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音乐教学新方法

时间:2022-10-10 08:41:49

探究初中音乐教学新方法

【摘 要】新世纪的音乐教育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设计者”、“合作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发挥学科优势,探索音乐教学新方法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新方法;

一、转变教师角色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1世纪的教师任重道远,责无旁贷,我们要以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音乐新课程的实施也就是音乐新教师成长的过程。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朋友式”时,音乐课会变得温馨快乐;当教师与学生关系成为“师生互换”时,音乐课会变得更有生机与活力。只有经过这样的变革,音乐教师才能准确地理解新课程、诚心地接受新课程、热情地投入新课程、积极地实施新课程,成为学生音乐学习的促进者与合作者、音乐教学的研究者与设计者、音乐新课程的开发者与建设者。

二、培养学生兴趣

我在从事音乐教学的同时也常常有这样一些困惑:学生对西洋的、古典的音乐感到太深奥;对民族歌曲觉得不太上口,对正统的进行曲之类的歌曲又认为不够刺激,而喜欢的流行通俗歌曲教材中几乎没有。但在校园里经常听到学生哼着很时髦的流行歌曲,没有人去教,却人人会唱,有时学生上音乐课提前进入教室,窗外传出他们唱得十分流畅的通俗歌曲,发音是那样准确也不跑调。每当我走进教室,向学生介绍这节新课的内容,他们顿时感到特别“失望”,有如一种“扫兴”的感觉。每每遇到这种境况,我在思考,是我们的教材内容枯燥不丰富,还是教师在教学上存在问题?带着这些疑惑,我在备课时和组织教学前对学生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观察和了解。如学生的心理需求、掌握知识面的程度和对什么东西感兴趣等。有了这些准备,在上课时就能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的切入点。学生的思想是异常活跃的,对知识的掌握也是非常广泛的。热爱语文的学生知道文学巨匠托尔斯泰、莎士比亚、鲁迅、高尔基;热爱数理化的学生崇拜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热爱美术的学生了解达・芬奇、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等。在我们音乐世界里不同样也产生了许多音乐大师吗?每当上音乐课,我都要向同学们介绍中外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如巴赫、舒伯特、贝多芬、斯特劳斯、聂耳、冼星海等。介绍音乐的四大流派: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和现代乐派,介绍轻音乐、交响乐、室内乐和爵士乐等演奏风格。还让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种类,使学生进入音乐世界,传授更多的音乐知识。我试着用那些经受时间考验,艺术生命力较强的优秀歌曲去感染当代青少年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自由空间

传统的教育观念把音乐学习禁锢在课堂、课本,禁锢在传授、训练,这样一来教师只知道照本宣科。学生把知识学“死”了,把思维学“僵”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则由封闭走向开放,首先要解放学生,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等,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使学生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有新可创。

1.明确师生地位,引导自主学习。新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设计师’、‘指导师’、‘合作伙伴’,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为此我想出相应的对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在自信中进行,引导学生自信尝试,自信表达,自信探究,自信创造。如学习歌曲《美丽的村庄》,我说:“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二声部部分,分小组练习,看哪小组学习得最好。”学生分小组依自己的兴趣,有的用口风琴,有的用竖笛,有的直接用视唱的形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参与到小组中间去,个别纠正。10分钟后,我组织开始评比,先采用互评,指出不足并加以纠正。最后评出优胜小组,再请优胜小组说说是怎么练习的,然后老师总结,通过这样让学生在良好的自我观念和积极探索心态下,表现潜能,真正体会到“我能行”。

2.开设开放式教学,展示学生个性。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才敢于表现自己,才会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歌曲《美丽的村庄》课将结束时,有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们已学会了全曲,我建议全班来合唱”。我鼓励说:“好,你安排,有的唱第一声部,有的唱第二声部,有的用乐器伴奏。”班上有几个吹口风琴,分成两个声部吹奏,再请几个生用打击乐伴奏,一个人指挥其他学生合唱。歌曲一唱完,我热烈鼓掌,给学生极大的鼓励,同学们也不由自主的笑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完全能够展现自我,充分发挥自我优势。

3.启发创新思维,发挥主体作用。音乐创作是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体,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终身享有音乐乐趣,是音乐教育崇高责任。那如何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发挥主体作用呢?关键在于教师创设条件进行引导。在欣赏《阿细跳月》时,先让学生完整的欣赏,然后让学生讨论能听出什么乐器在演奏?让每个学生大胆参与讨论,分小组讨论、设计和练习,当我们再次听到的将是你们设计并担任表演的《阿细跳月》。最后,师生一起随着音乐“跳月”在欢快的歌舞中结束课。

总之,音乐教学变成一种开放性的课堂,这样学生兴趣就会很浓,积极性也会很高,能充分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能给师生互动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中留给学生一点空间,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中自由飞翔,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发挥。

参考文献:

[1]朱姝;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36期

[2]刘鑫;和谐有序的初中音乐课教学设计研究[J];才智;2013年28期

[3]滕瑾;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J];音乐时空;2013年06期

[4]承漫;关于初中音乐有效教学途径的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3年09期

[5]朱赫然;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方法初探[J];艺术科技;2014年12期

上一篇:城乡一体 统筹联动荣成市深入推进“新常态”就... 下一篇:优化引导方法 调动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