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贵在积累材料、注重训练

时间:2022-10-10 11:52:01

作文教学贵在积累材料、注重训练

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十七年了,接触了语文素养参差不齐的学生,从他们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应用语言的能力来看,明显地存在两个不足:一是语言文字的积累欠缺;二是表达能力差。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当我布置作文题目时,常会听到这样的叹息,“我找不到写的”,于是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却腹中空空,无从下笔。即使动笔写了,也是东拼西凑,空洞无物,味同嚼蜡。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基本原因就是脑子里没有材料,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有的学生虽然有材料,却难以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正是由于缺乏了必要的基本功,有“米”也难为“炊”。根据这种现状,我在作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贯穿了“积累材料,注重训练”这一指导思想,在教学中狠下功夫,基本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通过对课文的教学,指导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范文不仅给学生立意、结构方面的启示,教给学生写作的表达技巧,而且也能给学生揭示选材的途径。比如《背影》一课,着重讲:“为什么写父亲而命名为背影?”“为什么作者只详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究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文章主题“父爱”。通过教学《背影》,学生就明白了:最能突出文章主题的材料要详写,在描写和叙述中,要融入作者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感染读者。《背影》中详写了年老体胖的父亲艰难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时的动作,我接着就给学生布置作文:通过描写一个人的动作来表现一种爱心。学生写作的动机被激发了,纷纷进入了写作状态,学生把课文中学过的方法运用于实践,他们说“原来作文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心中的恐惧感消除了。又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及时进行了写作训练,模仿课文中写景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写秋天的草、花、风、雨、树、人等,效果果然不错。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写作不无裨益。

二、 注重课外延伸,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材料

鲁迅先生说:“留心各种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又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

走出教室,观察生活,首先要了解生活。对身边的人、事、物缺乏认识,不知道迎春花是何色,不知道秋叶衰黄是何物,冬天的花园还有蝴蝶翩跹……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文字反映出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漠视。走出教室,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逐渐认识到生活的丰富性,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为了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我在不同的季节领着学生来到校园、郊外、农田,从一花一草一木一河观察季节的不同特点。我甚至让每一个学生认领一朵花、一根草、一棵树,锁定它,观察它在各个时段表现的生命状态。或者选十几名个性迥异的学生举行篮球比赛,让学生观察他们展现出的不同行为动作。或者带着学生去采访三轮车夫、街边卖烤红薯的、摆地摊的,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内容和生存状态……

多几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就逐渐养成了随时留意身边的生活的习惯。小区装修外墙,有学生观察民工的言行举止;公交车拥挤,有学生观察乘客不同的精神风貌;每日走过马路,两旁新种了树,有学生观察环境的变化……学生有了一双敏锐的眼睛,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怎会“谈文色变”?

三、 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我注重引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让学生“积之越厚,发之愈佳”。我要求学生两个星期背诵一篇优秀散文,还按时向学生推荐书目。如果是长篇的,就介绍他们读精彩的片断,或读内容提要,或读前言后记等。以后,我抽一节课的时间来开一个作品介绍会,让他们各自向同学把他最近读的一部作品的大概内容介绍出来,并谈出体会,好在哪里。同学们一个个登台,滔滔不绝,全班同学兴趣浓烈,进入文学欣赏的殿堂。于是,班上掀起了读书的热潮。通过作品介绍活动,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积累了语言;既陶冶了情操,又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点燃了学生的写作激情。趁着这股热潮,我让学生大胆续写《西游记》,于是《悟空下岗》、《八戒相亲》、《沙僧打工记》、《作家唐僧传》等等好文章如百花齐放。有借故事反映下岗后自学成材的,有反映环境保护的,有反映外语重要性的,有反映家乡新变化的,有反映民工不平等遭遇的,有揭示纯文学衰亡原因的……真是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上一篇:探究式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运用 下一篇:“ 阅读 ”变“ 悦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