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无障碍运动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09 05:23:46

我国信息无障碍运动研究综述

摘要:信息平等访问是信息社会中人人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信息无障碍是保障这项基本权利的关键。通过对我国信息无障碍运动中涉及的概念介绍;阐述了我国信息无障碍运动所蕴含的重大的实践价值和社会意义;回顾了我国信息无障碍运动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推进我国信息无障碍运动的实践策略。以期促进我国信息无障碍理念深入人心,让信息无障碍惠及所有的群体,从而构建和谐信息社会。

关键词:信息平等,信息无障碍,残疾人群和老年人群,网络易访问性

分类号:G203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平等是信息社会中人人平等的基础之一,所谓信息平等就是人人能够平等地获取、存贮、使用、传送同等意义上的信息。信息平等是信息无障碍的核心话题,信息无障碍运动是推动信息平等、信息交流无障碍的重要措施。本文就我国信息无障碍运动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提出推动信息无障碍运动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一、相关概念辨析

1、信息无障碍和信息无障碍运动

(1)信息无障碍:无障碍原本是指物理环境的一种属性,尤其是指建筑产品设计中能够被残疾人无障碍的使用,后来被引入到信息传播中。中国互联网协会曾经给出一个定义:信息无障碍是指任何人(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地、方便地、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信息无障碍包括两个主要范畴:一个是电子和信息技术无障碍;另一个是网络无障碍[1]。笔者认为信息无障碍应当从人们信息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即人们在获取信息、交流信息、使用信息、存储信息等对信息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同等意义上的结果(或效果)。

(2)信息无障碍运动:是为了推动和实现信息平等访问、信息无障碍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活动以推动信息无障碍的进步和发展。其目的是实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人人能够获取同等意义上的信息――信息平等,为构建和谐的信息社会而不懈努力。

2、网络易访问性

信息无障碍的概念和网络易访问性的概念是包含关系,即前者包含了后者,后者专指在网络世界中信息传播、交流和使用过程中存在障碍的程度。

对于网络的易访问性(Web Accessibility)可以理解为:就是指网络能够被用户访问的难易程度,是网络的一种属性――用户可操作的软件环境;一种能力――能够被用户易访问的程度,而不论用户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中访问,不论用户是否有残疾(如视觉残疾、听觉残疾、肢体残疾和认知残疾等),不论用户使用的什么样的设备配置和浏览(如文本浏览器、屏幕阅读器等)。

3、残疾人群、老年人群

(1)残疾人群:在我国,残疾人(disabilities)是指由于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和心理状态的异常或丧失,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活动的能力,在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中不利于发挥作用的人。残疾人群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一般的,根据残疾人群缺失的功能来划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和认知残疾等。这些残疾疾病将会从不同感官、功能上影响他们与外界的信息交流[2]。在本文中讨论的残疾人主要是指那些在使用计算机及其设备进行信息获取、交流、传播时存在功能的人。

(2)老年人群:老年人群由于年龄的因素从而导致身心各方面功能的衰退,如视力下降、听力衰退、手臂等肢体运动功能的下降、记忆功能的弱化等。一些国家把老年人群也归为残疾人群之列(如美国人口统计署统计残疾人群数字时包括了老年人群在内)。老年人群在信息获取、交流等处理过程中也会遇到的和残疾人群相同的问题,甚至还更为突出,因为老年人群的信息素养技能往往比年轻人的水平低。

信息无障碍运动的开展是为了促进残疾人群和老年人群能够融入到社会的主流当中,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尤其是在我国残疾人群和老年人群数字庞大,据最新统计我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约为8000多万[3];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1.34亿,占全国的人口10%左右[4]。

二、信息无障碍运动的意义

1、信息无障碍运动促进了社会公平与信息平等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的平等地获取、交流、使用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之一,信息无障碍运动的目的是保障所有人的信息平等的权利,人人都可以从网络上无障碍的获取其想要的信息。信息平等是信息社会的社会公平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信息平等意义上来说,信息无障碍运动促进社会公平。

2、为残疾人参与社会、服务于社会提供新的契机

残疾人群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他们与其他群体一样,可以参与社会、为社会而服务。但是由于残疾带来各种不利因素,缺乏应有的教育环境和技能培训,其中很多人仍不能自立,缺乏相应的生活常识、必要的知识储备以及自立于社会的基本技能。而通过构建无障碍的网络环境,可增加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生活技能、增加他们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机会。

