经历,(双师型)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给学生直观的指导和经验的传授。

3.办学定位存有偏差

多数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中持续学习力、分析判断力、创新发展力、适应竞争力、团结协作力等要素有所忽略,形成的定位偏差影响着办学育人的方向。

4.校企结合不够紧密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千差万别,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学生们在现有模式下技能提高和素养增强十分有限,得不到合适的实习、实训、培训机会。

(二)高职学生的原因

1.客观方面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高中没有考取高中和普通高校的学生,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这些学生自身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1)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2)自身的学习习惯不正确。(3)个人长远发展观念不强烈。(4)青春期情绪控制不得当等,这些都将使他们不能够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也不会认识到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2.主观方面

部分学生人校后,通常会有“不如人”的思想,而是受家人与社会的压力,主观上在职业院校图一纸文凭的想法。同时,有些学生对产业工人存有偏见,不愿在学校好好学习;也有的学生只想着学一技之长,对自己的人生缺少长远打算;或者还存有部分学生自身家庭条件优越,学不学对个人生活影响不大,从而导致该部分学生不能主动地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三、职业素养培养的原则

一是,符合国家发展的原则。总书记在2007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加强职业教育,提升职业素养,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是,满足企业生产的原则。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是用人单位最为现实也是最低标准。体现在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上则为:职业院校毕业生要具备熟练技能和职业认同感,有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能独立开展工作,且能吃苦耐劳,并在工作中提出具有建设性或创新性意见建议,促进企业发展。

三是,职校主动作为的原则。树立先进办学理念,科学确立发展方向和办学定位,不断在深化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就业率等,树立高职教育的良好形象。

四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原则。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在授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素养的养成,不断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职业拓展与新生职业力的成长打好基础。

五是,客观科学的原则。科学分析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正确对待学生文化成绩偏低的实际,努力从教学上予以改进,切实帮助大家提高文化水平。

六是,扬长避短的原则。结合学生个体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避免自己的短处,发掘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根据每个人的现有基础因势利导,实施差异教学,让每个人都能学有所获。

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路径

(一)国家的政策支持

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定位,但要实现好这一理念,还需要国家制定出台一系列为之配套的政策或制度作为保障。比如,要增加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对教学设施、实训设备等进行更新换代;要增大对高职院校学生奖学金的比例和额度;要促进国内外职业高校间的沟通合作;要制定校企合作的指导意见,并设立专项基金,激励企业参与对高职学生的培养;要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职业教育与人力市场结合等等。

(二)高校的自身建设

1.确立完善的培育体系

坚持以人力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需要规划设计职业素养培育方案,制定学生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体系;并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重组,将理论直接带入实践,强化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

2.更新现有的教学模式

替换不适宜的职业课程教材,把教室与实训基地相统一,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注重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并把问题在实践中通过手把手的指导予以解决,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

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强化的意识,真正使教师掌握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沿知识,鼓励和引导教师去生产一线锻炼,努力打造一批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搭建宽广的实训平台

要自建适合各专业的实训场馆或基地,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竞赛大赛;邀请就业方向性单位来校召开职业素养、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等讲座;深化校企之间的合作,实现生产与实训匹配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5.营造现代的校园文化

应围绕职业素养的培育来丰富校园文化,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得学生们在情感上、心理上、意识上得到熏陶,让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变得活泼充实。

(三)学生的自我培养

1.职业道德方面

企业在录用人员时,不仅看重应试者的专业知识、技能,对其忠诚、敬业、诚信等方面的职业人格或职业品质更是十分重视。这就要求学习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注重对自身敬业精神、人生态度、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等品质的培养。

2.文化知识方面

不间断地加强对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及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职场的长远发展和创新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3.专业技能方面

充分利用在实训基地或校企合作企业的训练机会,将已具备的技能进行反复的实践,将理论知识自觉运用其中,并能借鉴吸收成熟工人的方法技巧,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再升华,逐渐练就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4.心理素质方面

自觉培养自信开朗的性格,主动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环境,以真诚、热情、友好的心态融入集体,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要经得起考验与压力,寻求正确的自我排解方式,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5.行为习惯方面

学生们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重自我认识与反省,对不适合将来职场要求的习惯“扩大化”认识,以显著的方式提醒不断改进,不能让不良的小习惯坏了美好前途。

6.职场礼仪方面

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往,把握好礼节礼貌,并有意识地在实训中体会办公室礼仪、商务礼仪等,为将来人职工作打造一个完美健康文明的形象。

上一篇: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 下一篇:地方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热潮下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