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价值对青年教育的意义

时间:2022-10-08 08:48:21

道德价值对青年教育的意义

作者:吉侯嫫阿华 单位:西南民族学院社科部

彝族传统道德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其脱胎于原始社会,成熟于奴隶社会。在几千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彝族人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彝族的思想观念及言行都根深蒂固地受其价值的制约和影响,即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彝族传统道德对彝族青年的成长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探讨彝族传统道德在青年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一、彝族传统道德的内容

纵观彝族的传统道德,可以看出彝族无论在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生活中都有着较为丰富的道德实践活动和道德传统。

(一)遵从家支

遵从家支被彝族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信念。家支是以父系血缘为基础,由父子连名制的谱系为纽带而联结起来的政治伦理性组织。彝族伦理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家支为单位,所有社会组织都以家支为中心,如格言“根靠的是树木,人靠的是家支”,“蛤蟆生存靠水塘,猴子生存靠树林,人类生存靠亲友,彝族生存靠家支”。家支内除共同祭祀外,彼此间有义务互相资助、保护,遇有人困难,家支内其他人要给予救济,绝不让其沦为乞丐。如家支成员杀人或被杀,家支就要视其情况,或为其赎罪,或为其血亲复仇等。但如果你违背了家支的法规,也将受到家支的严励惩罚。彝族有格言:“想家支想得流泪,怕家支怕得发抖”可见,在凉山奴隶社会中,各阶级都力图依靠家支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进而维护家支、依靠家支来保障自己的利益,并把这视为重要的道德观念。

(二)尊敬长者

由家支衍射出来的道德价值观中,首先是尊敬老者的价值观。彝族社会以“苏易”为中心,强调晚辈对长者的服从。在彝族心目中,只有到了一定年龄,德才兼备,顾全大局,为了整个家支的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促进群体联系的人才配称为“苏易”。彝族社会由于通过血亲凝聚而成的家支制给“苏易”以特权,所以“苏易”的地位一经形成就不可能再动摇。为了维护家支制,彝族的一切言行都必须符合尊敬“苏易”这一中心,如格言所说:“飞鸟不可无鹰统管,群兽不可无虎统管,人间不可无君长”。彝族路上遇到老者,须下马侍立,长者入室,须让其上座,这种以老者为中心,强调晚辈对老者的尊重、孝道,以达到以老为之,老少和睦的道德价值观,千百年来,就是彝族社会维系整个民族的纽带。

(三)团结友爱

在彝族的道德范畴中,人与人的友好相处、遵守礼节、为人真诚、殷勤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彝族格言:“黑心讨厌者,到处是敌人;懂礼卓识者,到处是朋友”。由于生存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经验,彝族人民的团结友爱不断得到强化并形成了彝族社会淳朴善良的道德风尚,这方面彝族的格言也很多,如:“不会处事的朋友变敌人,会处事的敌人变朋友”、“忠实跟亲戚,亲戚尊重我;忠实跟家族,家族尊重我;忠实跟朋友,朋友就爱我”。从这些格言,我们可以看出彝族对朋友间真诚、友好相处的重视,以及交往中重感情、讲义气等。这些对于一个民族的团结、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四)勤劳节俭,吃苦耐劳彝族人民居住在高寒地区,自然条件差。正是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彝族人民养成了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习惯和道德风尚。如格言所说:“头年不耕作,二年显饿相”,“劳动不出汗、籽粒不饱满”,“善于除灵驱鬼,疾病压不倒;善于管理事物,纠纷压不倒;善于耕种放牧,天荒压不倒”。这些格言都表现了彝族人民在贫困的生活和险恶的环境中,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的性格。彝族人民认为,只有勤劳才能有收获,才能取得生存的物质资料,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勤劳勇敢历来受到人们的赞美,而那些贪图利益,好吃懒做的人则要受到嘲弄和鞭苔。

二、彝族传统道德的功能

彝族传统道德在彝族人民的道德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彝族传统道德之所以一代一代能够传下去,这与彝族的道德功能有很大的关系。笔者认为彝族传统道德在彝族社会中有教育的功能、维护家支行为准则的功能、凝聚力的功能等。彝族传统道德的这些功能,在彝族社会起到了帮助人们分清善恶,追求真善美,稳定彝族社会的重要作用。

(一)教育功能

彝族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教育功能,通过道德教育,使青年一代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彝族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让小孩背诵家谱祭祀祖先,给小孩讲英雄故事,神话、传统等等。英雄人物的故事主要是讲本民族英雄人物的仗义、勇敢、正直;神话故事主要讲支格阿龙的聪明、智慧、勇敢。二是通过祭祀活动进行道德教育。祭祀活动是一种宗教活动,通过祭祀活动歌颂自己祖先的丰功伟绩,宣扬祖德、传播祖名。三是通过婚丧嫁娶和其他大型活动。这种场合往往是各家支竞赛的机会,谁能把家支谱系和祖先的业绩讲得系统、生动、娓娓动听,他就会被认为是聪明的,而倍受人们的尊敬。彝族在解放前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对青年的教育,就是通过以上形式进行从而达到对青年一代实施道德教育的目的。

