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对策

时间:2022-10-08 08:01:03

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对策

【摘 要】感恩教育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构建和谐校园和落实高校教育发展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开展高校感恩教育应从教育理念、制度规定、主要渠道、沟通机制和个人修养等方面入手,立体覆盖,持之以恒,以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 新历史时期 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022-01

一 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营造浓郁的校园感恩文化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所在,是在大学自身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形成的激励、指导和规范大学生行为的价值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的独特气质。大学生的这种精神一旦形成就会渗透到各阶段成长的各种文化教育载体中,并在大学阶段各种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教育者在培养过程中应通过积极的向上心态、严格的管理制度、多样的文化活动等来营造良好的感恩文化。

二 感恩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抓手

1.强化教师在感恩教育中的榜样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开展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传授与渗透、积极的引导;另一方面教师自身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和对学生无私的关爱就是对大学生而言最好的感恩教育。英国心理学家彼得・麦克费尔等创立的体谅模式中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强调德育中的情感关怀、体谅和感情移入,推崇教育者的表率作用,这些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在学生感恩教育中教师的表率作用非常重要。所以,高校在开展感恩教育的同时,也应重视师德建设,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教育者的崇高形象。

2.促进大学生感恩意识要以党团建设为抓手

高校里除了课堂教学以外,通过一切党团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有更加丰富的实践方式,几乎在大学学习的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课堂。

第一,在各类专题教育中开展感恩教育。如新生入学教育。每年的8月和9月,是大一新生进入新的阶段和开始自己人生新起点的时候。此时大部分学生远离家乡、父母、亲朋独自在外求学,心理上存在一个“断奶期”。这时学校利用开学典礼、军训教育、专业教育和家长座谈等契机开展感恩教育,对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帮助。形势与政策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毕业生离校教育等都是开展感恩教育的良好契机。

第二,在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如举办感恩专题辩论、名人讲座等活动,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单位开展学雷锋活动,开展“寻找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等主题活动,增强党团员的奉献意识和感恩意识。既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又加强了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效果显著。

第三,在助学工作中开展感恩教育。目前,国家对大学生的资助力度逐年加大,高校辅导员和班级导师可有效地利用每年的奖、助、贷、减、免等资助政策,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如在评选之前先开感恩教育会,明确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列举学生中的先进事例,由此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知道国家的培养、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友的关爱,都是恩情,从而树立知恩图报,进而上升到报恩的意识。

3.重视在管理和服务中进行感恩教育

管理和服务是高校感恩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刚柔并济”的特点,用管理的强制性来规范人,用服务的渗透性来感化人,一方面,根据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心理和生理方面还尚未成熟,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管理上不可忽视。另一方面,由于服务活动的广泛性和实践性,使得服务的过程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较强的渗透性。

三 加强传统感恩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注重自我修养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学习也变得功利和浮躁,自身人文素质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缺失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所以,在这个更加崇尚个人奋斗的时代里,我们一定要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大学生们知道,科学技术知识固然重要,但离开了人文素质的渗透,“人将不人”,社会在向前发展,文化也需传承。只有将“致真知”与“致良知”有机地统一起来,大学生将来才能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之,处处都可以成为感恩教育的场所,时时都可以成为感恩教育的时机。新历史背景下,面对新问题、新挑战,高校教育者应转变观念,努力探索,通过德育教育的引导,使大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冯刚.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 推进高校德育创新与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7(1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3]祁欢.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J].教育探索,2009(3):111~112

上一篇:面向科研创新能力的本科创新实验班培养构想 下一篇:数字化校园与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