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分析

时间:2022-10-08 10:54:45

高职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IT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企业对IT人才的大量需求。本文对我国目前IT服务外包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培养符合IT服务外包职业标准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专业与产业链无缝对接,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对提高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对口率具有提示意义。

【关键词】服务外包 “订单式”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050-02

21世纪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IT产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IT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企业对IT人才的大量需求。

一 中国IT服务外包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中国IT服务外包产业人力资源现状

首先,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总量与服务外包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人才缺口巨大,且目前国内的IT与信息服务业销售额达到万亿元,从业人员需要700万的开发人员队伍。而现今国内企业现有的专业IT技术开发人员只有约200万人,IT人才缺口巨大,供不应求。

据《重庆时报》报道,2009年8月,仅惠普公司就向2010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发出了200名IT人才岗位邀请。预计将在2012年全面投产的惠普外销项目,仅白领职位的缺口就达约1万人。而今后五年内,整个IT行业更将新增70万人才需求。

其次,从人力资源层次上看,低端人才较多,中、高端人才较少。据劳动保障部统计,国内120万软件从业人员中,能担当软件测试职位的不超过5万人,有三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不到3万人,有五年经验的不到1万人,而与之对应的是,国内30万的软件测试人才需求缺口正以每年20% 的速度递增。

2.IT服务外包产业面临的机遇

首先,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未来几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仍将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据麦肯锡预测,到2020年,全球潜在市场需求为1.65~1.8万亿美元;据IDC预计,到2011年,全球离岸外包的支出将达到6722亿美元。

其次,政府推动力度越来越大。2010年4月,国务院《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复函》(国办函〔2010〕69号)实施;2010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65号)实施;2011年1月,《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实施。

3.IT服务外包产业面临的挑战

从事服务外包行业的人都能深刻地体会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做大规模、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很多服务外包企业采用内部培训方式,将人才培养纳入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据统计,近七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每年以28.23%的速度递增,然而IT服务外包企业却又为招聘不到合适的服务外包人才而头痛。因为毕业生中能达到IT服务外包企业人才标准的不到10%。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教育体制与企业之间相对独立,校企没有形成良好的人才需求与培养互动生态圈,同时,学科式的课程体系又落后于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加之学校普遍侧重理论考试成绩而弱化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从而造成IT服务外包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学校又有大量IT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的现象。

二 高职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

要解决高职IT服务外包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难题,需要对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化改革。笔者根据

走访企业调研及自己的体会认为,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于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及企业自身都有益处。

1.“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中产生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根据培养对象今后确定的工作岗位需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订单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与企业共同开发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有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高职院校未能理解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真正内涵,导致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订单”培养的学生职业素养不高,心态不稳定;校企合作“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相应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2.改革“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针对现实问题,只有面对现状,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才能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促进高职教育稳步发展。

第一,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为基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订单培养方案还不健全或不完善,甚至还存在着以“学科学习为核心”的标准来制订课程体系,与以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初衷背向而驰,使“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流于形式,停滞不前。

针对高职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可主要分为五个阶段(见右图),具体实施步骤为:学生入学时向其介绍三年中的学习内容与特色,分在校内和校外进行理论学习和项目实训。第一年完成部分计算机课程和全部非专业课学习。第二年完成全部计算机课程和项目实战。学习内容为主流IT行业技术、职业素质综合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具有更强的就业核心能力。熟练掌握企业真实项目开发流程和工作规范,缩短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技术落差。学生最终完成企业案例实训,达到企业用人水平,进行相应职业资格认证。第三年进入企业实习阶段和入职企业阶段。

第二,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职业素养教育与培养应作为整个高职学习教育的重要位置。一方面,学生在入学后就要开设职业认知、社会实践、企业实践等方面的实践环节,锻炼学生的沟通与交际能力;另一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尽量做到模拟真实企业环境,使学生体会到真实的工作规范与流程。此外,以“请进来”模式,引入企业能工巧匠,既可以将最新、最流行的技术带入到实训教学中,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又可以使学生了解成为一个职业人要具备的职业素养有哪些,使其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养成。

上一篇:普通高校通识教育问题探究 下一篇:运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