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营中小企业成长的现实障碍

时间:2022-10-08 02:22:41

【前言】中国私营中小企业成长的现实障碍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本文对私营中小企业发展障碍的研究也遵循吉布莱特的研究结论,侧重探讨影响私营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因素。鉴于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可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本文结合西方企业管理思想中的企业资源论和能力论对影响私营中小企业的因素分别进行探讨。 ...

中国私营中小企业成长的现实障碍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轨,促进了经济主体的活跃和财富来源的多样化。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的成长壮大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主要议题。在中国,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成长问题逐步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一、中国私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概况

在目前的经济体系中,私营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已经远远超乎了社会大众和经济学家们的预料。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南巡讲话”和“十四大”以来,政府逐步对私营企业给予法律上的认可,从放宽市场准入、实施公平待遇、改善金融服务、加大财税支持、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政策支持。目前,私营企业在中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截至2007年6月底,私营企业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增长,达到了520.5万户,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59.4%,比上年底增加22.4万户,增幅达4.5%,成为支持社会发展和财富积累的重要源泉。同时,私营企业的效益和社会贡献进一步增长。2006年,规模以上私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为15547亿元,同比增长24.4%,位居各类型工业企业增加值之首,其利润总额为2948亿元,比上年增长43.6%。2006年私营企业税收总额3495.2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重为9.28%,在扩大对外贸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城镇居民就业方面,私营企业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但是,中国私营企业平均规模较小,企业就业人员数低于19人的企业超过全部私营企业的70%,近40%的私营企业员工不超过7人。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中国私营企业就业人员素质低于全部企业就业人员整体水平,成本费用利润率、人均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均低于全部企业的平均水平。大多数私营企业资金融通困难,人均劳动生产率低,产业利润严重下降,产品主体技术依靠国外,市场则主要依靠国内,企业产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内部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外部竞争环境迅速恶化,使得中国私营中小企业的寿命比较短暂,社会认同度不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私营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难题。

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各国对企业发展问题的重视,使得企业成长成为广为企业经营人员、政府官员和经济管理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系统的理论用以指导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成长理论最早在西方进行研究,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内容。1931年,法国经济学家吉布莱特(Gibrat)对企业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这一研究开创了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先河,将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引入到微观的企业发展和中观的产业结构的结合性研究之中。他的开创性研究认为,企业成长是一个随机过程,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如此复杂以至于无法对其进行准确地预测和把握。在他的研究基础上,后来的经济学家开始从各个角度寻找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研究成果在多个角度得到了拓展,逐步形成了系统而多样化的企业成长理论。

本文对私营中小企业发展障碍的研究也遵循吉布莱特的研究结论,侧重探讨影响私营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因素。鉴于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可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本文结合西方企业管理思想中的企业资源论和能力论对影响私营中小企业的因素分别进行探讨。

二、内部不利因素的痼疾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困难

随着私营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人们对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给予了广泛的关注,从众多方面为其成长壮大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在私营中小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方面,就实际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的私营企业中约80%-90%为家族企业(储小平,2000),而私营企业内部利益冲突和管理效率的低下使得这一管理模式似乎成为众矢之的。事实上,世界范围内家族企业的比例与中国国内的情况大体相当,在全球500强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是家族企业并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家族治理结构在降低管理成本和风险、保障信息顺畅和决策的科学性方面得到了许多公司的青睐,但是家族式管理与中国私营中小企业的联姻在中国却在许多方面遭到了各界的批评。牛卫平和罗头军(2006)认为中国私营中小企业的单边性企业治理结构权力过分集中,决策的主观性大,增加了企业各方面的经营风险;在利益分配上过分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忽视了员工的利益,可能导致企业内部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严重不对称,不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本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营绩效的提高;基于家族关系的人力资源管理使得对外来人才的吸纳比较困难,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企业利益与家族利益之间的矛盾往往加剧了企业的发展困境,可能使企业面临分崩离析的结局。

