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流程的具体运作分析

时间:2022-10-08 01:12:13

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流程的具体运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120-02

摘 要 本文以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流程的具体运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的目标,然后总结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最后提出了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流程的措施。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原则 措施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内部控制存在的基础,也是建立内部控制框架、评价内部控制的指导性参照物。要建立满足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首先就必须确定其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按照我国《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一基本规范》的内容,包括: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

内部会计控制的总体目标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进而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内部控制的总目标对具体目标具有指导性作用,具体目标是总体目标在企业各项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保证总目标实现的具体要求。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业务记录、会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确保业务记录、会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又是企业内部控制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企业信息包括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其中会计信息是通过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的记录、汇总、报告等手段实现对企业经营责任落实、对企业财产及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能。会计和会计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会计及会计资料的内部控制本质。因此,确保业务记录、会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

2.保证资产和记录的安全,防止错误和舞弊,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贪污、挪用等舞弊行为是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资产是企业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特别是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存货等变现性较强的资产,很容易被挪用和盗窃。同样,各项业务活动记录(包括统计计量、会计记录等)也很容易被篡改、删除及损毁。因此,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将货币资金、原材料、固定资产、成品等资产的请购、审批、采购、校验、入库、入账、保管、领用、出账等业务,分别授权会计、出纳、经办、审批、验收、保管等不同人员办理,并进行监督、控制,这些程序在一定程度上既能够有效的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的贪污盗窃和损坏浪费,又能够防止凭证、账簿、报告等会计记录和计划统计等其他核算资料丢失、损毁或被篡改。

3.规范企业的各项活动,遵守法律规章制度,确保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依据,遵守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各项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通过内部控制规定企业必须遵循的政策和程序,并有效地实施这些政策和程序,可以保证企业各项活动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促使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合理合法、手段方法科学正当、无违法违规行为,各项活动的效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效益性和前瞻性,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规定,各单位建立并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应当遵循六项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

2.有效性原则

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

3.全面性原则

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4.内部牵制原则

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5.成本效益原则

即: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成本达到最佳控制效益。内部控制的任何分工、审核、制衡,都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如果分工和制衡的成本高于效益,则不应当采用该项控制。如果一些控制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对整个企业来讲,如果不采用该项控制,则会造成重大损失,则要实施该项控制;

6.适用性原则

即:内部会计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当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时,原来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企业应当适时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评估,不断采取补救措施,使得内部会计控制适应企业的需要。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才会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真正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

三、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流程的措施

1.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

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运作过程中,内部审计监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的主要过程是查明问题、对照标准、找出差距、分析可能、提出措施、监督纠正。就内部控制而言内部审计人员具有极其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内部审计人员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实施的主要力量。在企业中,内部审计在帮助企业有效地达到预期控制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因为内部审计人员对本单位的情况比较熟悉,它通过调查、测试、分析进行系统评价,及时找出可能或已经发生的浪费、损失、非授权使用或、营私舞弊等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或漏洞,提出相应的改进和补救措施。

2.加强群众的监督

除审计监督以外,群众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实行群众监督制度是民主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它主要是指内部职工群众自己所进行的内部控制,如:职工代表大会、政务、财务公开、成立经济监督委员会、财务大检查等。

此外,每个单位或部门对所制订的内部控制执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自我评估,也是一种监督过程。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

3.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体系,提高执行效果

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和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其整体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公司建立了越级申诉的制度,员工对工作中所遇到的诸如制度执行不力等情况,可以直接向总经理申诉,尽量缩短该类信息的汇报途径,以期能使问题尽快解决。

4.对内部控制执行结果进行定期考核与激励

企业控制活动中很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约束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去考核、去检查或者说没有认真的去考核、去检查,而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其执行效果可想而知。无论我们的制度多么先进、多么完备,在没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给予相应的处分,并与职务挂钩。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控制度的目的。

在内部控制的实际运作中,除了传统的约束监督方法之外,还实行了激励控制方法,把控制由事后控制进一步推进为事前控制。其中就包括了以下几种激励控制:

(1)荣誉激励

对于公司管理者而言,一般非常注重自己长期职业生涯的声誉。良好的职业声誉,一方面是声誉或荣誉激励,使经营者获得社会的赞誉,从而产生成就感和心理满足感。声誉、荣誉及地位是激励管理者努力工作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声誉、荣誉及地位等意味着未来的货币收入.经营者追求货币收入最大化是一种长期的行为,现期货币收入和声誉之间有着替代关系,经理人员过去工作的良好声誉可能使他获得较高的现期或未来收入,差的声誉则可能使他获得较低的未来收入。从而就会对公司的高层经营人员产生一种“隐形”的约束,因此荣誉激励可以说是对高层经营人员有良好的控制效果的内部控制手段。

(2)职务升迁激励

这种控制方法主要采取对员工提供较好的发展前途,特别是对那些为公司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职员除了对其进行物质奖励还对其升职,使其觉得在公司里只要努力工作就会有更好的发展,从而对其行为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3)物质激励

公司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执行制度严格,符合要求的员工可以考虑物质上的激励。

5.强化外部的监督作用,促进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

强化外部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传统意义上说,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主要应依赖于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但种种原因使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因此在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提高内部审计地位的同时,还必须借助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力量。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应统一协调,合理分工,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应注重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威慑力。同时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注册会计师由于其地位特殊,能以第三者的身份独立、客观、公正地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审,有利于监督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疏漏和薄弱环节。

6.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只有公司员工认可企业,并有与公司共同发展的愿望,才能为企业着想,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抵制各种不良风气。企业可以制定非常严密的各种制度,但是都是需要人们共同遵守才能发挥效力,否则,只是纸上谈兵,不会产生作用。所以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之真正发挥控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晓燕.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企业活力.2005.1:60-61.

[2]李福学.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商业时代.2005.3:23-24.

[3]冯均科.不同产权结构下内部控制效率的研究.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01:156-160.

上一篇:基于顾客价值的品牌竞争 下一篇:对我国酒类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