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看待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时间:2022-10-07 05:34:00

科学看待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摘 要】 科学社会主义在一百六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凯歌高奏的高潮阶段,也经历了发展低潮时期。

【关键词】 科学;看待;科学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01

一百六十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过高潮和低谷的犬牙交错,既有革命胜利后的喜悦和建设过程的巨大成功,也有挫折后的沉沦,同时又有磨难中的奋起,其丰富而深刻的经验教训已经积淀为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同错误思想的斗争中曲折前进的,其发展共有四次飞跃:

(1)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理论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通过《共产党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及其他科学社会主义著作,不仅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作了明确的回答和完整的表述,而且根据资本主义的矛盾冲突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实践,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构成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2)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二次飞跃是列宁主义的产生。列宁创造性地运用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揭示了俄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规律,率先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实体,使科学社会主义获得了崭新的内容.得到了巨大发展。从此,开始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阶段。

(3)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三次飞跃是思想的产生。以为代表的中同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应用于小国革命的实践,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市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丁思想。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间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成功地解决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丁作、关于党的建设等——系列基本问题,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世界社会主义体系时期的科学社会主义。

(4)社会主义理论的第四次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形成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现律等方面的重大创新性认识。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面对新的世纪、新的实践、新的任务,在总结发展经验,分析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提比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现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这些思想的积累和升华。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和壮大都不会一帆风顺,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古今中外概其能外,社会丰义的发展也是如此。社会主义制度是与旧的社会制度和传统腐朽观念的决裂,必然受到被剥夺的“剥夺者”以及敌对势力疯狂的反抗和破坏,必然受到习惯势力、传统观念顽强的进攻和侵袭;社会主义制度是对资本主义的整个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的彻底否定,必然受到敌对势力的仇恨和围攻,他们企图通过有硝烟的和“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在世界上彻底消产主义制度”。但是,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主义“最后的胜利依然是确定无疑的,但是迂回曲折的道路,暂时的和局部的迷雾”——虽然这也是难免的——,现在将会比以前多得多了。不过我们一定要克服这些障碍,否则,我们活着干什么呢?我们决不会因此丧失勇气。”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于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但绝不是马克思主义“大失败”、社会主义的“历史终结”。东欧苏联剧变是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根本原因在于信仰、信念上改旗易帜、改弦更张,使执政党发生质的檀变。长期以来,苏联奉行的社会主义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主框架的教条主义模式。这种教条主义的模式逐渐处于“僵化”的状态,阻碍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和专制主义所造成的恶果,又使苏联一些主要领导人跳到右倾取消主义的极端,搞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终导致了社会主义政权的丧失。可见,东欧苏联剧变,是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基本问题的结果。冈此,东欧苏联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理论教条主义、专制主义和取消主义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终结,而是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终结。剧变的事实从反面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在“无产阶级政党内根本不容讨论的问题”。不然,就会像洪水决沙堤那样,顷刻间土崩瓦解。

观察问题,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透过事物的进程看本质。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率先建立的,这就给社会主义出了一道“历史难题”: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使社会主义遇到前所未有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制约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但是,中国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综合国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社会主义优越性终于较充分地发挥出来。如果我们以表象的、片面的、凝固的观点来进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劣比较,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得以充分发挥看成其本身不具有优越性,那就必须得出错误的结论。

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挫折和低潮,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运动,而必然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即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列宁曾经说过:“把世界历史设想成一帆风顺的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向后作巨大的跳跃,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笔直、平坦的。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必然也会既有高潮也有低潮。

参考文献

[1]顾海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主题转换[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03)

上一篇:浅谈在初中语文教改中实施创新教育 下一篇:九十二年的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