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细节非小节

时间:2022-10-11 04:27:36

教学细节非小节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候可能就因为老师看似平常而无意的一句话,伤害了一些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从此不思进取,一蹶不振;也可能就因为老师没有注意到的一个看似很小的细节,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现举几例,略谈拙见。

一、“做错的同学,请举手”

当我听到执教老师说“做错的同学,请举手”时,心里“咯噔”了一下:本来没把题目做对,他们心里就已经很难受了,还要让他们举手,接受其他学生无言的“审查”。这简直就是往这些学生已经受伤的“心”上洒盐,让他们无法忍受。老师的话落之后,只见几个没有做对题目的学生很不情愿地慢慢举起了小手,同时低下了头,脸已经红起来了。老师这样做的本意很明显——检查一下有多少同学做对了,有多少同学做错了。殊不知,当老师把这个美好的愿望以“做错的同学,请举手”的方式付诸行动时,就已经伤害了这些同学的自尊心,尽管这种伤害不是老师的本意。我们都知道,学生之间存有诸多的个体差异,其中就包括接受新知的快慢差异。当这些接受较慢的学生因一时没有跟上老师授课的步伐而做错题目时,老师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和同学们不但没有因为他们暂时掉队而放弃他们,反而给了更多的帮助和关爱,从而激起他们加倍努力奋起赶上的学习激情。其实,学生没有做对题目自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我们当老师的也应该分析一下自己在教学中有没有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同样,以检查学生做题目的对错情况为例,老师完全可以让做对的学生举手。当发现有学生做错时,老师可以走到他的面前,俯下身子,帮助该生检查错在何处,然后再引导他改正过来。这样两种不同的做法,会使学生产生天壤之别的心理感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被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既要把学生看作需要呵护的无比娇嫩的小草和含苞待放的花蕾,又要把他们看作与自己平等的“人”,时刻注意每个学生的言行,努力从这些言行中发现“亮点”,并充分肯定它,让每个学生都有被人尊重的心理感受,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和温暖。

二、是课前板书,还是课中板书

在听课活动中,我们时常会发现,有的老师在课前就把本课要讲的例题和要做的习题抄在黑板上。这样,的确节省了上课时抄题的时间,但是它的副作用更大,分散了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这将直接影响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当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事物有多个时,这些事物就会同时对人的感官产生刺激,人就会根据自己的心理需要对某一个或几个事物产生兴趣。所以,课前把要讲的例题和要做的习题抄在黑板上,必然会使学生在老师还没有讲到例题时,就已经被黑板上的例题和习题所吸引,自己尝试去做了;有的学生可能在老师讲解例题、自己听得一知半解时,就尝试做后面的习题了。这样,老师讲的话他能听到几句呢?最后的结果就是有些学生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理解不深,甚至模糊不清,存在知识“漏洞”。教学时,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板书,看起来是“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教学时间,其实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板书读题、理解题意,又可以帮助学生思考解答方法。当老师把题目板书完毕时,学生对题目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这时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才能“同步”,也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力排除和减少无关刺激对学生的干扰,强化和突出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的正向刺激,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是一次集中出示,还是逐题出示

我们时常会发现,有的老师在出示新课前的复习题或是新课后的巩固练习时,会一次性出示很多题(有的用小黑板、有的用卡片纸、也有的用幻灯),然后让学生做一题,老师评讲一题。我认为,这样做同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是不可取的。同时,出示几道题,虽然老师要求学生从第一题开始,学生做一题,老师评讲一题,但有的学生并没有从第一题开始做,而是做了后面的题目。当老师让同学们开始做某一题时,这些学生就早早地举手示意老师——他做好了,并且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微笑,就等着老师的表扬了。对这些学生来说,老师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来巩固新知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完全达到。如果逐题出示,一则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同一道题上,从而使学生对这一道题的认识和理解比较全面和深刻,也可以让老师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做题的真实情况;二则老师可以通过评讲,表扬做对的同学,鼓励他们在后面的做题过程中再接再厉,同时帮助做错的同学找到问题所在,在后面的解题中加以纠正;三则可以使学生对老师将要出的下一题存有期待和好奇之心,可以激发学生攻克下一个“堡垒”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包含许许多多的细节。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有效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为前提,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细节无大小。

上一篇:联接与跨越 Bridging the Gap 【连载四】 下一篇:论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