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09 02:07:54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低碳经济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本文对低碳经济的内涵特征进行了剖析,从发展目标、发展动力、以及发展路径与方法等不同角度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低碳经济 发展模式 节能减排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世界能源消费剧增,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其中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一种重要的选择,低碳经济除环保效益外,还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为此,一些发达国家大力推进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战略行动,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产业先机。而我国“十一五”规划中也指出减少单位能耗20%,二氧化硫减少10%左右。2009年我国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处于发展中的我国,都需要走低碳发展道路。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低碳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概念,首先由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提出。其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英国虽然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明确了自身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和时间表,但并没有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加以界定,也没有给出可以在国际上进行比较的指标体系。一般而言,对低碳的理解可以分为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小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第二种情形是零排放;第三种情形是绝对排放量的减少。实现以上三种情形低碳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经济正增长(GDP增长率大于零)。对于英国等发达国家来说,追求的目标应该是绝对的低碳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目标应该是相对的低碳发展。通俗地讲,低碳经济就是为了实现 “把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威胁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的目标。政府采取低碳经济政策的终极目标就是切断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联系。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为核心,以市场机制、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为先导,以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为标志,以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互和谐为目标的新型发展模式。它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二)低碳经济的特征

经济增长性。这个特性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低碳经济必须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也就是说,既反对奢侈或能源浪费型的消费,又必须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技术创新性。低碳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直接手段,也就是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前者要求在消耗同样能源的条件下人们享受到的能源服务(如照明、家用电器消耗等)不降低;后者要求在排放同等温室气体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不降低,这两个“不降低”需要通过能效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来实现。

目标和谐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应该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不至于使全球气温上升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要在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保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含碳气排放脱钩,不能保持同步增长,并进一步需要开发与利用新型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及动力

(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目标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国低碳道路的战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率;第二,利用目前国内外相对较好的资源能源条件加速完成重化工业化任务;第三,选择重点行业,提高这些行业在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与产品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最后,积极参与国际气候体制谈判和低碳规则制定,为国内的工业化进程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应把“低碳化”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40%至60%,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

首先,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 ,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深深地依赖于廉价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巨大而持续增长的人口,使我国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生产和消费都会大幅度增加。因此,我国未来的发展需要较大的能源供应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空间。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净增长趋势严重不协调,这更加凸显了我国减排形势的严峻。节能提效与温室气体减排已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未来20-50年间,我国必须在工业化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之间寻求平衡。

其次,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国际社会也要求中国承诺更多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必然带来公路、铁路、桥梁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有专家甚至预测,中国在2020年前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我国在减排方面遇到的国际政治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要树立作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我国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第三,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业是一个潜力无穷的朝阳产业。以太阳能为例全球太阳能产业经济效益潜力无限:到2006年底,全球太阳能领域的资本总额已经从1年前的60亿美元增加到220亿美元。到 2010年,全球太阳能产业的收入有可能达到200亿美元。同时,可再生能源领域劳动力就业稳步增长,到 200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劳动力已经增加到20万人。因此,不论从产业盈利潜力还是创造的就业机会来看,低碳产业都是未来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这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直接动因。

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一)将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国家战略

低碳经济的理念需要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发展型”社会作为国家战略理念和战略目标。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应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来考虑,着眼于未来30~40年的国际竞争力来培养。 应制订国家战略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制订低碳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下降纳入考核体系之中。

(二)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

我国产业结构应该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要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低碳行业,一方面,现代服务业是一个能耗低、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的低碳产业,它包括金融、保险、物流、咨询、广告、旅游、新闻、出版、 医疗、家政、教育、文化、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我国现代服务业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不仅要关注“中国制造”,更应该关注“中国创造”,先进制造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 设计制造品牌” 三个环节,我国仅仅拥有中间的制造环节是不够的,中间制造环节正好是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大、排放大的环节。制造业前端产品的技术设计和开发是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后端的品牌是与产品的物流和销售网络平台的搭建密切相关。而先进制造业的前后端都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属于高附加价值的环节。另一方面,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属于低碳行业,如信息产业的能耗和物耗是十分有限的,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IT产业是低碳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具有能耗低、污染小的特点。

(三)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我国化石能源的 “富煤、贫油、少气” 的资源结构特征,决定了煤炭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当前,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接近70 %,比国际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虽然石油的比重有所上升,但只能以满足国内基本需求为目标,不可能用来替代煤炭。因此,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近10年得到根本改变。这就需要碳中和技术,在消费前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减少燃烧过程中碳的排放。在此格局下,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

(四)构建以点带面的低碳经济试点区

低碳经济也需要一些有条件的地区作为发展模式转型的试金石。可以考虑按照不同地区和部门的特点,选择试点区。比如,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各选择低碳经济试点区,采取相关政策吸引研发及高端制造业投资,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示范区。也可以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率先试点,通过低碳技术的引入和改造,成为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我国以上海和河北保定两市为试点,推出了“低碳城市 ”发展示范项目,希望从上海与保定这两个试点城市的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中,总结出可行模式,陆续向全国推广,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五)设立碳基金以激励低碳技术的研发

碳基金设立主要可采用政府基金和民间基金两种形式,前者主要依靠政府出资,后者主要依靠社会捐赠形式筹集资金。目前,我国设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政府基金)和中国绿色碳基金(民间基金),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需求。但是,现有的这两个基金主要资助碳汇的项目,还未将基金用于低碳技术研发的支持和激励上。碳基金的目标应该除了关注碳汇的增加外,还需要更加关注通过帮助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从中寻求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从而帮助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社会。碳基金的资金用于投资方面主要有三个目标:一是促进低碳技术的研发;二是加快技术商业化;三是投资孵化器。我国碳基金模式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按企业模式运作。碳基金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找出碳中和技术,评估其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鼓励技术创新,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长期减排。

(六)积极参与低碳化的国际合作

一方面要强调我国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通过共同研发,合理转让等方式提高国内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尽快缩小与先进低碳技术方面差距。 在《京都议定书》的执行框架下,相应的减排技术产业及市场正逐步形成,我国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全球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力争在清洁和高效能源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在国际碳减排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结论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挑战催生了低碳经济理念,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经济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减缓气候变化。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消费结构的调整,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与扶植,更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陈英姿,李雨潼.低碳经济与我国区域能源利用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

2.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3.龚建文.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上一篇:对中国快餐业发展趋势的预测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关联消费的形成因素及消费者行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