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生学习汉语词汇时的典型偏误及对策

时间:2022-10-10 10:10:40

日本学生学习汉语词汇时的典型偏误及对策

摘 要:在日语词汇中,有许多词是由汉字形成的,这对于日本学生学习汉语是一个很大的有利条件,因为汉字的学习通常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日本学生的汉语教学就会很顺利,因为虽然日本的留学生能够大致理解词的意义并书写出来,但在具体的词语使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规律性错误,这就是本文要谈到的母语负迁移对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词汇的影响及其偏误分析。

关键词:日语 母语负迁移 偏误分析 汉语词汇

一、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及其来源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即把习得者作为主题研究,对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研究偏误产生的原因、形成轨迹、过程和规律,从而掌握第二语言习得规律。

学习者偏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语际迁移,即母语负迁移;语内迁移,也称语内干扰,即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其中母语负迁移在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下面我们就日本学生学习汉语时经常出现的典型偏误进行对比分析。

二、日本留学生由于母语负迁移而产生的常见偏误

汉语和日语中,虽然很多词汇在书写方式上会出现一定的同文现象(即书写方式相同),但是,在词语的语义、语法构成以及功能上却有很大的差别,日本学生往往会忽视两种语言中词语用法的异同,而下意识地沿用母语中的意义,进而出现了由于母语负迁移而造成的偏误。

例如,汉语和日语中的一些词无论写法还是词语意义,几乎都没有差别或只有很微小的差别,如:暧昧和曖昧,交际和交際,讲座和講座,公式和公式,家族和家族,推测和推測,影响和影響,自信和自信,完成和完成,感想和感想,生产和生産,成绩和成績,制度和制度,政党和政党等等。这些词语日本学生学习起来除了多注意汉语简化字的书写以外,在意义的理解和日常使用上基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另外,日语中的一些汉字词语,汉语里并没有。比如:残念、旅先、素直、障害、大卒、生徒、腕前、迷子、図体、断固、素敵、成程、鍋物……像这样的词语,在学生学习的时候不会产生干扰,所以在学习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然而,在词语的结构功能方面,日本的学生也常会出现一些顽固性的规律性的错误,即由母语负迁移而导致的偏误。例如:

(一)述宾结构的偏误

(1)上个月,他毕业了他的高中。

(2)明天,我去车站送行朋友。

出现这种偏误是因为汉语中动宾结构的复合词以及具有不及物性质的复合词后面不能带宾语。这里例(1)中要表达的语义是从学校毕业,但是在日语中有“学校に卒業する”的用法,所以学生就下意识地直接改变动词和宾语的语序翻译成了“毕业了高中”。这类偏误是由于学生忽略了“毕业”“合格”等词语的不及物性,类似的词还有“面接に合格する”中的“合格する”。例(2)中的“見送る”在日语中是他动词,相当于汉语中的及物动词,但是“送行”在汉语中却是不及物动词。类似的偏误还有“见面他”“说话他”等等。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要在教授汉语时突出这类词语的不及物性,强调相同的意思在汉语和日语中的不同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则要对学生强调介词短语结构的使用,如“为……送行”“与……见面”“向……问好”等。另外,通常来说,日语中“に”后面接的动词都是自动词,相当于汉语中的不及物动词,如例1中的“卒業する”;日语“を”后面接的动词都是他动词,相当于汉语中的及物动词,如“見送る”。理解了汉语词汇的及物性和不及物性之后,以上的偏误就会大大减少。

(二)离合词的偏误

(3)这个暑假,我上课了两个月。

(4)我们每天三小时学习汉语。

这里“上课”“学习”都具有词的离合用法,而这种用法在日语中是没有的,类似的词语还有“洗澡、吃饭、看书”等等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词语,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很难把握。例(3)和例(4)都有离合动词与时量补语搭配的情况。“上了一个月的课”在日语中的正确表达是“授業を二カ月にする”,“学习两个小时的汉语”翻译成日语是“三時の中国語を勉強する”,学生的直接翻译产生了这样的偏误。调查显示,离合词的误用率在日本学生的汉语学习中一直居高不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和区分离合词,其次还要强调离合词在有宾语和时量补语的时候必须要离合,逐渐打破学生语言受母语负迁移影响的思维定势。

(5)博物馆里陈了列很多展品。

(6)现在的孩子都很喜欢享好受。

例(5)和例(6)的情况是不该离合而离合的错误使用,很多学生由于学习了前文所讲的词语的离合用法,因而产生了目的语的过度泛化,在不该离合的词语上使用了离合用法。一般来说,只有某些述宾结构的复合词才能拆开使用,而非述宾结构的复合词是不具有这一性质的。例(5)和例(6)就是把不能拆开使用的复合词分开使用,从而形成了语法错误。教学时要注意区分,避免学生由于过度泛化而夸大了词语的离合用法,从而导致不必要的偏误。

