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2-07-01 09:40:15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普通音乐教育属于素质教育,其最终机理在于开发人的大脑及其思维能力。对此,音乐教育具有特殊的价值。

关键词:感性、理性、直觉思维、抽象思维

音乐,深深地根植于人类的现实生活之中,是人的生存方式中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从原始先民伊始,音乐(还有舞蹈),便伴随着人类生活而产生并成为人类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成为人类根本生存方式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一、音乐的作用

在人类学上,人从动物界脱身出来,形成人性心理,音乐(包括舞蹈)便同语言一起成为人的一种天性。人有视觉,有听觉,有喜怒哀乐之情,视听于物而情动于心,心动外显,语言之,手舞之,足蹈之,声吟之,长歌之,此为人之性也。幼儿堕地,他(她)们的听觉先于视觉,与外界首先接触的是作为音乐载体的声音。初生婴儿的"伊呀"之声既是说话的前奏,又是歌唱的"母体"。每一位妈妈即使她没有正规学过音乐,也能以轻柔温存的吟唱催伴婴儿入睡,培植、唤发着音乐的天性。对于幼儿们来说,首先进入艺术创作或表演的也是歌舞,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她)们是天生的、无拘无束的音乐家。对于青、少年和成年人来说,为要生存和发展,自然首先要从事"谋生"的生产劳动或其他各种工作和学习,但谁也不可能一辈子每天24小时连续不停地工作和学习。除了劳动或工作以及睡眠之外,每个人都有许多闲暇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任何人的身体、大脑都不会是像死人那样僵死不动的。于是乎,人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其他的活动来添补。打斗、、之类,不仅不利于人的健全发展,相反会向非人化堕落。健康的文化艺术(当然包括音乐)、体育活动,使人充实闲暇时间,健全发展自身的途径。正如蔡元培先生早就指出的:

"吾人固不可不有一种普遍职业,以应利用厚生之需要,而于工作的余暇,又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以谋知识与感情的调和。这样,才算是认识了人生的价值了。"①

"音乐与其他艺术从本质上讲大都是非语言性的,它们在对个性和自我实现的追求中接近人的社会、心理和生理的根基"。②

与其他艺术相比,音乐既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又是其他若干艺术形式(如戏曲、影视、舞蹈等)不可缺其相伴的孪生性艺术。现实生活着的人们,有的喜欢民族的、乡土的音乐,有的喜欢外国音乐,有的喜欢严肃音乐,有的喜欢通俗音乐乃至即兴式的爵士或摇滚音乐;有的喜欢戏曲或说唱音乐,有的喜欢影视或舞蹈音乐;即使有所谓不喜欢音乐或"五音不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要接触到音乐。生理和心理正常的人在看电视节目时,谁也不会捂着耳朵只看图象而拒听音响。音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表征并丰富着人类的生活,深化着人类的经验,体现着科技与人文的精神,美化着人类的环境,净化着人类的心灵。正如没有物质的食物,人类便不能生存和发展;没有音乐,人的心灵同样不能生存和发展。没有音乐的人类、社会和民族是不可想象的。

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脑、提高人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手段

据此,对于为什么需要音乐教育这一问题的一般回答自然就简单、明确了:因为人、人类、社会需要音乐,音乐是人之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教育过程中最难、最核心的问题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美国思想家梭罗,认为知识并不等同于智慧,知识与审美结合才能塑成智慧。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物理学家劳厄也曾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③

普通音乐教育属于素质教育,其最终机理在于开发人的大脑及其思维能力。对此,音乐教育具有特殊的价值。现有的普通音乐教育学论著大多是从强调社会功利的角度来论证音乐教育是人文、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并且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 从脑科学的角度说,音乐教育之所以必要,是开发大脑的需要;从思维学的角度说,是挖掘直觉思维进而增强抽象思维(又称逻辑思维)能力的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开发感性、陶冶情感、培养丰富的审美想象力的需要。只要这些需要得到满足,获得发展,自然也就实现了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

三、直觉思维萌发之潜藏于心灵深处的悟性

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往往是先有直觉思维而引发的灵感(顿悟)然后进行逻辑的运算、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的。至于艺术则更是表达情感的感性形式的创造。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直觉思维是科学发现和艺术创造的源头。爱因斯坦就认为"直觉是人性中最有价值的因素","我相信直觉"。因此,如何开发右脑的直觉思维这是未来教育的一个决不可忽略的课题。著名美学、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人具有直觉与理智两种能力,"直觉是人性活动所专有的认识能力","直觉并不是超人和艺术家才有的特质,而是认识之基本的不可缺少的两方面之一。这两方面支撑着一切知识领域中全部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没有一方面的帮助,另一方面就不是完满的。"④

音乐被誉为最感情化、最讲究和谐、秩序等形式结构的非语义性艺术,是"所有的艺术所追求"的目标。音乐教育对于开发人的右脑,协调、整合左、右脑思维具有独特的效能,特别是大脑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从出生到10岁左右)。音乐教育,特别是专业音乐教育,包含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活动。前两种活动都是具有实践性的左、右手并用的活动,并无优势手与劣势手之分。

对于学乐器的人来说,在某种意义上,左手还处于基础地位。通过交叉神经通络,左手不断输送信息而右脑则不断发出指令,这必然促动右脑的直觉思维活动,而并用的左、右手与左、右脑"对话",必然起着促动左、右脑整合思维的作用。而音乐欣赏,作为一种情感的对话,也首先是与右脑的感性、想象相运动,进而与左脑相协调。尽管"莫扎特效应"能否提高儿童的智力当前尚有争论,但是,音乐教育能使大脑的思维(特别是右脑的直觉思维)受到锻炼与开发,健全人的心理结构,则是科学家、教育家们所公认的。

本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出版的《音乐与大脑》文集中,作家达马西奥认为,"无论什么人对音乐技能的控制首先是在主管感情和直觉的脑右半球发展起来的;而具有音乐天才和音乐思考力的人,都逐渐会将控制力转移到左半球。"

心理学家马丁・加德纳指出,"从艺术(包括音乐)学习中获取的知识有助于情感的培养。这些情感可处理精神世界中某些以其他任何方法无法处理的东西。"他还认为音乐与数学之间有着明显的逻辑联系,学习音乐会对人们带来某些似乎看不见的益处,"从一开始就起着为人类表达情感方式的重要作用。……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对艺术特别钟爱,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是酷爱音乐的,他说他创立相对论时思维的态式不是靠语言、数学符号,而是靠图象式的直觉。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李四光也是钟爱音乐的,恐怕谁也难以否定音乐素养对他们的高尚人格的建构和创造性的思维所起的作用。

总之,音乐教育以开发人的大脑、思维为机理,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全面的;音乐教育是养成健康感性或审美经验的必不可缺的途径,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注释:

①《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21页

②《唐哥伍德宣言》转引自《当代音乐教育》迈克尔oLo马克著,管建华等译《当代音乐教盲》,文化艺术出版杜第86、70-74页。

③转引自冉祥《怀疑牛顿》1998年11月18日《教育时报》。

④见(美)H・加登纳《艺木与人的发展》光明日报出版社,第243页。

作者简介:黄 静,防空兵学院文化教研室讲师;施晓潭,防空兵学院文化教研室主任;刘潇潇,防空兵学院文化教研室讲师。

上一篇: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管理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民族高校毕业生基层项目就业影响因子及对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