3、信息无障碍运动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必然

我国已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群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由于年龄的因素,身体各种感官功能都逐渐衰退,因此,他们与外界的交流、他们的丰富经验、怎样贡献他们的余热、怎样获取信息和知识(如养生、保健等),是老龄化社会关注的焦点。信息无障碍给老年人群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一方面,他们通过网络把丰富经验传递给年轻人,并继续发挥他们的余热,实现了知识的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他们可以获得相关信息,诸如政府对老年人的相关政策类、保健类、社区服务的信息,而且还可通过网络与别人进行交流。

4、信息无障碍运动是网络教育、终身学习、全民教育、学习型社会的基础[5]

网络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教育手段、个别化学习方式,网络为所有人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丰富的学习手段、虚拟的学习环境。网络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学习任何内容。实现网络教育宗旨的基本前提是网络无障碍,网络无障碍是信息无障碍运动中的重点内容。

终身学习、全民教育、学习型社会是上个世纪兴起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思想。终身学习和全民教育是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基础,在信息社会中,由于学习和教育不能完全在学校教育中完成,所以无障碍网络环境又是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终身学习和全民教育的平台。

5、信息无障碍是企业获得新的增长点的机会

信息无障碍不仅惠及网络用户,而且也惠及许多企业,特别是以网络为营运平台的企业或者是通过网络宣传和做广告的企业,因为无障碍的网络环境将使网络的受众最大化,包括残疾人群、老年人群、使用各种网络设备上网的人群等,这样使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或使用,扩大了他们产品面向的对象和服务的群体,也即增加他们的利润空间。

6、信息无障碍环境构建的受惠者是所有人,也是构建和谐的信息社会的关键

信息无障碍环境的构建不仅是针对残疾人群和老年人群而设计,同时对于普通人群以及使用非主流设备也有一定的意义,应该看到,每个人的身心状况、各方面的能力在其一生中不断变化的,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残疾之时;每一个人都有暮年之时;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暂时失去身体部分感官功能之时,而且可能在不同的时期遇到的障碍也不尽相同。因此无障碍网络环境的构建受惠者是所有人。

三、我国信息无障碍研究进程及现状

1、我国信息无障碍发展进程

(1)物理环境的无障碍运动:信息无障碍运动是从物理世界无障碍运动逐渐发展而来,无障碍的物理环境的核心就是各类建筑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要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对每个人的关怀和服务。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的建筑设计中还并没有真正融入无障碍理念。1989年,由我国建设部、民政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的《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宣告实施。该规范是针对下肢残疾者和视力残疾者的需要而制订的,从而为建筑环境无障碍设计提供了相应的依据,为我国残障人士构建无障碍的物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999年,由建设部、民政部制订的《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正式颁布实施,在第103条中明确指出:专供老年人使用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应为老年人使用提供方便设施和服务,具备方便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设施,可兼为老年人使用[6]。

(2)虚拟世界的无障碍发展进程:在信息社会中,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已经和网络息息相关,一些人群不但在物理世界中遇到各种障碍,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信息交流、传播和应用中也遇到了各种障碍,所以人们渐渐地把“无障碍运动”引入到人们信息获取、存储、应用等信息传播领域,把无障碍运动从现实世界拓展至虚拟世界。

我国的信息无障碍研究的起步与国外相比是滞后的,而且物理世界的无障碍和虚拟世界的无障碍同时并存,这为我国解决无障碍问题时增加问题的复杂性和难度。近几年我国相关部门、机构、团体和一些专家逐渐意识到信息无障碍的研究的重要性,积极地行动起来,推动我国信息无障碍运动和研究的深入。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在2004年首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中指出:“在信息时代,网络社会中,不具有信息文化和技术的残疾人就将陷入困境。……。因此,利用网络等高新技术来推进残疾人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将会给广大残疾人带来历史性的变化,……,提高残疾人在全新的经济形态中的生存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借助高科技的手段,真正融入到社会的主流生活中去。”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的任铁民在第三届信息无障碍论坛中指出:信息无障碍是残障人士、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的基本发展权……,信息无障碍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这样的认识下,我国于2003年和2005年分别参加了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和世界其他国家一道探讨如何消除数字鸿沟以及提高弱势群体信息访问的能力。以下是我国信息无障碍发展进程中的大事记表。

2、研究现状及不足

(1)信息无障碍的研究及其运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扩大和发展。目前,虽然信息无障碍运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还并没有引起整个社会足够的重视。而且现有的网络环境排斥了一部分群体(如残疾人群和老年人群等),而这部分群体完全可以被网络环境所惠及,见下图1:

