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思维方法探讨

时间:2022-10-10 06:29:50

培养小学生思维方法探讨

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还没有达到教学所要求的实质,只是教师对书本定理、公式等的重复,小学生们并不能体会到数学之美和学习数学的乐趣,最终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成绩提不上去,更为糟糕的是,为初中和高中的数学学习留下了隐患。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小学数学的启蒙教育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想是所有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出发,试图探寻一个适当有效,并且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相比较初中生与高中生的归纳和演绎而言,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是一种简单的模仿行为,他们需要的是教师们在基于他们活泼纯真、对外界未知事物有极大兴趣与好奇心的天性之上的适当引导。然而,大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一份童心,无法将贴近小学生生活的鲜明事例或人物形象引用到教学中,致使学生们不愿意去主动思考,失去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只能被动接受书本知识。

很多的学生都反映说数学是一门很理论的学科,特别是越到高年级,一些定理、推论和公式学习起来很枯燥,繁复的练习题训练也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少数老师甚至要求学生照葫芦画瓢地去解题,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正确答案上而不是学生如何得到最终答案的思考过程,过多地强调成绩和排名。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

(1)用提出疑惑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有效的思考应该是主动的,是出于对心中疑惑的解答。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思考的兴趣,将学生一步一步地带入到解题的环境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尤为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或者说用形象简单的类比来演绎较为复杂而不易理解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以提出疑惑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有一条逻辑的主线不至于迷失方向。当然,基于对这种提出疑惑模式的了解,学生们也可以自己扮演提问者的角色,从问题出发结合自己要得到的答案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解题的桥梁。在这样一种模式下,学生们不仅可以养成思考的习惯,而且能够慢慢地总结出符合自身思维特点的解题方法。

比如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我们知道分子分母,同乘以或者同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其大小不会改变。那么在学习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作为教师需要向学生提问,如果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值是否改变。对于小学生而言,提出这样的问题,让他们准确回答,而回答的过程也是学生演算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发生改变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是小学数学教学宗旨的体现。

(2)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生活中有大量的应用,尤其是小学数学的基本运算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模型。教师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与学生知识背景有关的解题环境,将练习题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

比如说,让小朋友比较单价为3元的冰淇淋与卖5元2个的冰淇淋,哪种选择更经济。在冰淇淋这种有具体形象依托的事物比较中,学生们很自然地就产生解决问题,动手运算的兴趣。

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比如让小学生带着15块钱,到菜市场买菜,要求学生买的菜尽可能多样化,而且菜的品种营养,让学生自己规划,这种规划类的问题,也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去实践,去应用,才能让他们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用数学的思维去看生活中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就强化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加强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小学生们积极活泼,有很强的交流欲,他们可以游戏中嬉闹几个小时却难以静坐几十分钟。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认知是有限的,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下他们的思考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及时的讨论交流让学生们在了解更多丰富的思想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思想不足。在一题多解的情况下,讨论交流中不同解题方法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学习多种丰富的思维方式,尝试从不一样的视角去看问题。在长达45分钟的课堂上如果让他们展开一定的讨论交流,不仅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而且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讨论交流的话题可以是某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也可以是某一个知识点的具体应用。但是对于大多数情况而言,讨论的主题应该是某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比较合适。比如“应用题中的分数问题的解题思想”可以作为一个主题,“求阴影部分面积的解题思路”也可以作为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对于课堂讨论,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因为对于某些主题,学生的思维还不能完全概括,需要教师去引领他们进行总结,如主题“应用题中的分数问题的解题思想”就需要教师引领。

(4)鼓励大胆猜想,细心求证。积极大胆的猜想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知识,促使积极探取的学习态度,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生们有着极大的好奇心,猜想能够引导他们试着对未知事物的变化规律做预测。教师应当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们积极地猜想。对正确的猜想探索其思维方式,深化推广,对错误的猜想也不否定要肯定其值得学习的部分,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猜想。

如前文所述,“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加一个不为零的数,其大小是否改变?”就需要学生进行猜想。猜想需要调动学生的固有知识积累和积极思维能力,对改善学生对数据和图形等的敏感度有非常大的作用。当然,细心的求证比做出猜想更重要,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发扬求实的作风,耐心地带领学生对自己的猜想从多方面进行求证,让学生认识自己思维过程中的漏洞或偏差的部分。并且深入探究这一漏洞或偏差的地方的症结所在,及时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

数学作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很大的重要性,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又是重中之重。数学思想是丰富多变的,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不论是从实际生活出发在具体生活环境中去锻炼解题能力,还是以数学的思维去积极猜想,都是广大小学数学教育者应该积极尝试的方法。更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我们共同积极探索研究。

上一篇:放飞快乐的风筝,让“读”占鳌头 下一篇:让爱陪伴孩子们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