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新闻”与“公民记者”初探

时间:2022-10-11 03:35:12

“公民新闻”与“公民记者”初探

[关键词]公民新闻;公民记者;新闻报料人

2010年,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台开辟“我在现场”栏目,很多当地出租车司机,甚至一些专业媒体记者成为该栏目“特约记者”。这些“特约记者”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极大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他们可以视为“公民记者”,他们所报道的是“公民新闻”。本文拟对“公民新闻”和“公民记者”的概念、“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新闻报料人之间的异同做出初步探讨。

就目前互联网的发展状况看,各种新技术、设备的投入使用,极大加强了网民与其的互动性。网民浏览网站内容的同时,也在制造、传播和评论。根据韩鸿《论新媒体背景下的公民共享新闻学》(《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3),“公民新闻”、“公民记者”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是从2005年开始逐渐传入中国的。近年来,“公民新闻”因其新闻传播主体“公民记者”,突破了传统具体职业框架限制,二者愈来愈受到学界关注。

与传统媒体新闻相比较,“公民新闻”的传播介质往往是博客等。其平台的互动性,使得公民由单向被动接收和阅读,变为能动参与。由此“公民新闻”具有了“草根”的特点,富于参与性、个人性的同时,趋向平民化。对于“公民新闻”的概念,学界历来存在不同的说法。根据目前出版或发表的学术著作和论文,主要存在3种较为流行的解读。

其一是相对于专业新闻报道的“新闻报道说”,认为其来源于非专业新闻报道。公民作为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将所闻、所见、所感或是传送给专业大众媒体,或是通过个人网站、博客、播客、微博等小众媒体,在一定范围内完成新闻的生产、传播。

其二,就“公民新闻”生产的全称而言的“行为说”,侧重公民对信息的处理行为,“公民新闻”可以表述为“参与式新闻”,指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其目的和意愿在于提供独立、广泛的信息。

其三,侧重公民通过本身可以驾驭的媒体传递信息内容的“信息说”,是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或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个人在特定时空中得到的新近发生的某些重要信息。

可以看到,虽然三种说法虽然各有不同,但对于报道主体的非专业性;以博客、播客、论坛等为传播媒介,具有自主性;所传播内容多为传播者亲历,相对鲜活等方面,均可达到共识。

根据对于记者的一般认识,记者指在专业媒体中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的从业人员。我们认为“公民记者”的提法,更贴近于一种类同比较。博客、论坛等传播媒介,以及照相机、摄像机、电脑等的普及,给个人实现一定范围内的大众传播提供给了可能性。

通常认为,新闻通常具有带来巨大社会影响的特质,记者行业是有着专业的准入制度和职业规范的。“公民记者”更多的是反映了公民对于社会事件公正、客观报道的主观意愿和对于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我们认为,“公民记者”可以和农民、工人甚至职业记者等身份重合,它远非一种独立的职业,它是进行“公民新闻”报道的公民的一种称呼,他们通常根据自身爱好进行报道上的取舍,带有随意性和主观性。

“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与新闻报料人(新闻线人)也一样存在不同。2010年,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台推出“我在现场”栏目,众多出租车司机等成为“特约记者”。这可视为“公民记者”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借助出租车司机长时间在城市路面行驶的特点,扩大传统媒体信息源,加强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特约记者”在搜集、信息过程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具有“公民记者”的区别特征。另外,“公民记者”除借助传统媒体外,还可通过其他多种渠道信息,发生新闻侵权时,需要承担由此带来的责任。新闻报料人在这一点上,与“公民记者”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新闻报料人除可决定向哪家媒体提供线索外,媒体是否采用线索、采取何种报道方式等,均无能为力。采用新闻报料人提供的线索后,通过采访予以的为专业媒体,发生侵权等情况后,均与新闻报料人无关。

在黑龙江省内的主要报纸上,我们均可以看到有奖征集新闻线索的字样。通过向专业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是职业新闻报料人获取酬金的方式之一。“公民记者”则并非以线索酬金为目的的,在这一问题上,他们具备和专业记者相类似的追求社会效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追求。

“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之间存在相同点,他们为民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等权利的实现而努力。然而他们之间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记者作为职业,有严格的行业准入和职业道德规范,上通下达、探明真相,需要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以个人喜好为出发点,记者隶属某特定媒体,以之为谋生手段。“公民记者”则不同,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信息采集、的各个环节与媒介均由其个人决定,不隶属任何媒体。某些时候,专业媒体甚至会成为“公民记者”的报道对象。

“公民记者”的出现,与由消息灵通的专业人士进行“精英”传播从而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相对立,与公民对知情权、监督权的诉求有关。公民掌握先进设备、技术的使用方法,逐步了解现行政策等对于与自身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的影响,产生利用媒体,表达思想、观点,自主信息,引起社会舆论关注的想法。“公民新闻”和“公民记者”方兴未艾,为公民开辟出新的行使话语权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韩鸿. 论新媒体背景下的公民共享新

闻学[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3).

[2]张羽一 . 公民新闻学研究的理论分析

与评价[J].政治与社会.

[3]陆定一.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N].解放日报,1943-09-01.

[4]李晓娟. 新媒体时代“公民记者”现象

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 (编辑/刘佳)

上一篇:谈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心理素质 下一篇: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