从企业治理结构的演进路径来看,根据现代产权经济学关于企业的契约理论,企业所有权制度安排并不存在唯一或单一的不变定式,在人力资本非常稀缺和重要的情况下,私营企业极有可能突破家族控制,向其他治理结构演进。这意味着在人力资源愈加重要的现代经济中,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必然要被现代管理模式替代,在企业治理结构中逐步引入委托一机制是企业发展的结果。但是目前中国私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显然缺乏引导治理结构改善的条件。企业引进外部管理人才的过程必然牵涉控制权的重新配置,企业主与外来的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一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弥补信息不对称的成本的高低。由于中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委托一制度,人行业从业制度的缺乏和自律的缺失,激发了人的投机行为,增加了企业监管的风险和成本;同时私营企业的所有者为了激励人为企业效力,必须支付较高的报酬。经过家族式管理和委托一两种治理结构的比较后,企业更多地选择了前者,这也是长期以来这种治理结构无法迅速向其他结构演进、私营中小企业难以向现代企业转变的原因。因此,目前中国真正建立起委托一关系的私营企业为数尚少,大多数企业仍是高度集权经营的家族企业,即使是已经上市的私营企业也保留着家族专权的企业治理结构。大多数经营权、管理权、决策权都高度集中在企业所有人手中,重要管理职务都由家族成员担任。这种管理模式也许在企业创建初期具有凝聚性和稳定性,但是往往随着企业的成长会出现管理低效率的问题。在未来,进一步健全私营中小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困难的问题。

(二)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与其他所有制类型的企业相比,私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目标大多数是短期性的,企业的重要资源短期内向盈利最好的部门倾斜,并随着各行业利润率的变化而流动。企业对短期利益的追逐使所有者们难以关注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造成内部管理的混乱。

私营中小企业管理的主要缺失在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突出,员工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流失问题严

重。目前,私营企业的人才流失率超过了60%,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流失率也相当高。过高的员工流失率,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并将最终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熊勇清和杨羚(2006)指出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的沟通机制、薪酬制度、晋升制度、内在满意、组织承诺等因素与员工流失之间有高度的负相关关系。

尽管大多数私营中小企业对家族外的员工采用聘用制,但是在用人制度上极不规范:员工进人企业时不订立劳动合同、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低、员工上岗缺乏必要的培训、基本的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不完善。这些不规范的选聘制度在私营中小企业中相当普遍,直接影响了员工素质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在私营中小企业内部,出于强化员工忠诚度的考虑,大部分私营企业建立了绝对服从老板命令的管理方式,员工与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直接联系渠道较少,员工对企业的各种观点和态度通过其他人转达给老板,而集权的管理使老板疲于应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无暇顾及企业内部的沟通协调,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发展期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经济互利基础上的短期结合,不稳定的因素很多,其中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薪酬制度的不合理和欠公平往往成为员工高流失率的首要诱因。许多私营中小企业不以员工工作绩效和贡献作为薪酬制度的基础,血缘关系、从业时间往往附着在薪酬上造成员工待遇的不公平,引起员工心理上的不平衡和工作情绪的波动,从而导致员工的流失。同时,私营中小企业在竞争激励机制上的不公平也加剧了员工的流失,晋职加薪机会的不均等使得能力强的外部人才在企业内难以人尽其才,更容易出现高素质人才流失的现象。

私营中小企业的所有者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他们身处与外聘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双重矛盾中。首先,私营企业的所有者对外聘的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期望,集权式的管理使所有者在管理权放权问题上摇摆不定,总是试图最大限度地保留自己的管理权力;在所有者与外聘管理人员的博弈中,一方面所有者对职业经理人的期望常常高于经理人对企业的期望,这直接导致双方在信任和沟通上的隔阂,降低了组织的效率,另一方面职业经理人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往往担负着某一部门的领导重任,客观上要求他们在企业内部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但是作为企业所有者的老板过于在乎自己的权威,往往使得职业经理人的领导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其次,所有者与一般雇员之间在利润分享上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目前在许多私营中小企业中,雇员劳动时间长、加班报酬低、工作条件较差,雇员创造的超额利润在私营企业所有者和雇员之间的分配矛盾是当前劳资纠纷中的主要问题。

内部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混乱局面直接影响了私营中小企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不利于企业产能的发挥,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资源障碍。

