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服务与大学生公益课堂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10-11 12:33:19

社区公共服务与大学生公益课堂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为了解社区内的大学生公益课堂活动实际效果。解决现存的一些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选取牡丹江市为研究范围,随机抽选研究对象,以被调查者年龄、性别;对公益课堂的了解情况;对公益课堂进社区的态度;希望公益课堂的授课内容;公益课堂存在的问题等为分析指标,调查数据显示现存的社区内大学生公益课堂活动缺乏与社区管理各环节的沟通与协调,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比较单一,服务效果不十分明显,社会效益较低,大学生缺乏专业训练及处理复杂场面的能力。最后,针对以上为题提出合理化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社区公共服务;公益课堂;师范院校

一、引言

社区公共服务指的是政府和政府的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中国叫社会中介组织,国际社会称之为NGO组织)所提供的不是为组织内部人服务的一种服务形态。社区公共服务的对象是社区内外有着公共需求或者共同偏好的消费群体。由于社区的地域性特点,社区公共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社区内或邻近社区的成员,但这不意味着社区公共服务排斥或限制对其他非本社区成员提供服务。

师范院校的大学生进社区开办公益课堂活动就是一种社区公共服务服务,同时也是大学生与社会进行充分交流沟通的平台。通过公益课堂活动,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可以在毕业前直接进入社会去感受社会,在感受中去锻炼和打磨自己。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早已经不是一个什么秘密了。除了少数极为优秀或是幸运的大学生,随便问一个人,都会有满腹的辛酸。求职的人太多,就业岗位太少是大学生最苦恼的地方。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在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辗转难眠。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无论是企业、公司,还是事业单位、学校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据国内知名调查公司联合开展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81.2%的大学生认为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非常困难或者比较困难。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指出,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矛盾是毕业生的技能构建和市场需求还有一定的差别,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际工作能力与就业岗位衔接不上的问题。

因此,很多大学生为了能够寻觅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往往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就做起了准备,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到企业去实习,以此来得到他们需要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同时还可能用自己的表现来打动公司,从而在毕业后获得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

那么企业对大学生实习又是一种什么态度呢?目前不少大学生将关注点放在了实习经历上,只顾积累实习次数,忽略了实习本身对个人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有的大学生就为了盖上“实习章”,不顾个人兴趣、实习岗位、所学专业,只要有机会就绝不放过,使得不少实习经历成了走过场。甚至很多人纷纷投身“促销”、“发传单”等技术含量低、重复劳动的实习之中。以这样的心态去实习,效果可想而知。

据2007年的《2007大学生暑期实习调查报告》显示,提供实习岗位的1800家企业中,有七成以上对大学生的实习表现评价为“一般”,仅8.7%的企业对大学生的实习表现“基本满意”。可见盲目的实习对大学生未来的就业起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实习是职业规划中的一环,而且是很重要的一环,不应该被孤立出来。”智联招聘职业顾问杨媛媛提醒大学生,要将实习与职业发展结合起来。

如何把大学生的实习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在师范院校开展公益课堂进社区活动,不仅仅是一个社区公益性活动,社区更是学生社会实践最好的实习场所,对师范院校的大学生而言,通过公益课堂的形式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远比很多脱离专业盲目“实习”更有意义,这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从大学生自身特点理解

虽然有不错的潜质和极大的发展空间,但也要经过相应的磨砺才能发出应有的光泽,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显然可以使未出校门的大学生学到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在公益课堂进社区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正是对他们最好的锻炼。

(二)从大学生发展方向理解

可以提高其社会服务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公益意识,同时通过这种形式,发挥师范院校大学生所长,还可以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空间,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为以后真正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从社会成员构成理解

公益课堂是社区公共服务的需要,拓宽社区公共服务对象的覆盖面,提高社区公共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就目前我国社区公共服务的现状来看,直接从事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的专职人员主要是家庭妇女、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等。他们中有过大学教育经历的人员很少,而且大都没有接受过较系统的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的专业训练。就兼职人员来说,由于这项工作的好坏不进入考核系统,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会影响其经济利益,加之我国又缺乏对公共服务与国民素质的教育和宣传等,因此,这些人总体缺乏从事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大学生以办公益课堂的形式进入社区公共服务系统,由于这一行动本身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而且还有学校的监控和考核,因此从事社区公共服务的动力和积极性都比较大,对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的质量和人员素质有重要意义。

二、公益课堂进社区的情况调查

公益课堂进入社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但在公益课堂进入社区的具体情况怎样,实际效果如何,还存在怎样的问题,我们还不清楚,所以我们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牡丹江市区若干街道、社区、居民小区进行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项调查研究所选调查对象为随机抽选牡丹江市区内若干街道社区居民。街道选择范围基本覆盖市区,以保证调查全面性。

(二)调查方法

在各居民小区随机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填写采取不记名的方式。共计发放调查表200份,回收196份(均为有效问卷)。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共包括以下调查内容:1、被调查者年龄、性别。2、对公益课堂的了解情况。3、对公益课堂进社区的态度。4、希望公益课堂的授课内容。5、公益课堂存在的问题。

(四)结果分析

1、被调查者年龄性别情况

本次调查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占19%,18-35岁的占23%,35-50岁的占31%,50岁以上占27%。(见图1)男女比例为58%:42%,年龄和性别比较均衡,有利于了解各年龄段的人们的想法,使调查结果更全面,更具有普遍性。

2,对公益课堂的了解情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对公益课堂进社区活动很了解的仅有2%,了解一点的有63%,还有35%的人完全不了解。

(见图2)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公益课堂进社区活动还没有融入居民的生活,还有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在叙述中重拾自我 下一篇:爱上苦瓜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