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物理思维能力 提升高中学生素质

时间:2022-10-08 04:59:36

培养物理思维能力 提升高中学生素质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能力是人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能力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中形成、发展,又制约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人的诸多方面的能力中,思维能力属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其他能力发展的方向、进度和水平,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理清思路,讲明因果

培养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思路清晰。物理大纲指出:“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适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教师在引入概念、得出规律、分析问题等方面,必须注意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力求思路简洁、顺畅。如在讲解“速度”这个概念时,首先让学生明确之所以要引入速度概念,是为了比较运动时间以及位移都不相同的两个运动的快慢。其次,让学生知道怎样定义速度,选用相同的运动时间(单位时间)标准,具体做法是求出位移与相应运动的比值。又如动能定律的得出应使学生弄清楚,它是以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为例,综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进行推理。它的作用是建立了功和能的一种定量关系。它虽然从特例中得出,但却适用于多个外力甚至是变力作用下的物体进行各种机械运动的情形,且不涉及物理运动过程中的状态细节。学生只有明确了这些因果,才能够沿着正确的思路,能动地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就思维结构来说,皮亚杰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强调“图式”概念。他的心理学思想中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图式”即心理或思维结构,“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构成新的“图式”,不断发展变化,不仅有量变,也有质变的思想是可取的。其中“同化”是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是图式的质的变化。

二、渗透方法,潜移默化

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方法,不仅对物理学的研究,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甚至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有较大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领会这些科学方法,这对于培养适应工作,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大有好处。如理想化模型的方法,将平面视为“光滑平面”,将一个物体视为“质点”,利用这些例子教会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自然等问题,抓住主要因素,忽视次要因素,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行合理的抽象,求得问题的解决。又如讲到加速度的定义时,把它与速度(s/k)、密度(m/v)、压强(F/s)等概念的定义进行类比,这些互不相关的问题却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这样,既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又锻炼了思维能力。需要指出的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不能作为知识来灌输,只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一丝点拨。

提高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应把重点放在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上。有的同学为了加快答题速度,题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就着急去写,写到一半才发现写的不对,原来题没有审清,结果是想快反到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审题环节很重要。审题到位后,再把题中的描述转换成一个活生生的情境,当然,应用能力的提高还取决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基础为先。

最好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事实上,单纯的知识教学,只显现于学生知识的积累,是会遗忘甚至消失的,而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和工作,物理思想方法,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都将随时随地有意无意地发挥作用。

三、独立思考,融会贯通

思维的独立性要通过独立学习来培养,阅读教科书是独立学习的基本环节。学生的阅读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完成。从物理知识的特点出发,阅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以“节”初读,了解新知识;以“段”细读,理解新知识;以“点”精读,领悟新知识;以“章”通读,理顺新知识。每单元、每章节、每学科分支都要指导学生适时总结、归纳、对比。老师的指导不是包办,应该让学生根据学习水平写出属于学生自己的体会。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闪耀出智慧的火花的问题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是落实教育目标、完成教育计划、对学生全面实施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育必须要面向未来,必须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感受、认识和运用物理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在强化基础的同时,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力。这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追求快乐高效的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以上是我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一些肤浅的体会,希望能和广大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教改新路,为高中物理教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中学生物理作业布置策略 下一篇:化解抽象概念突破电场教学难点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