(三)企业发展缺乏科学的经营战略和理念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科学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能促进组织明确自己的目标,凝聚组织的力量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是目前私营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一个显著问题是企业缺乏科学的经营战略。从中小企业的发展来看,大多数企业经历了从专业化生产到多元化、国际化经营的道路。成功的私营中小企业在早期专业化生产的过程中已经制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步骤,并在以后的发展尝试中逐步实现自己的经营战略。但是中国许多私营中小企业的创建主要是瞄准了市场的商机,专门生产利润率高的产品,创建之初缺乏发展的长期目标和规划,其行为呈现明显的短期性特征,不可能引导企业向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经营方向上发展,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寿命不长。

源于科学经营战略的缺乏,私营企业的经营理念也相当匮乏,短期性的经营目标不可能引导企业构建成熟的经营思路,因此企业漠视员工个人的发展。缺乏人文关爱,无视技术创新,企业缺乏核心文化来凝聚员工。

(四)企业的整体资源观不强、能耗高

企业组织要想达到自己的企业目标,必须尽力弥补资源矩阵的短边,尽可能充分利用组织内部的资源。中国私营中小企业在资源方面的问题不仅表现为重要资源的缺乏,还表现为整体资源观念不强烈。企业重视实物资本,忽视人力资本和无形资本,将自己的资源定位侧重于货币资本的积累和融通以及必要技术和工艺流程的获得,不重视作为企业最活跃资源的人力资本的作用,企业的重要员工由存在血缘和亲属关系的人员组成,外用选聘制度极不合理,用人制度不规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漏洞大。此外,企业也不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对于商标、商业秘密的潜在价值认识不够,资源保护措施不健全。

在资源观念不足的同时,中国中小企业的能源消耗大、效率低。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以及中小企业的增多,中小企业的能耗问题也同样出现明显的增长态势。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中小企业能源消耗量占全部工业能源消耗量的50%左右,处于较高的能耗水平。从增长的途经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是通过资源和能源的数量扩张实现的,离集约型增长科学发展方式相去甚远。这既与宏观经济中能源的价格不合理,中小企业的发展待遇不公平相关,也与企业内部产品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不足有关。在未来,随着中国能源价格的调整和国际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中小企业减少能源消耗的问题将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筹码。

三、外部环境恶化

(一)直接生产成本迅速上升

近几年中国私营中小企业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宏观经济变化引发了社会资源的价格波动,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通过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与交流引导了资源价格的波动,劳动力、土地等丰裕资源的报酬上升,反映在私营企业的生产中就是直接生产成本的迅速上升。从中国私营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私营中小企业投资的主要方向。随着工资的上涨,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会增加。张衍阁(2007)对120家中国私营企业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企业2006年的成本上升了5%-15%,47.6%的企业预期2007年企业的成本还会增加。而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61.9%的企业归为员工工资的增加。为了找到足够的劳动力,企业只有支付更多的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等,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此外,土地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也推动了私营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的高通胀使得短期内的生产成本无望回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利润率极低。

(二)政府支持政策缺乏

从中国私营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为其解除了快速成长的障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私营中小企业的壮大。但是从根本上说,

政府的宏观政策只为私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保证,并未对其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林毅夫(2001)指出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障碍是金融支持严重不足。大多数私营中小企业是由私人投资创立的,企业扩大产能、加强技术研发、促进内部管理优化以及构建营销渠道,都需要进行资金融通,但是目前的融资体系使得私营中小企业很难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源。小型单笔贷款的高额交易成本和审核成本、发展不健全的中小银行和担保业,成为私营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的致命。根据瑞银证券研究部的估算,在中国银行贷款流向中,国有企业掠走了70%以上的份额,其他企业仅获得24%的比例,私营中小企业的比例更低。金融市场的发展使上市融资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途径,但是对于大多数资金需求量较小的中小企业来说,上市的交易成本和信息公开的成本使上市融资成为不可行的途径。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的调查表明,中小企业股票融资仅占其国内融资总量的1%左右。国内私营中小企业开始将注意力转向社会风险资金的募集上,对于回报率较高的高新技术行业的中小企业来说,这种途径还是可行的,但是对于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的普通制造业企业来说,吸引高风险、高回报的风险投资仍然比较困难。因此,从总体上看,私营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政府对私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中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引导下,政府集中扶持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对私营中小企业的研发活动投入不够,企业只能依靠自己有限的力量进行研发,在利润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这些企业的研发活动常常停滞不前。此外,政府政策在税收、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也成为私营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障碍。

