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理作业布置策略

时间:2022-09-09 02:01:10

中学生物理作业布置策略

物理课后作业是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知识技能的一个实践环节,一切离开学生本位实践的学习过程都将是华而不实的,教师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思维方法也将无法真实地内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学生的作业行为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自身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与批改,必将有效提升教师的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探索欲望。现就本人从事物理教学的十几年经验,谈谈初中物理作业布置的几个原则。

一、量的两个维度原则

学生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巩固环节,必须以适当的量作为基础,以学生切实的实践形式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而这种练习的方式却不同于单纯的机器式的反复,如果有些确实需要反复加以巩固的话,也应当将这种反复用时间的形式分解开来,不能集中于某一天的大量重复。适中原则:我们教师既要控制作业的书面量,同时也要以量为基础把学生的过程量控制在对基础、对重点的理解之中。作业的思维量,开始最好以简单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中间不能跨度太大,这种变相的超量也是我们平时作业中应当回避的。平时我们应将这种超思维的量,以分割的形式简单展示。比如在求密度时有这样一个例题:质量为68克的空瓶,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84克。向瓶中放入一个金属块,再将瓶中的水加满,发现总质量是218克。求金属块密度时,可设置先求放入金属块后,瓶中水的体积,再求金属块的体积,最后求密度。这样可大大减少思维量。既达到了巩固的目的,同时又控制了作业的量。从而兼顾了学生课后时间的合理分配,顾及了学生的均衡发展。

二、承上启下的发展原则

每一节课都有它的重点、难点,都有它的知识体系结构,要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生,一个可持续进步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编制作业,在作业中体现承上启下的引导原则。如学完惯性后,笔者为了让学生巩固物理概念,就让学生做练习,但要求有所不同:后进生只要说出惯性、惯性定律的内容;中等生要求说出惯性、惯性定律的区别并完成课后练习;优生则要求不但完成课后练习,还必须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稍有提升的习题。这样的做法,既让全班同学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个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求知欲。所以,物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多花心思,布置与学生能力水平相符合,难易程度适中的作业。

三、学用结合原则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的思想方式,素质教育的理念已慢慢取代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社会知识、社会实践考查越来越突出,知识不断地融合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不断要求学生从实际中提炼知识,不断地将学习所得运用到实践中,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好奇心。无论从学生的应用层面,还是考查层面,我们的作业形式都应在基础的形式上进行社会化的变式展示。这种展示要求学生不断地用思维整合课堂与现实之间的彼此联系。如果物理教师每次布置的作业都一成不变,时间一长,学生对作业就会慢慢地失去兴趣,求知欲、好奇心就会慢慢地被抹杀,只能是麻木地完成一项又一项的任务。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就得不到有效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当适时地布置一些社会实践作业。比如,学完密度这节内容后,可以布置,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判断新买的首饰是否是纯金做的,或者如何估测一座小山石头的总质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同时又加强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所以,物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注意学用结合。

四、作业内容精练原则

老师的作业必须有目标,有针对性。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基础知识应该如何强化,学生的基础应用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论如何与实践彼此结合互进发展?这些都必须通过分散手段,集中手段等通过精练的纸质习题与实践任务去强化巩固。一个试题、一个知识、一个任务,它们之间不能有重叠,即便需要反复强化,也应分散在不同时间进行,避免学生同一时刻做机器化的重复活动。精练作业不等于形式上削弱学生的练习量,在左与右之间把握好尺度。不能偏激,要以点促面,举一反三,用质变引导学生对量变的归类。在有限的时间内,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五、作业题型多样化原则

作业题型要多样化,根据多年的中学物理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学生最喜欢做的就是选择题、填空题,因为这些,要求学生书写的内容很少,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答题难度。但如果长期只单一训练这种题型,学生的答题能力就达不到有效训练,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误区的暴露,甚至会使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毛病。计算题则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因为物理学科讲究一个“理”,计算题不但要求学生会算,还要求学生应用物理上的公式、原理将其过程展示出来。而实验题实验过程的描述,实验结论的归纳则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归纳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同时还可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总之,作业是课堂的延续,更是课堂知识内化为学生本位知识的重要过程,通过作业这个巩固环节,提高了学生可持续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从课堂的“看戏者”变成了真正“唱戏”的主角,摆脱了学习上的眼高手低现象。

上一篇:“融合”在艺术教育中的运用 下一篇:培养物理思维能力 提升高中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