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阅读实践 深化语言训练

时间:2022-09-08 05:27:04

加强阅读实践 深化语言训练

研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后,深悟在阅读课堂活动中应注重语言实践性,让学生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提升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教师要立足语文教材,根据实际学情,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努力做到读写结合,促使学生既深化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又能在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得到锤炼。

一、品味语言,仿照表达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绝大多数是文质兼美的语言学习范本。教师要挖掘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通过朗读、思考、交流、比较等语言实践活动,对重点词句进行反复揣摩、品味,感悟文本蕴涵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方式,同时,创设迁移运用情境,让学生仿照文本的表达方法,训练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案例片段:

课件出示句子①: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师:为什么把书比做朋友、家呢?这种比喻有什么巧妙之处?

生1:作者把书喻为朋友和家,十分巧妙地说明了书常读常新,百读而不厌。

生2:生活中,朋友天天见面,越发增进友情;家天天回去,越发觉得温馨。作者把书喻为朋友和家,最恰当不过了。

生3:从这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一本书不管看过多少遍,总能发现新东西。

课件出示句子②: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师:体会得不错,请大家再体会这句比喻句的意思,想想作者这样写妙在哪里?

生1:这句比喻句把书比作想去就去的故地,说明作者对书想读就读,对书的内容十分了解、熟悉了。

师:认真体会这两句比喻句有哪些不同之处。

生2:喻词不同,前一句了两个“像”,后一句中用“就是”“也是”两个喻词,更加表达作者对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了。

师:形象、生动、贴切的比喻可以很好地将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我们也来学一学运用比喻方法,联系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事物,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课件出示仿写练习题:①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②_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

二、利用空白,读写结合

不少的文本作者会有意或无意地在文中留有或多或少的空白之处,这些空白处往往会引发研读者的无限遐想。教学时,利用文章的空白处,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充分发挥想象,对文本空白处加以补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表达,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课件出示文中句子: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小伙子被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但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师:请大家朗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老汉此时要喊什么?心里怎样想呢?

生1:老汉要喊“儿子,桥就要塌了,不要管我,赶快跑!不然就来不及了!”

生2:他可能要喊“儿啊,照顾好你娘,不要管我!”

生3:老汉此时心中想“自己亏欠儿子和老伴太多了,今生再也无法补偿了!”

生4:老汉心里想“乡亲们都安全了,我和儿子付出的生命代价是值得的。”

师:是的,这就是一个不徇私情,却又是一个有着深沉父爱的老汉。令人痛心的是,洪水吞没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来,大家捧起课本,满怀哀思与崇敬的心情把课文的最后4个自然段读一遍。

师:这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也是个肝肠寸断的老母亲,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文章在这里就没有往下叙述了,请大家发挥想象,拿出小练笔本,结合课文内容往下写一写,把课文叙述得更具体生动些。

学生练笔后交流:

生1:在泪眼蒙眬中,她看见了泪流满面的乡亲们,却看不见老伴清瘦的脸颊;她听见了人们嘤嘤的哭泣声,却听不见儿子深情的呼唤……

生2:她看见了缓缓流动的小河,却看不见老伴忙碌的身影;她听见了小河潺潺的流水声,却听不见儿子爽朗的笑声……

在读写迁移过程中,孩子们结合文本内涵进行补白,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中的老汉形象的理解,他们深深感悟到老汉与人们之间已架起了一座无形的生命、责任之桥。而语言运用能力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了训练,获得了提高。

三、改写文本,激发潜能

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知识改写文本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对文本的表现形式进行改变,也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调整和加工。本人常用以下三种方式:

1.改变标点符号。通过改变文本中的标点符号,进一步品味文本的内在情感,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时,让学生把感叹号改成句号,再体会改变后句子表达与原句有何不同。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刻体会到原句强调“深深的眷恋”,真挚而感人,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分难舍的感情。

2.改变体裁。如教学《草原》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改写这段草原风光图。学生运用诗的语言赞美天空、小丘、羊群、骏马、大牛,赞美了翠流、一望无际的草原。

3.整合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领会文本的基本内涵,对文本进行必要的增删、取舍、整合、创新。如《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不足百字。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不改变文章中心内容,进行改写,或把当时场面氛围或渲染、或描述得更具体,或把杨氏之子、孔君平的动作神态以及说话的语气刻画得更加惟妙惟肖。如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孩子热情地请孔君平坐下来,小步地走到厨房里,端出一盘水果,其中有黑里透红的杨梅果,笑着对孔君平说:“请先生吃水果!”孔君平望了望水果,心里想出一个逗孩子的玩笑,于是,他便指着水果盘里的杨梅,说:“孩子,这杨梅是你家的水果。”然后,脸上笑了笑,故意眨一眨眼睛。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金华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上一篇:职校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刍议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中的方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