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言教学 提高教学实效

时间:2022-10-07 11:34:49

加强语言教学 提高教学实效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意识淡薄、轻视语言教学的情况可以说仍然相当普遍。语文教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加强语言教学,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只有切切实实地“咀嚼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才能“嚼出味、品出意、习得法”;才能真正地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得意;得言;教学实效

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立足工具,又要弘扬人文;既要得意,也要得言。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以语言为主,以内容为辅,教学过程中要凸显一个清清楚楚的学习语言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语言,发展语言。

一、在朗读中习得语言

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是最主要、最常用的语文实践。一位成熟的语文教师应该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设计不同形式的读,读其意,明其理,悟其情。既要感知课文大意,又要积累课文有关语言,以求在“得意”中不忘夯实“得言”基础。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五彩池》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摘录课文中有关描写五彩池数量的、描写五彩池形状的、描写五彩池颜色的词语。结合积累,直奔教学重点,既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感知了五彩池数量多、颜色美、形状奇的特点。

如教学《桥》时,可以以洪水为切入点进行教学:(1)自由初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读准确。(2)找出描写洪水的词语、句子――“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对这种语句要反复练读。(3)品读描写洪水的词句,体会洪水的可怕。(4)录像再现山洪暴发时的可怕情景,用一句话描述你观看后的感受。(5)指名读、小组读、齐读,感受洪水的可怕。

二、在品味中感悟语言

朱熹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阅读教学,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聚焦语言,斟词酌句、咀嚼文字,尽享文字的芬芳。例如:教学《搭石》第四自然段描写家乡人“谦让互助过搭石”的画面时,可抓住关键词语“伏”“理所当然”进行品味。具体过程如下。

(1)指名读,找出体现乡亲们美好情感的词语(“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说上几句家常话”“伏”“背”)。

(2)这些词语中哪一个最能表达出年轻人对老人的关爱呢?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并对“伏”“弯”“蹲”“屈”进行换词比较,体会家乡年轻人对老人的尊敬。

(3)人们把背老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谁能说说“理所当然”的意思?

(4)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理所当然”的事情?

(5)村子里的人都敬老,这是一道风景,请同学们带着美好的感受读读本语段。

以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抓住体现乡亲们美好情感的句子展开研读,以读促解、以解促读,体会词语背后隐藏的深刻内涵,感悟“搭石”风景的美,领会人性之美,把握文章的主旨,较好地实现精神和语言同构共生的良好效果。

三、在积累运用中发展语言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次阅读教学研讨会说:“阅读教学要培养语感,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表达的精妙。”教师要让学生在美读中生情、动情。对文中的精彩词、句、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背诵,强化积累。

在说写运用中积累,在言意兼得中表情达情。加强语言运用的训练,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在“运用”中“表意达言”。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者应深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可用素材,为学生提供运用的机会,创设积累运用的情境,架设语言转换的阶级,引导学生拾级而上,逐步内化语言,达到“言意兼得”的目的。

如《草原》中描写草原美景的一段,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可这样引导学生:(1)借助课文,描述画面。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要学生借助课文语言,描述草原景色,想象画面,感受其美。(2)运用语言,转化语言。要学生用上“清鲜、明朗、高歌一曲、一碧千里、翠流、惊叹、久立四望、低吟”等词,以语言描绘草原景色。(3)借助语言,激活创新。让学生运用上述词语,描述一处春景,既积累了语言,又培养了学生表情达意的方法。

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第三段的教学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出示一幅海底世界情景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其中一种海底动物贴出并进行介绍,学生兴趣倍增。通过口语式的介绍,学生既了解了海底动物的外形特点,又学到了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各种动物介绍得生动、形象。

《文心雕龙》曰:“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言”乃文章之本,阅读教学只有有效地训练“言”,切切实实地“咀嚼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才能“嚼出味、品出意、习得法”;才能真正地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学的实效,才不会因“忘言”而导致丢失“根本”。

参考文献:

[1]高华.关于非语言沟通与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07).

[2]张思扬.教学过程中有效沟通策略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0).

[3]赵亚莉,孔翔兰.学习外力、心理及实践对教学和学习效果的影响[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01).

上一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之我见 下一篇:浅谈案例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