(三)述补结构的偏误

(7)她已经回去家里了

(8)老师进来教室之后就开始讲课。

这类偏误中,动词都是由一个单音节的动词和一个表示趋向的补语构成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由一个单音节的动词与一个趋向补语组成的复合词后面不能带表示处所的宾语。例(7)要表达的意义是“回家里去了”,在日语中表达为“家に帰る”。“帰る”就相当于汉语的“归”“回”,但是不带有趋向性,并没有“回来”的意义。例(8)中的“进来教室”在日语中应该表达为“教室に入る”,这里的“入る”就相当于汉语中的“入”,同样是不带有趋向性的动词。这类词在加上趋向补语之后就具有了不及物性,类似的偏误还有“上去火车”“回来中国”等等。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汉语词汇中述补结构词语的结构、意义及用法,对比两国语言词汇中的不同用法,从而减少此类偏误。

(四)日语词汇直接引入汉语的误用

(9)你收到她的手纸了吗?

(10)这次我真的断念了。

(11)这种野菜对身体非常好。

上述偏误都是日本学生把日语中的词汇直接引入到汉语中形成的。“手纸”在日语中的意思是书信的,“断念”在日语中是“死心”“放弃希望”的意思,“野菜”在日语中则是蔬菜的意思。这种直译母语的方法会导致句子意义的偏差或不通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强调词语意义及其范围,重点突出现代汉语与日语词汇的区别,杜绝日本学生从本国语言直接引用词汇的现象,才能避免此类偏误的产生。

三、日本学生学习汉语偏误分析的对策

学生在学习时由于母语的迁移而产生的错误还有很多,以上只是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偏误,下面我们就这些典型谈论一下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和避免偏误的对策。

针对日本学生在学习汉语词汇时明显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我们在讲解词语的时候可以将两种语言中相近的词汇进行对照讲解并加以区分,如前文提到的汉语和日语中动词的及物性的区别,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从自己的母语中寻找等价词语,避免因两种语言中词的构成和词性等区别造成的等价词汇无法完全在意义或用法上对应而产生的语法上的偏误。另外,我们应该把汉语的词汇拆开讲解,重点强调词语的结构及意义,研究其来源及使用规律,在词语的使用上注重词语的搭配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词语的意义、成分以及用法。

众所周知,词汇在汉语学习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汉语构词法中构词方式有很多,比如在汉语合成词的构词方式上就分为偏正式、述宾式、述补式、主谓式等多种结构,如果把这些构词方式及用法逐一向学生解释,恐怕不太实际。但是我们可以尝试在构词法的讲解中逐渐渗透句法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掌握词的用法,从而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单句、复句等语法讲解打下基础。这种词语导入式的学习不但能大大减少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的错误,还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从明白一个词的意义用法到明白一类词的意义用法。比如说,学生在学习“打工”这一词语时,在学生了解了它的意义后,我们可以再举例说明“打扫”“打仗”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充分了解词语的多种用法,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由于泛化而混淆的现象。

在针对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众多教材中,很少有专门讲解汉语构词法的章节,对于汉语中的生词也只是简单的解释一下语境意义,而没有列举出其他的不同用法。这样不但让学生很难理解汉语词汇的意义,而且也为之后的语法教学增加了难度。由此,我们不妨设想,可以在学生学习了语音之后、学习语法之前,教授他们关于汉语词汇的构成及用法的章节,因为这种构词法导入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词汇的意义用法,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学生的语法知识。

例如在述宾结构中,我们应强调词语的不及物性,并与日语中的“サ変動詞”作区别比较,日语中的“サ変動詞”,例如“卒業”“会面”“合格”等都是及物动词,前面都可以接“に”,再加宾语。而汉语对应的“毕业”“见面”“合格”则都是具有不及物性的动词。理解了这样的区别,学生学习时就事半功倍。同样,在离合词的学习中,由于日语中也有同样的汉字词汇,但是这样的词例如“発音”“開会”“移民”在日语中是不能离合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首先要向学生介绍词的结构,让他们理解离合词的概念和用法。其次要在离合词当中加入时量补语,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最后,拿出之前学生做的错误例句,如“见面他”“送行朋友”等,让学生对比其中的区别,充分理解离合词的构成条件。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进行一定的文化层面的导入,日本学生与英美等其他非汉语文化圈的学生不同,日本是受汉文化熏陶的国家,在生活、文化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这对日本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有利条件。这就说明,针对不同国家的学生,我们教学的重点也要有所改变。

总而言之,不管是构词法的导入还是文化导入,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避免学生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然而,找出一种方便、高效的方法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续三义.日本人学习汉语时的语法错误[A],大东语学研究文集[C].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6.

[2]鲁宝元.日汉语言对比研究与对日汉语教学[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

[3]吴丽君.日本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赵贤州,陆有仪.对外汉语教学通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韩天竹 长春 吉林大学文学院 130022)

上一篇:乘北部湾之机,整多方言之资,推动民办高等院校... 下一篇:试谈副词“可”的反诘语气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