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应追随而非追赶孩子

时间:2022-10-08 05:32:06

课程应追随而非追赶孩子

为了使每个幼儿个体获得主动、和谐的发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让课程去追随孩子”,而不是“用课程去追赶孩子”,我们进行了课程“园本化”管理的研究和实践,积极构建“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的课程管理方式。

一、以学定教,形成清晰而有效的课程建设组织

为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体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提高实效性,幼儿园建立了课程管理的三级研究组织。

1.课程规划组――园级层面。负责规划幼儿园的整体课程框架,根据幼儿园课程发展远景与课程目标以及各年龄阶段学期目标确立课程框架与组织形式。以“主题活动”统领,教学活动支撑,体育活动保证,区域活动拓展,自主游戏丰富,环境资源渗透,保育工作兼顾,家长工作配合的课程框架与组织形式,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作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

2.课程研讨组――年级层面。根据幼儿园总的课程规划,结合大、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组内教师特长,以年级组为单位,具体研讨课程中的主题实施,并组织实践观摩和问题研讨等,着重解决课程落实过程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达到对课程动态管理的目的。

3.课程实施组――班级层面。班级教师结合班内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融入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教学风格,进一步拓展课程的内容,创新课程的开展形式,将课程计划分解在班务计划和月、周、日计划中,从而保证幼儿一日活动的有效性。

二、资源整合,构建丰富而完善的课程结构体系

我园课程“园本化”的宗旨:课程结构变中求稳,课程实施稳中求新。以《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和《纲要》为基础和指导,结合本园绘本阅读特色,从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出发,做到“全面优化基础性课程,规范丰富特色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从三个方面体现课程的内涵,推进课程管理。

(一)基础课程――融合性管理

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的《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以主题为单元,将环境创设、家园共育、活动区域活动和日常活动都视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一日活动皆教育,教育活动生活化。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科学领域数学的设置缺少系统性、连贯性,艺术领域音乐律动的活动安排太少,课程的适用性、实用性也有所争议。我园经过多次的讨论、商议,从培养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角度,从课程本身的角度,从本地本园的角度出发,决定在《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融入《幼儿园课程指导》的部分内容,凸显本地本园的特色,有效利用并完善课程资源。

在课程实施中,我园秉承“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注重学习、游戏、生活的融合,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二)特色课程――多元化管理

近年来,我园确立了“依托经典绘本,彰显园本特色,促进幼儿发展”的课程指导思想。特色课程的开展,养成了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了幼儿想象、创造、审美和语言表达等多元能力的发展;还汇编了绘本阅读教案集,有效构建了典型的绘本阅读课型模式。根据“幼儿的一日皆课程”的观点,我们采用了特色课程的二条教育途径:

1.单列式绘本阅读

半日阅读:每周安排一个半日作为正式的绘本教学活动时间,固定班中的一位教师实施绘本阅读教学。教学方式有三:一是人手一册绘本,把膝盖当成桌子;二是将阅读内容制作成课件;三是将绘本放在投影仪下观看。

群体阅读:作为集体阅读活动的辅助形式,群体阅读活动由多名幼儿组成,旨在给更多幼儿交流、发言的机会,促进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提高阅读分享的乐趣。

亲子共读:我园把每周三下午定为“亲子阅读日”,让家长利用接孩子的时间,带着孩子去“温馨书吧”进行亲子阅读。家长的参与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得到更多具体化和个别化的指导,从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2.渗透式绘本阅读

品书坊中渗透:每个班级都创设独立的“品书坊”,一处温馨的小角落,一排满是绘本的“书袋”,让幼儿在早晨来园、区域活动、餐后或离园活动时自由进入其中,完全能按自己的喜好选择爱看的绘本。

语言区中渗透:放置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内容丰富的图片、木偶、头饰等物品,让幼儿自编自导进行表演,不仅激发幼儿无穷的想象力,也使幼儿的语言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

美工区中渗透:准备装订好的空白小册子,提供画报、旧图书、胶水、剪刀、彩笔,孩子们可以通过剪贴来制作属于自己的小图书,把它讲给小伙伴听,并放在语言区里供其它孩子阅读。

(三)选择性课程――个性化管理

选择性课程是体现尊重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它着眼于幼儿经验的扩展、提升,在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中寻找闪光点,满足幼儿的兴趣与特殊需要,发挥每一个孩子的优势。为了使我园的选择性课程更有效、更符合幼儿需求,我们的具体做法为:

第一步,前期调查。无论是课程的构建还是质量的判断,都要永远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把孩子的发展放在第一位。选择性课程的确定以幼儿为主体,由幼儿推荐课程项目,每个年级选出六种幼儿欢迎度最高的课程,作为本年级的选择性课程。

