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道桥中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方法

时间:2022-10-09 02:35:48

探究道桥中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方法

【摘 要】路基主是路面的基础,行车荷载主要由路面来承受路基工程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公路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出行人能否正常安全的出行。路基的施工不但工程量大、涉及范围广,而且在人力和财力的耗费上也是最多的。要想路基的稳固坚定,就必须把好路基施工质量这一关。本文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以控制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性为切入点,进而具体的分析了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特征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处治措施,为同行共勉。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

一、控制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1、保证路基结构的稳定性。路基结构在行车负载的情况下结构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还有其他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的影响,结构有可能会变形或破坏,就会对道路的整个施工产生影响,因些必须根据道路桥梁施工的实际情况,结合多种施工方法,一定要让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达到国家的相关规定。

2、保证路基强度。现在,道路的超负荷现象普遍,大车.重车及各种建筑业用车都会给路基施加强大的外力,保证路基的强度,在强大的外力作用下,路基才不会变形。

3、保证路基的水温稳定性。路基的建设是修建道路的第一个工序,位于路面的下方,由于地理位置紧挨地下水,上方又有地面水,在地下水与地面水的双重作用,路基强度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北方的四季温差变化大,路基也会伴着季节变化发生发生周期性冻融现象,路基强度会急剧下降。这就要求路基无论在多么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下,性能都不会下降,就要求其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

二、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特征及成因

1、特征

路基整体或局部不均匀沉降;路基纵横向开裂;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坍。

2、成因

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原地面比较软弱(如泥沼地段等)若填筑前未经换土或软基处理,易形成压缩下沉或挤压位移;工程地形条件复杂,当路堤穿过沟谷时,沟谷中心填土最大,向两端逐渐减低,由于填土高度不同而产生不均匀下沉;水文气候等因素,降雨量过大、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都可能使高填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路堤填料,若填料中混入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等劣质土,或土中含有未经打碎的大块土或冻土等,填石路石料规格不一,性质不匀,乱石中空隙很大,在一定期限(例如雨季)可能产生局部明显下沉。

设计方面,如断面尺寸不合理,边坡取值不当,排水、防护与加固不妥,未对高填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且施工工艺、填料未作特别要求说明;施工方面,填筑顺序不当,未在全宽范围内分层填筑,填筑厚度不符合规定,填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水稳定性差,原路边坡没有去除植被、树根,未做台阶处理;不同性质的填料混填,因不同土类的可压缩性和抗水性差异,形成不均匀沉降,路基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又无大型整平和碾压设备,使压实达不到要求;施工过程中未注意排水,遇雨天时,路基积水严重,无法自行排水,有的积水浸入路基内部,形成水囊,晴天施工时也未排除积水控制含水量就继续填筑,以致造成隐患,施工单位责任心不强,自检控制不到位。

三、预防处治措施

1、设计方面。

(1)做好地质勘探调查对路线经过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探查,尤其要对特殊路基段提供详细的设计资料,地表不良路段,设计可考虑换土或掺白灰、水泥及铺设土工布等措施。

(2)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必须保证不因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按照路基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土基干湿类型及毛细水位高度,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当路基填筑高度受限制而不能达到规范规定时,则应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如:换填砂砾、石渣等透水性材料设置隔离层或修筑地下渗透沟等以避免地面积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影响路基工作区内的土基强度与稳定性。

(3)明确路基填料质量标准要求在各级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必须明确不同填高内路基填料的CBR值(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要求。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冻土及强膨胀土等劣质土严禁直接用于填筑路基。砾(角砾)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堤底部。

(4)完善路基综合排水设计县级以上公路工程设计中,必须遵循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综合考虑的原则进行路基纵、横向排水设计,避免造成路基两侧长期积水浸泡路基,使路基承载力下降面发生沉降变形。在村屯路段必须设置排水边沟,平坡路段边沟须设有纵坡,确保排水通畅。高填方路段采用集中排水措施,并与警示桩、防撞墙统筹考虑,要求在每20-40m及主要变坡点处设置简易或永久性泄水槽。

(5)确保路基边坡稳定性高填、深挖路基的边坡应根据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规范确定,高填路堤必须进行路基稳定性验算。填方边坡过高时,可考虑在边坡中部加置边坡平台。

2、施工方面。

(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段的先后顺序,明确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对高填方段应优先安排施工,在施工中以施工组织设计为龙头,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人员、设备,是保证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2)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开工前要认真审阅设计文件,详细了解各段的填、挖情况,地质情况,填、挖土质和调配情况,对重要地段要作重点勘察,进一步核对设计资料,发现设计文件中有误及时上报业主,妥善处理。

(3)认真清除地表土不良土质,加强地基压实处理,地表植被、树根、垃圾、不良土质(盐渍土,膨胀土等)必须予以清除,同时应加大地表的压实密度,采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处置。

(4)填筑路基前,首先,必须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其次,要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路基填料确定前,需进行土质分析、CBR值、标准击实等试验,对于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强膨胀土等劣质土和CBR值、最大粒径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材料,不能用于路基填筑;再则,路基填筑前还要根据设计进行施工放样,建立半永久性的临时水准点和坐标点并做好记录。

(5)填石路基与鸡爪形地段路基施工,可利用重型夯实设备进行强夯处理,或将土工隔栅(土布)水平分层布置在填石路堤内,防止或减缓细料在填料空隙中的流动。

(6)路基施工必须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严禁路改工程中滚填,一般路段压实度不得大于30cm,构造物两侧(桥涵头处理)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同一种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50cm(两层)。路基填筑须全幅填筑,一次到位,严禁帮宽。

(7)路基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首先做好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以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路基顶面做成2%~4%横坡,以便于表面水及时排出。

(8)路基土石方施工时或完工后,应及时进行路基防护工程施工和养生。各类防护与加固应在稳定的基础或坡体施工。防护工程的砂浆、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拌和,随拌随用,并注重做好养生。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的施工是道路桥梁施工环节中的最重要的组成。只有保证的路基的施工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完成。因此,一定要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王忠辉,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探讨,中华建设科技,2012(3)

[2]孙广杰,浅谈路基工程的施工和质量控制,建筑科技与管理,2012(4)

上一篇:建筑暖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下一篇: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的优化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