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成长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优化

时间:2022-03-01 01:28:37

基于人才成长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优化

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由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作业共同组成的,作业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学生巩固及运用课堂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注重对小学语文的作业进行优化设计。

一、设计小学语文作业应遵循的原则

(1)时效性原则。小学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应只局限于课内知识,而是要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自于自然与社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学到知识。

(2)创新性原则。新课改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并不断创新作业的设计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学会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个人特点,设计出形式多样的作业,使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

(3)适当性原则。在给小学生布置作业时,应考虑到小孩的特点,不应让其精神世界变为单纯的学习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坚持适当性原则,合理设计作业,让学生既能学到课内知识,又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各种能力。

二、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1)作业设计要体现个性特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方式会存在较大差异,适合他们的作业形式也会不一样。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性格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若是让其单纯地写作业,而忽视作业的深层意义,则极易引起学生的厌倦、反感等不良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作业。比如,在学习了《打电话》后,可让学生回去练习打电话,如使用什么语言、语气、如何拨号、如何挂机等,使学生掌握打电话的技巧,还可让学生自己了解或向家人了解常用的紧急号码等,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常识。

(2)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当前的教材在编排上提供了较大的作业开放空间,教师应正确领悟教材编排意图,并设计出趣味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了《秋姑娘的信》后,你觉得秋姑娘的信写得好吗?你觉得信上还有什么没有写的,能帮她补充吗?你觉得这封信中哪些话写得最好,为什么?学完这篇课文,有没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或朋友说的,请你把心里最想说的话,写成一封信告诉他们。通过这样的作业形式,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而可以积极完成作业。

(3)作业设计要体现多元化。①作业设计要具有多学科性。作业形式如果过于单一,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其视野的开拓。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是紧密相连、融会贯通的,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不应只局限于语文学科,还应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丰富作业内容及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比如在学习了“听故事·讲故事”之后,教师可让学生以前后桌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要准备一个故事,可以是自己编的、从别处听来的或书上看到的,故事内容不限,下节课在课堂上讲给同学们听。通过搜集故事,学生不仅自己知道了许多故事,还能了解更多除语文学科以外的其他知识,其综合能力便能得到有效提高。②作业设计要注重对知识的延伸。学习了课文知识后,还要注意对知识的延伸学习,因为课文涉及的知识较少,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扩展阅读,以丰富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习了《大禹治水》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去了解更多关于我国治水方面的资料,我国为什么经常发生水灾,在过去主要采取什么方法治水,现在又采取哪些方法,有何进步之处,还有哪些伟人也在治水方面有过卓越贡献,谈谈你对我国在治水方面的成就与不足等。通过对知识的延伸,不但升华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

(4)作业设计要体现合作性。以往的作业大多是由学生独自完成,共同探究类型的作业较少。在新课改背景下,既要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改革作业设计方式,尽量多设计一些需要发挥团队精神,共同探究才能完成的作业。合作探究性作业指的是让多个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对策,再指导其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最后使问题得到解决。比如在学习完《猴子种果树》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种植一棵树、一盆花等植物,并要求其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规律,如发芽、开花、结果等,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详细记录下来。同时,还可向家人或行家请教种植技术,并把自己在种植过程中的所有酸甜苦辣也记录下来,可以是诗歌、日记、图画、歌谣等形式。通过完成这种时间较长、探究性较强及合作性较高的作业,不但有利于学生观察、操作、写作等能力的发挥,还能促进学生创造性的提高。

自实行新课程改革后,教育目标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观察、创造等能力的提高,以培养出更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小学作为基础教育,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语文是小学的主要科目之一,在学生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注重优化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实现全面、健康发展,成长为有用的人才。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下一篇:放飞快乐的风筝,让“读”占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