(2)信息无障碍的研究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相脱节,而且偏向于应用层次。理论研究的不足是因为人们认识上欠缺所导致,因此有必要构建信息无障碍环境的理论体系,以指导和支撑构建信息无障碍环境的相关实践。信息无障碍环境的构建主要涉及到构建信息无障碍环境的基础、信息无障碍的法律与标准、推动信息无障碍发展的动力源泉三个方面,见下图2:

(3)信息无障碍的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在各个层次的研究各自为政,理论层次、实践层次、标准和法律层次等各方面的研究比较松散,没有形成合力,有待于进一步的整合。

四、推进我国信息无障碍运动的实践策略

1、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决定了人们的行动方向。通过各种渠道去宣传无障碍网络环境的法律、政策、标准以及对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性等,以影响并能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使社会各界认识到关心和帮助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营造更加融洽的社会氛围,使信息无障碍深入人心。

2、改变网络设计者、开发者的设计理念

作为网络环境的设计者、开发者,他们的设计理念决定了他们在网络环境的构建目标,从而决定了网络的服务对象――最终用户群体。在实践中,大多数网站设计者、开发者有意或无意地把网络的服务对象定位在身心正常、拥有一定计算机技能的人群。因此,要更新设计理念,遵循通用设计理念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3、法律的健全和完善

我国相关法律制定时间较早,已经不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节奏,有待于完善之。因此,有必要把无障碍网络环境的构建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立,做到有法可依,而且有法必依。国外的相关法律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美国的Section508、英国的特殊教育需求和残疾人法案等。

4、制定信息无障碍标准

有了标准,才能判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同样地,信息无障碍环境应该有个标准去判断、评价。信息无障碍标准应该是我国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个方面国际上有很多相关标准,如W3C/WAI的WCAG1.0、IMS AccessForAll规范等,也可以作为我们制定标准时作为参考依据。有了标准,网络服务的供应商以及运营商就能够自觉地按照标准去开发相关产品和服务。有了标准,无障碍网络环境的建设才有保障。

5、加强网络伦理道德的约束

一般地,国外信息无障碍法律也只约束政府网站、教育网站、公共网站等,对个人网站、企业网站并没有约束力。对于我国如何实现整体信息无障碍,不但要求政府网站、教育网站、公共网站满足无障碍的要求,而且还需要企业、个人等网站也能够满足信息无障碍的要求。因此,要加强网络伦理道德的宣传,使得所有网站自觉遵守无障碍网络环境构建的标准。

6、企业的责任与动力

作为以信息产品或提供信息服务的相关企业有责任为实现信息与网络环境无障碍而努力。他们的努力将体现在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当中。这种努力并不是额外的负担和累赘,因为既为他们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会同时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也将是企业为构建无障碍网络环境做出奉献的动力和回报。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信息无障碍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信息无障碍运动的不断的推进、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信息无障碍的标准的出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设计理念的更新,未来的信息社会将会形成一个信息无障碍的社会环境。当然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参与,正如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指出的那样[7]:

我们应当不懈努力,为普天之下的所有人,特别是残疾人,推广普遍、无所不在、公平和价格可承受的信息通信技术接入,包括通用的设计和辅助技术,确保这些技术带来的实惠能够在各个社会之间及其内部得到更为公平的分配,并使数字鸿沟得到弥合,从而为全体人民创造数字机遇,并从信息通信技术促发展生成的潜力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协会. 缩小数字鸿沟 共享信息文明――第二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即将召开.[EB/OL]. www.省略/show.asp?id=872, 2005-11-4访问

[2] [3]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中国残疾人事业年鉴1949-1993[EB/OL]. www.省略.cn/nj/b6a013/ 2005-4-15

[4] 新华网.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五大特点[EB/OL].

news.省略/newscenter/2003-10/25/content_1142730.htm. 2005-4-8

[5] 张家年,朱晓菊,程君青. 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的盲区――残疾人群的教育[J]. 现代教育技术,2006(4):13-15

[6] 刘静. 浅谈国内外无障碍设计的发展[J]. 安徽建筑,2002(1):26-27

[7] 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 信息社会突尼斯议程[EB/OL]. www.itu.int/wsis/documents/doc_multi.asp?lang=en&id=2266|2267,

上一篇:窃书不算偷算什么? 下一篇:基于系统观的国家数字信息资源战略环境分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