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对特殊儿童感知觉培养的重要性

时间:2022-10-10 07:01:20

音乐教育对特殊儿童感知觉培养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人们对教育的不断深入与探索,特殊教育已逐渐被社会所重视,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开端,也是任何心理活动的基础,因此对特殊儿童感知觉的培养就尤为重要。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地位不容忽视。而在特殊教育学校,通过音乐教育的手段来培养特殊儿童的感知觉,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去,则是一个极其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育;特殊儿童;感知觉;特殊教育

感知觉是人类进入知识宝库的第一道“大门”,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感知觉的培养对正常孩子来说是重要的必经阶段,对身心有缺陷的特殊儿童来说更需要加以重视。而根据大量的文献及研究表明,音乐教育在对儿童感知觉的培养过程中,有着极大的重要性。特殊环境下的音乐体验往往以娱乐为目的,并且由未经训练的人提供。虽然娱乐式的音乐体验给人带来快乐,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它还不足以取代高质量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学习。对于特殊儿童来说,用音乐来培养他们的感知觉,以便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是近年来特殊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

根据2006年由国家统计局、民政局、卫生部和中国残联等16个部委、团体组织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表显示:目前,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家2005年末全国人口数,推算出本次调查时我国的人口总数为130948万人,据此得到2006年4月1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各占残疾人总数的比重分别是:视力残疾1233万人,占14.86%;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24.16%;言语残疾127万人,占1.53%;肢体残疾2412万人,占29.07%;智力残疾554万人,占6.68%;精神残疾614万人,占7.40%;多重残疾1352万人,占16.30%。残疾儿童的比重也有很大增加,其中仅6岁以下的聋童就约有80万,14岁以下的约200万,每年还有3万多新增聋儿[1]。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比较,我国残疾人口总量增加,残疾人比例上升。如何更好的教育这些特殊儿童,怎样培养特殊儿童的生存能力,以便使他们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去,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特殊儿童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指正常儿童以外的一切儿童,即超常和低常、有生理、心理缺陷的儿童。狭义指身心有缺陷的残疾儿童,即盲、聋、弱智、言语障碍、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病弱儿童等。由于对特殊儿童的概念的理解、调查鉴定的标准和方法不同,各国对特殊儿童和特殊教育有多种分类的方法,代表性的分类法如下:

在这里,我们所研究及讨论的是指狭义范围内的特殊儿童,即身心有缺陷的残疾儿童。近年来由于特殊儿童逐渐被社会所重视,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特殊教育指为使这些特殊少年儿童身心得到充分发展,创造符合他们需要的教育环境,运用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设备进行的教育。特殊教育是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在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发展幼儿教育、发展盲、聋、哑、残疾人和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我国《义务教育法》和《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都有发展特殊教育的规定。

任何理论或实践都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世界第一大国,我国也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残疾人口,特殊教育工作者在服务于残疾少年儿童的工作历程中,要想有些许的改进和提高都是艰难而任重道远的。在当代世界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中,都直接或间接受的到来自相关主干学科(当代特殊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心理学等)和相关研究领域(神经认知、脑科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经济学、社会生态学、社会文化学等)迅速发展的影响[2]。并呈现出了多种发展主流。

二、音乐教育促进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感觉和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形式。它们都是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感觉是人们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受器官对客观世界的直接感受,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如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气味、声音等等,它是最初级的认识形式;而知觉是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通过主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里的综合反映,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是比感觉更为高级的认识形式。没有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就不会有反映事物整体的知觉。但是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总和,而是许多感觉的有机综合。

感觉、知觉既有关联又有区别,二者的区别是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其关联是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各种感觉的有机结合。如对一个长笛产生知觉时,会知道这个长笛的颜色与光滑程度。长笛的整体就是由这些个别属性有机结合而成的。由于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客观事物总是以整体存在,感觉一般都瞬间转化为知觉,所以,我们通常把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3]。感知是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阶段。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开端,是任何心理活动的基础。

音乐是属于全人类的,但它同样属于弱势群体。音乐对特殊儿童心灵的影响往往是潜在的,看上去不那么直接、明显,但它的教育效果却是显著的,效应也是长期的。音乐是特殊儿童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维生素”,而音乐教育则是开启特殊儿童心灵的钥匙。要重视音乐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感知觉的培养,开发他们的自主生活能力,让他们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出版

[2]曹理主编.缪裴言 廖家骅副主编.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

[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8 352-359)

[3]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1-51)

上一篇:巴渠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弘扬 下一篇:高师风景写生教学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