(二)维护家支行为准则的功能

彝族特别强调对社会道德与行为标准的遵守与维护,可以说,这是达到一个家支、一个社会有序的先决条件,也可以说是家支和社会的有力支柱。如果谁违反了家支的道德规范,如娶了不同等级的女子,或嫁了不同等级的男子,做了有辱家族的事,偷窃、杀人等等,都将受到家支的严厉惩罚。彝族在祭祀祖先、家支大会以及“德古”调解纠纷时,常常讲述祖先的道德规范,而这些道德规范,对每个彝族青年来讲许多都是能倒背如流的。每个人都明白,如果违反了这些道德规范,轻的受到谴责、赔偿,重的开除家支,甚至处死。但每个人也都明白,只要遵守家支的道德规范,就是沦为乞丐,家支也不会抛弃你。你若有困难,家支就给予帮助;受欺侮,家支会为你报仇。可见彝族传统道德是着重个人与家支双方相互联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维护家支利益的途径。

(三)凝聚力的功能

彝族格言:“亲家听到就跑,家支听到就来”。正是在这种道德规范的教育下,无论走到何处,彝族认同的就是家支。彝族家支由众多个体家支构成,作为一个以父亲血缘为纽带,并以一定血缘关系为连接的共同体,彼此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血浓于水的亲情,所以每个家支成员都会自觉地站在家支的立场上,维护家支的利益,无论在生产还是在生活方面,家支内部都共同协作,团结互助,以保持本家支的延续和发展。如果家支里有人死亡,只要是本家支的,再远他都会主动来帮你料理后事。如果你出现人命案,或急需一笔钱,即使是陌生人,只要是本家支的,他都会慷慨解囊,资助你。在彝族传统道德中,他帮助你,他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是他作为家族一员的责任。如果你到了异地,只要能背熟家谱,指出自己在这一血缘链条中所处的环节,并让对方相信,你们是同一家族的,他就会杀猪宰羊,热情款待你一番。

三、彝族传统道德对彝族青年一代的影响

在彝族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看待彝族传统道德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有许多彝族青年认为,彝族传统道德中,陈旧的东西太多,应完全抛弃,因为它压抑了彝族现代化腾飞的翅膀。更多的彝族青年则认为,对于传统的东西应一分为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纵观彝族传统道德,我们不难看出,对整个彝族社会起稳定、支柱作用的彝族传统道德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有其积极的一面,当然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积极的方面 主要是彝族以家支为中心,倡扬服从家支的道德观念,在彝族历史上对于维护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这种道德观念影响下,彝族人民重人情、亲故里、团结友爱、尊老敬长、吃苦耐劳。即使在今天,彝族人民这种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世代相传的美德仍然深深地影响着青年一代,构成了当今一代彝族青年随和、忍让、宽容的民族性格和积极向上、不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同时也使彝族青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仍然保持着亲密团结、互助互济的集体主义道德情操。这一切都为彝族地区的腾飞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许多来自农村的彝族大学生谈到:他之所以能读大学,主要是靠家支的支助;如果没有家支,家里经济能力差,就不可能念上大学。不足方面 由于彝族过分以家支为中心,什么都必须服从家支的道德观念,这对彝族青年的发展有许多不利方面:

1.以家支为中心的道德观,使有的青年产生对家支的过分依赖感,并养成一种听命于家支的观念。这种道德观念,通过社会舆论、个体内心信念以及习惯来干涉青年行为,使青年淡化自我意识,维护家支利益。其结果是有的彝族青年,为了家支的利益,置生命于不顾,打架斗殴,影响了社会治安。还有的青年,为了家支的利益,不得不娶或嫁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等等。更有一些农村青年,在价值取向上以背家谱、讲祖宗三代的故事为荣耀,不学无术,走亲串户,游手好闲,从而缺乏面对现实、竞争求存、勤劳致富的意识。

2.过分对“苏易”的遵从,使彝族青年缺乏民主、平等以及开拓的意识。“唯君长之命是听”,使许多彝族青年一切听从长者,长者可以操纵和代替下一代作出决定。这种不平等的思想,影响了青年个性的成长,易使青年养成不图变革的惰性心理,对陈旧的东西不愿抛弃,对新事物难于接受。这种观念在农村使人们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饭靠粮食,穿衣靠羊子”的自然经济生活;而在城镇,“苏易”已不再是德高望重、谈古论今的老者,而是“领导”的代名词。有的彝族青年只愿做领导而不愿做学问,在他们眼中,仍旧是一个学有所长的专家不如一个乡长、县长。

3.家支包揽民事纠纷,影响民族团结家支的作用,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民事纠纷上貌似公平,实际上总要受等级观念的支配,并由此造成恃强凌弱、以众暴穷、唯家支是理的现象,许多家支执法人自身又带有较浓厚的等级观念;同时许多纠纷在有关部门解决后,还须经家支重新解决一次,社会才予承认。这种状况使许多无家支和小家支的人备受歧视,为了改变地位,于是他们便设法找家支,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团结。现在在民族院校,有的彝族同学进大学后就找家支,甚至依仗家支打群架,事发后不是让组织解决,而是靠家支自行解决。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交往,不利于团结。

综上所述,在彝族现代化的过程中,彝族传统道德中的积极因素是民族精神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应继承并发扬光大。但另一方面,彝族传统道德中的消极方面也严重阻碍了彝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对此,我们应帮助青年人认真分析,对不足的要加以批判和抛弃,使彝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在青年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一代彝族青年,进而促进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上一篇:乡村青年教育运用分析 下一篇:传统道德与青年教育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