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写作教学初探

时间:2022-10-11 05:09:48

初中学生写作教学初探

作文是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是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并超越自我的反映。在中考乃至高考语文试卷中,写作几占“半壁江山”。“得作文者得天下”成为众多写作指导者和实践者的共识。

兴趣培养引导阅读作文教学一、适时鼓励,降低难度,唤起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管学什么,学生一旦萌发兴趣,必然会投入专注,自觉地去追求、探索,并迸发激情。

首先,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平时作文中的闪光点,特别是写作后进生们的文章,更是要拿着放大镜来评改,及时而恰当的给予肯定和赞扬,哪怕只有一个精准的词或一个优美的句子,都用红笔勾画出来,或在班上公开表扬,借助不同手段去满足他们的成就感。通过这种赏识教育方法去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加他们写作的自信心。

其次,老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以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选材,巧妙命题,让他们有话可说。例如,以“梦想”为话题,以“童年”为话题;以《我最拿手的________》为题等,学生们往往就兴趣盎然,文思泉涌了。

二、引导阅读,积累素材,厚积薄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古人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要旨就在于通过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并引导其熟记活用,到写作文的时候,优美的语句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冒出来了。

其次,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要把我们身边的所见、所听、所感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所以,语文教师平时可通过组织学生郊游、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积累活生生的素材。同时,我们也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就会胸有成竹,在写文章的时候就会避免皱眉头、咬笔头,就会有材可用,有据可引了。

三、流露真情,理清脉络,锤炼语句

老师布置写作题目后,学生开始布局谋篇,选择材料,并遣词造句,这时,需要老师旁敲侧击,给予学生指导。

首先,老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叙述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切忌张冠李戴、无病,要让学生联系文题,充分挖掘平时所积累的阅读素材和生活素材,让学生树立写作来源于生活,并表现生活的思想。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是写作后进生,只要是写真事、抒真情,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感人至深的。

一位同学写《我最亲爱的人》,开头写道:“我最亲爱的人不是父亲,也不是母亲,而是我的姑父,姑父待我胜过父母千百倍……”事后了解到这位同学自小父母离异,一直跟着好心的姑父长大,姑父待他确实胜过父母。文中说抒写的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姑父的感激,发自内心,自然而然,非常感人。

其次,老师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文章的篇章结构,古人说:“起,承,转,结。”又说:“人贵直,文贵曲。”说的就是文章的层次脉络。学生文章的层次脉络就是学生作文思路的反映,老师在写作教学时,要强调在审题的同时,确定选择哪些材料,从哪个角度,主体部分分为几层,所选的材料、角度是递进关系、转折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其间用哪些承上启下的语句。再把这些问题的分析思考结果形成书面记录,这就是写作提纲了。写作前编写写作提纲对平时作文乃至考场作文的出色完成都是至关重要的,要督促学生养成这一好习惯。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条理清晰,内容有层次感,上下文融为一体。就会避免想到哪写到哪,写到哪就算哪的情况发生。

再次,一篇好作文不仅要真实感人、思路清晰,还需要有优美的语言和恰当的表达。在作文起草乃至修改时,要培养学生追求至美、精益求精的习惯,小到一句话、一个词乃至一个标点符号,一方面要避免误用现象的发生,学生写作常见的病句,诸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老师平时要多举例,多讲评,努力为学生扫除写作障碍。

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养成反复锤炼琢磨的好习惯,要鼓励周边同学参与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帮助、互相提高,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四、创新立意,逆向思维,弘扬个性

新时代呼唤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新作品呼唤创新思维模式,这就要求老师在写作指导中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甚至从反面分析思考问题,无论确定文章主旨,还是遣词造句,都力求新颖,彰显自我个性。

老师要主动给予学生写作创新的平台,尽量多地设置本身就有多角度思维空间的文题让学生写,诸如“开卷一定有益吗”“武松打虎新议”“我看顺境与逆境”等,这样的文题,不管是写作基础好的还是写作后进生都能有一定的空间彰显个性,发展自己的求异思维。

老师在设置有创新空间文题的同时,还应该尽量解除文题的附加限制,去枷一身轻,除去诸如文体限制、修辞手法限制、立意角度限制等,并尽量增加能启发学生创新立意的说明和提示,例如设立创新分,“立意新颖的作文另加5分”。这样就能鼓励学生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能在班上营造仁者见仁、各显神通的写作氛围。

上一篇:刍议提问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做法 下一篇:浅读正、余弦定理解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