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新闻的中国实践

时间:2022-10-15 08:59:04

公民新闻的中国实践

从2005年开始,公民新闻的概念逐渐进入中国,继公共新闻之后,公民新闻再一次引发了国内学界和业界的关注。①随着公民新闻网站Ohmynews提出的“每个公民都是记者”的观念的散播,在web2.省略龙门阵博客,在网友发言中筛选新闻报道。其中QQ记者是其主要的新闻收集方式。基本操作程式为:只要网民认同“城事e闻”关于“每个人都可以做记者”的理念,接受一定的规则,加入群或者注册社区,即可以成为QQ记者。每天12:00~24:00,QQ记者与报社专业记者在QQ上进行交流,社会新闻部两个专职记者兼任QQ群管理员,轮流与QQ记者和博客网友互动,在新闻聊天中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判断新闻价值,并在网上互动指导。QQ记者和网友以第一人称的报道方式,报道自己的所见所闻;专职记者对新闻进行筛选,核实新闻的真实性,经审核后在社会新闻版“城事e闻”栏目中刊发,QQ记者的名字也附在正文之后。

我们以2007年1月18日刊发的一条摄影报道――《一打晃,6万元扔进垃圾桶就走了》为例,该条新闻是QQ号为9324891的QQ记者Kulong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稿并拍摄的:

・出门接到电话,边接电话边丢垃圾,连钱也一起丢进垃圾桶里了。真是有点“晃”啊!

・接完电话想起钱,回到桶边一看就傻眼,垃圾桶那么快就被清空了!惨了,好倒霉!

・监控设备来帮忙,小区垃圾已集中。清洁工上阵帮忙,钱还在垃圾堆中!幸运,幸运!

这条具有鲜明网络语言风格的报道首先来自栏目主持“e话斑竹”与该QQ记者的聊天,记者版主发现该题材具有一定新闻价值,即与该QQ记者深入交流,指导其写成文字稿件并拍摄现场照片。版主重回现场多方核实,确定该新闻属实后,才予以刊发。

内容定位。“城事e闻”将记者QQ群、成都全搜索“龙门阵”社区作为两个主要的互动渠道,以《成都商报》和成都全搜索作为两个主要的平台,设置了“网友播报”、“斑竹播报”、“油嘴画摄”、“七嘴八舌”等相对固定的栏目。在内容上主要关注城市民生,通过散布在城市中的QQ记者生活见闻、个人体验等内容的刊登,从另一种视角构造草根民众的城市生活。报道形式包括文字、照片和漫画等。在选题和报道风格上,“城事e闻”主要守望城市的发展,记录城市里普通人群的故事。不是做网络热点新闻的报纸版,不跟风炒作网络热门话题,也不报道时政内容,而是通过网友的视角报道网民生活点滴体验,做稍显“冷门”的报道。如《人家曲别针换别墅我的QQ换来废物》是QQ记者讲述自己在网上用QQ号易货受骗的故事;《MM没泡到反遭“黑酒吧”宰一刀》是一位名为“疑似艳遇”的网友报道自己的受骗经历。这些报道关注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自己身边人们的日常生活,突出草根视角和草根兴趣。QQ记者开设以来,注册人数达到2000人(已达到饱和)。“城事e闻”QQ群每天收到160条~200条的稿件,每周有1000多条投稿。“城事e闻”专栏每周刊发两次,用稿达到10篇左右,栏目用稿率约为1%。至2007年4月30日止,总共刊发栏目42期,文章近200余篇,受到读者欢迎。

保障机制。QQ记者不是新闻线人,除了身兼信息源的角色外,还是参与者、报道者的角色。为保证公民新闻的质量,保持公民记者的队伍,报社初步建立了一套严格而又宽松的机制。

1.新闻审核机制。公民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一直是其饱受诟病的最大软肋,报社为此建立了较为严格的稿件审核机制,一般要核实新闻的真实性后才进行刊发,同时对内容的其他方面进行把关。

2.现金激励机制。稿费一般为人民币50~100元,为鼓励QQ记者的积极性,在报上刊登的每篇报道后面都附上QQ记者的名字和稿费的具体数额。

3.淘汰更新机制。“城事e闻”QQ群中2000个QQ号随时处于饱和状态,导致更多网民无法进入。因此栏目将根据前一阶段的发稿情况,从2000个QQ记者中按照写作水平和发稿情况,筛选出50个核心成员形成公民新闻平台的核心力量,在淘汰一批QQ的同时吸收其他新鲜力量加入。在进行核心QQ记者的身份核实后,按照栏目的需要布置一定的报道计划并给予指导。

4.省略、j-learning.省略等都推出有自己的公民新闻培训中心或专栏,对公民写作、拍摄、传输技能进行长期的网上培训,甚至还有专门的公民新闻培训中心(如2005年,媒介顾问Amyr Gahran建立的网站,专门给公民记者提供指导)。相形之下,国内媒体机构在这方面尚未起步或做得很少。只有在公众的参与意识的激发、参与技能的培育方面共同行动,才有望构建公民新闻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当新闻发生时,有意识、有素养的公民才可能提供高质量的新闻素材。

完善公民新闻的管理机制。在中国,发展公民新闻的核心是管理机制的建立,一方面激发公民记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不要以某些所谓的专业性扼杀了公民新闻中“天然去雕饰”的草根性。《成都商报》“城事e闻”的运作模式中,QQ记者的引入是在新闻工作流程的系统前端和终端环节的创新,而报道机制的核心环节即新闻的决策、把关、控制和系统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媒体自己手中,所以不存在丧失舆论阵地问题。公民新闻的管理主要是对公民记者的管理和对新闻内容的管理。面对一大批素质参差不齐、媒介素养较为欠缺的业余新闻爱好者,如何因势利导,从中披沙拣金,这是对新闻单位把关能力的一种新考验。除了《成都商报》的管理经验可资借鉴之外,境外公民媒体的成功之道也值得效仿。如维基新闻网实行“博客道德规范”,包括真诚公正、最低伤害和承担责任三项原则,规定严禁剽窃、准确展示和避免误导;韩国Ohmy news实行公民记者实名制,公民必须提供身份证件才能成为网站的记者,通过专业编辑和市民记者个人声誉担保来双重把关。而内容管理方面,维基新闻网让公民自由编辑的方式,或某些报纸仅通过标注新闻来源的方式让读者自我鉴别来进行自我免责的做法则不应效仿,而需要在实践中摸索一套行之有效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新闻管理规范。

应该看到,在国内现有的新闻宣传制度和媒体框架下,建立专门的公民新闻媒体并不现实,但是学习甘耐特集团、CNN、BBC的运作方式,建立一种以对话、合作为核心理念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在生产流程、人员管理、版面设计上走“合众”之路是可行的,尤其对于地方性的报业集团来说,其较强的本地化特征与公民新闻具有诸多契合之处,《成都商报》的QQ记者模式应该说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注释:

①参见韩鸿:《论新媒体背景下的公民共享新闻学》,《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3)。

②Shavne Bowman and Chris Willis; WeMedia,Edited by J.D.Lasica,Commissioned by The Media。Center at The American Press Institute.Published July 2003 online in PDF

③Steve Outing:The 11 Layers of Citizen Journalism,www.省略/content/contentview.asp?id=83126。

④新闻自由委员会?眼美?演:《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展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9页。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编校:施宇

上一篇:博客发展趋势浅见 下一篇:台湾主持人家族化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