(三)入世后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

在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国际化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私营中小企业成长的不利影响还表现在企业凭借自身的力量和资源无法抵制国际化的剧烈冲击。

中国政府积极履行“入世”承诺,放松外资进入中国的限制,市场也将进一步开放。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信息网络迅速建立,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特征日益明显,企业所处的国际竞争环境更加动荡。大量的对外直接投资涌向私营中小企业大量存在的中国制造业,虽然国际资本的进入为国内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合理化和技术研发提供了较大的动力,但是跨国公司凭借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给资金有限、技术落后、管理混乱的中国私营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外资企业的进入也打破了私营企业原有的竞争格局,使得行业内的竞争空前加剧,企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而外资企业往往凭借它们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从总体上看,我国私营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的增加,中国企业与国际金融接触日益增加,而国际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又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不仅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增加了中国企业经营决策的风险。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诱发的金融动荡迅速在全球蔓延,不仅造成美国国内房地产业的衰退和通胀危机,导致债券和股票市场的震荡,并最终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还严重地冲击了其他国家的金融业,对各国宏观调控和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到目前为止,由于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波及其他金融领域,全球主要股市持续大幅下跌。欧洲为抵制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流动性危机,不得不向市场紧急投放大量欧元现金,以平抑不断飙升的拆借利率,并采取了一系列强硬的行政措施积极缩小不利影响。日本股市也遭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牵连,政府为稳定金融市场向日本银行业注入可大量资金。在中国,由于国内的金融系统相对独立、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不可完全自由兑换,次贷危机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但是间接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首先,中国经济对外贸依存度特别是出口依存度很高,而中国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2006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全部的出口的50%左右。次贷危机直接抑制美国个人消费的增长,使美国的经济前景更加扑朔迷离,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加剧中国中小企业的贸易环境的恶化,再加上人民币持续走高,中国中小企业的出口业绩会下降。同时,在次贷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影响下,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国内的不确定性增加,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增加了额外的风险成本。

面对国际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中国私营中小企业很难凭借自己的实力战胜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在政府扶持力度有限的情况下,企业的发展空间非常有限。

(四)出易成本增加

从中国私营中小企业的市场分布来看,企业过于依赖国内市场需求,国际市场的开发能力明显欠缺。在私营中小企业的主要进出口商品中,居主导地位的是低附加值且品种单一的纺织品、玩具、家具、小型电子产品及其附件,以及小礼品、小五金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有相当一部分私营中小企业的涉外业务主要是来料加工或来样加工,位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贸易额小、竞争力差、利润不高,易受国外市场因素的主导。因此从整体上来说,中国私营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最近几年宏观经济改革中的新问题以及国际贸易的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企业的贸易成本。

1、人民币不断升值直接造成出口成本迅速增加

从理论上说,在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前提下,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有利于制成品出口结构的优化,不过这种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相对出口额的减少的基础上。但是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状况,要在短期内迅速减少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几乎是行不通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许多国内私营中小企业经过长期的专业化发展以后,国际化发展思路呼之欲出,不少企业已经积极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国际化探索。作为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有限的中小型企业,产品出口是这些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优先选择,他们克服了贸易中的各种风险,针对国际市场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开发了自己的产能,但是人民币升值造成了企业出口成本的增加,使汇率风险成为考验私营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大障碍。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到目前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约为14%,直接导致了企业外贸出口成本的增加,对一向采取价格竞争的中国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侵蚀了薄利多销战略微小的盈利空间,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由于升值导致成本及价格的上升,一部分对价格敏感的出口需求迅速萎缩,客商减少。大多数中小业应对人民币汇率上调的措施是试图提价,但由不同产品或行业的成本结构及竞争程度有差别,企业在提价的幅度及难易上也有不同。企业一方面

要面对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同业的竞争,必须在两者间寻找平衡。人民币升值对不同技术水平的企业及不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对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的产品和依靠价格竞争出口的中小企业,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更大。一些传统产品由于款式、技术含量不占优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因,价格难随人民币升值而上升,大都只能减价促销。一些商品虽然成交价格上升,但成交量却大幅滑落。

