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设计与创意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10-09 01:50:51

图形设计与创意思维的培养

摘 要:图形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颇受关注的视觉中心,是创意表达的视觉语言。图形创意的过程就是一个想象的过程给人们带来新的视觉享受和联想,带来新的信息和社会价值。本篇文章主要讲述图形设计与创意思维的能力培养

关键词:图形设计 创意思维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177-01

图形创意设计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是通过对图形的创作和思维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在设计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是教学中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环节。创意思维是指设计者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而想象是创意思维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意思维,也就不会有创造。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个画家,但他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图形设计作品的创意性源自图形创意的思维,这种思维的结果在本质上必然是新颖的,是产生人们无法预计的图形结果,是有目的的和目标明确的行动。图形创意给人们带来新的视觉享受和联想,带来新的信息和社会价值。图形创意的过程就是一个想象的过程,图形创意的创新性动力来源于创造性思维活动,有效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展。

目前,高职大多开设了平面设计的相关专业。如果学生在图形创意设计方面的知识不够扎实,那么在之后的招贴设计、标志设计等课程中就会遇到了学习和创作瓶颈。创意是设计的灵魂,因此我将《“图形设计与创意思维”的探索与实践》确定为课题进行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突破教学“瓶颈”,解决相关教学难点。

黑白构成是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学习并掌握好图形设计的基本知识、创作思维和表现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设计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图形创意强调视觉创新,而视觉创新则体现在创造力的表现上。作为图形设计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创意的核心是“创”,是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在前所未有的情况下,创造出新的意念来。优秀的图形设计作品都是创作者在创造思维上大胆探索前进结果,缺乏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产生杰出的创意作品,发挥不出图形设计应有的感染力。学生往往在图形创意上缺乏创新能力,而觉得课程枯燥,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设计一些以培养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的课程环节,激起学生创意的欲望和想象。

课题实施研究阶段,我首先将美术字设计纳入到课题中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中,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将汉字与其背后的历史故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探秘,如:“隶书”、“宋体字”是在哪个朝代,由谁发明产生的?同时说明“中国文字的特质”,简介“六书”中的象形、会意、指事、形声造字法,接着引导学生欣赏汉字本身的“艺术性”。不仅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同时也启发了学生主动围绕课程内容进行积极思考,通过教学,学生从不会写美术字到富有创意美术字设计作品源源不断。同学们设计的作品质量远远超出老师的想

象与要求, 他们对美术字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此次教学实践对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无疑是有益的。

学生设计并手绘的字义图形

在随后的设计教学中, 我从图形的联想入手,有方形、圆形、三角形的联想、手形的联想和以“熊猫”为主题的图形创意联想,或是讲一段故事、听一段音乐,有时还设置场景:当雨落下来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自身感受展开丰富的联想,并自主设计创意图形,他们在绘制过程中兴趣很大,敢于大胆尝试,作品中包含了自己个性的创意元素。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产生的美好的或特殊的感觉而形成了特有的印象,而对视觉形象的记忆又随着人的思维活动形成了知觉与感觉形象的联系。因此,当某个对象出现时,人们的大脑会立即兴奋起来,随着它进行一系列的联想。联想是抽象的思维形式,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可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因果联想和对比联想四种方式。利用以上方法对事物展开丰富联想,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个性得到发展,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学生作品情况来看,他们在想象与创作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力,还充分体验到了创造的价值与创意设计的魅力;在图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学生高质量地独立完成创意设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了创意设计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梅雅雯. 图形设计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

[2]雷明峰.图形设计的创意思维与传达形式[J].山西教育(教师教学),2008,07:50-51.

上一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发挥教师积极作用 下一篇: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