第二步,双向选择。坚持人人参与、双向选择的原则,我园主张每位幼儿都参与选择性课程。每班先将年级组内选择性课程的内容告知幼儿,让幼儿自由选择,教师根据幼儿的个性特长略有调整。

第三步,课程实施。选择性课程每周下午开展一次活动,时间为50分钟。活动中幼儿园配备行政和保育员在每个楼道口进行执勤和巡视,确保每一位孩子安全抵达教室。学期结束前,召开反思会议,将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深入剖析,使今后活动更好、更顺利地开展。

选择性课程的开展,给予了孩子一个展示特长、挖掘潜能的舞台,培养了自信、大气、乐观的新时代小公民,同时使班级与班级之间加强了横向联系,促进了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三、立体推进,注重规范而有序的课程过程管理

(一)加强园本研训,在交流中“重塑观念”

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有赖于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我们让教师树立两种课程观:一是树立大课程观。作为教师,要使幼儿真正地学好,就要使教学不但通过教材来体现,更要通过广泛的资源、一日的活动、教师的人格魅力来体现。二是树立整合的课程观。要求教师有敢于突破“教材本位”和“教师本位”的课程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树立整合的课程观。

(二)加强课程审议,在研讨中“提升质量”

幼儿园课程审议就是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及相关情境进行深入考察、讨论和分析,以便对相关的内容、策略等作出选择。

首先,优化活动前的课程审议。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前,以年级组为单位,集体对教材进行审议。结合本园实际以及本土文化,删减极少数不适合我园实际的内容,补充适合的教学内容并调整主题目标,使主题目标落到我园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然后设计主题活动环境创设方案,讨论家庭、社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要点,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课程的实施深入提供保障。年级组内教师设计好主题中的每个活动,大家明确分工、优化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享,优化课程实施过程。

其次,完善活动后的课程评议。课程实施后,对值得分享和困惑的教学活动进行再次审议,交流主题活动方案实施进展及效果,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调整活动方案,明确下阶段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使得课程实施质量的提高成为教师们的自觉意识。在一学期主题活动全部结束后,将所有资料按规定的要求整理成主题课程文本资料,供其他年级组参考和选择性使用。

(三)加强自我反思,在实践中“改进教学”

教育教学反思是幼儿园课程管理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为了促使教师注重教育教学反思,我们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一是幼儿观察记录。从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和案例反思四块内容进行撰写,通过观察、分析,对幼儿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二是主题实施情况记录表。每个主题撰写,记录环境创设、区域角创设、幼儿活动及家长和社区的参与情况等,整个主题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活动进行评价。三是周保教分析。每周撰写一次,分析课程的目标能否与幼儿的发展相对应,课程实施后幼儿的发展状况,幼儿参加活动后获得了哪些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加等。

(四)加强课程检查,在评价中“强化行为”

“重过程,抓落实”。结合《实幼教育教学常规考核细则》,以保教常规活动为载体,以过程评价为手段,对教师、班级工作进行质量评估监控。

1.一日活动计划制定。我园要求教师将周计划提前一周放入幼儿园的共享文档中,由业务园长负责督察、指导,且在制定周计划时要遵循六大原则:五大领域平衡整合原则、预成内容与生成内容灵活结合原则、环境创设随主题变化原则、区域游戏与主题教学内容相结合原则、动静交替室内室外结合原则、家园合作相互沟通原则。

2.教学规范化管理。行政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重在“二看二听”。一看: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是否写好个人特色分析,对活动是否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二看:教具准备是否合理,能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一听:对活动的理解和分析以及这样处理的依据;二听:能否能背出诗歌、弹唱歌曲、讲出故事大意,以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3.班级常规化管理。对每个班级常规管理常抓不懈,对班级的早操、用餐、午睡、户外活动等一日环节进行检查。

(五)加强科学管理,在推进中”大胆放权”

1.教研管理权。我园创新小组教研活动,给予教研组自主管理权,倡导以“小专题研究”为抓手,围绕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依托班级课程管理寻找到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教学。

2.教学自。作为管理者,要把决定权交给教师,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教学自。课程的实施就是在静态的计划中进行动态调整的过程。

3.课程弹性权。每个老师可根据各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周活动预设安排表。这些活动计划和主题活动计划都是弹性的,各班在开展主题活动时可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调整活动进程,还给幼儿生成活动权,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调整。

实践后,我们发现:一是幼儿园“园本化”课程要相对固定、留有弹性。其中的“固定”是指: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幼儿发展的核心评价。而在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教育行为的优化、课程评价行为的完善、课程管理方法的创新上需要留有弹性的空间。二是对课程实施者的管理要培训引领、行为跟进。通过对教师培训、引领,提高她们课程管理的水平,努力争取课程管理的最佳成效,为课程实施服务,为幼儿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幼儿园)

上一篇:广东自贸区功能选择若干建议 下一篇:“六一”绘本周,人人都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