另一方面,美元贬值继续推动全球能源价格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扬,造成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的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并最终带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从全球来看,美元贬值带来的经济通胀在逐步蔓延。

2、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了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积极性

近年来,形形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外贸的快速健康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国外企业对中国出口企业的“业常常落入国外竞争对手和政府事先准备好的陷阱,在恶性循环的泥沼中难以自拔。”

(五)企业发展的技术性难题增加

相对于企业发展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这里所说的技术性难题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引起的企业外部发展环境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技术的外溢性引起的企业交易成本的增加,例如现代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企业发展带来的交流沟通问题。目前科技的外溢性已经使传统的企业经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先进的科技在带给企业更多便利的同时,也为私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加了新的技术性难题。

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使得产品技术趋向于专业化和标准化,行业内一系列的技术标准逐步形成并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对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中国私营中小企业来说,这些技术标准本身就可能成为企业的进入壁垒,加剧企业不利的竞争地位。另一方面,私营中小企业的技术性难题还表现为他们难以适应现代管理方法的运用。在现代通讯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和营销活动得到了改进,电子商务直接支撑了企业内外信息的交流,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但是对于许多私营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内部数据库的建设成本比较高,信息传递的时间长,无法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

除了上述的企业发展内外部因素以外,中国私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其他的问题,例如国内各类市场特别是要素市场发育不健全影响了企业的要素质量,中小企业过于依赖国内需求导致恶性竞争,国内对私营中小企业提供的无形资产保护体制不健全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四、私营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私营中小企业是在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中自主产生和逐步壮大的。中国私营中小企业成长的历史表明,市场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唯一动因和机遇,而政府在这一领域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尽管近年来,特别是十五大以来,私营中小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企业发展的宏观外部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产权保护、经营自由等得到了法律的支持;金融市场中小企业创业板的推出,为一大批私营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但是促进中小私营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尚未落到实处,企业在融资、市场待遇、发展机遇等一系列外部环境上的压力仍然相当大,政府扶持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在一定时期仍将成为私营中小企业积极关注和争取的热点。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法规的完善以及中国社会对私营中小企业的重新认识,企业也逐渐认识到自身经营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并在融资方式、内部管理、生产结构等一系列经营活动中进行了大胆创新。在内部治理结构上,私营企业逐步向现代管理制度迈进,以寻找现代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与中国传统管理理念之间的完美结合点,经营行为也开始由短期化向投资行为长期化转轨并向科技型方向发展,并积极促进企业实行专业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特别是在中国江浙的私营中小型企业中,由于中小企业诞生的历史相对悠久,企业发展可利用的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优越,经营思想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其他地区私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典范。例如,企业在产权制度上进行了合理化建设,大胆地引用外部人才,克服家族制的不利影响和内部经营管理的混乱。在融资上,还创造了“人才资本出资”的新方式,人才资本的参股不仅使知识、技能可以入股,而且使经验也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作价出资入股,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这项新的举措将使企业贷款融资更加便利,并使企业更加尊重和体现科技人员的价值,便于人才特别是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和聚集。这种融资方式的优越性吸引了众多的中小企业纷纷仿效,甚至中部地区的中小企业也借鉴了这种方法,2007年,湖北省的光谷就在充分释放湖北地区巨大科教能量的基础上,大胆地借鉴上海浦东、温州、宁波等地的“人力资本出资”,并计划于2008年继续推行。

在私营中小企业以开放的视角积极进行内部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以及东方经营思想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影响:计划经济思路下形成的企业经营目标和产品结构短时期内很难迅速调整;专制型的东方管理思想难以指导企业建设出西方式的充满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市场条件的剧烈变动使企业的发展战略难以实现而造成了经营目标的短期化;企业家素质的缺乏使企业的经营相对比较狭隘。这些问题都是现代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不可回避的困境,也是中国私营中小型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未来的中国私营中小企业如果能克服上述种种制约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和风格,那么它将能够发挥出巨大的潜力,既推动自身的成长,又为中国社会的各方面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

上一篇:受益主体不明确的禁止开发区域利益补偿研究 下一篇: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