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下我国工程总承包管理服务浅析

时间:2022-10-06 05:44:17

市场经济下我国工程总承包管理服务浅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业务的发展历史及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工程总承包管理业务的基本经验,同

时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市场;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0.issn.1672―3309(s).2011.04.0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4―62―02

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与国际工程承包和管理方式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承包市场,带动我国技术、机电设备及材料工程的出口,促进劳务输出,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1985年,原国家计委设计局在杭州召开了一次工作会,会议提倡工程设计单位向国际型工程公司发展,提倡工程设计单位开展工程总承包,并开始在化工和石化行业进行工程总承包的试点,以设计为主体的工程总承包从此启动。1999年,国务院101号文,要求勘察设计单位与国际接轨,向工程公司、工程咨询公司、岩土工程公司、设计事务所转化,以便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2003年,建设部以建市[2003]30号文的形式印发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以加快培育和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加强对工程总承包工作的监督管理。2004年11月16日,建设部印发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建市[2004]200号),为工程建设的专业机构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准入条件。2005年8月1日,建设部与国家质检总局又联合了《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2005),规范总结了我国近20年来开展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和推行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对促进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提高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我国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所取得的成绩

20多年来,我国的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市场逐步扩大

2007年,我国项目管理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勘察设计企业有69家,最高达7.9亿元:完成工程总承包合同超过1亿元的企业125家,最高达112亿元。2008年,项目管理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勘察设计企业有74家,最高达10亿元:完成工程总承包合同超过1亿元的企业126家,最高达164亿元。2009年,项目管理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勘察设计企业有78家,最高达14.4亿元:完成工程总承包合同超过1亿元的企业131家,最高达269亿元。

(二)开展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的行业面进一步扩大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激励下,从事工程总承包业务的行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的化工、石化行业,扩展为现在的冶金、电力、建筑、机械、建材、石油天然气、铁道、水运、纺织、电子、市政、兵器、轻工等行业,也扩展到了各个行业的装饰装修、消防、弱电、园林环境、环保等专业工程。

(三)工程总承包专业人员素质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工程总承包不同于一般的施工管理和设计管理,要求项目管理不仅要熟悉工程技术,还要熟悉国际工程公司的组织体系,熟悉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以及有关政策法规、合同和项目管理技术。近几年来,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项目,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基本经验分析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和发展,我国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业务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行业主管部门非常重视

将建设管理单位、工程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有机的结合起来,系统思考行业的整体建设模式。在起步的初期,基本上是利用行政的手段要求本行业的建设单位必须采取工程总承包的形式。

化工部早在1982年就下文要求成达(化工八院)、天辰(化工一院)、五环科技(化工四院)开始工程总承包试点,并拨款300多万元给这些院装备软件,1984年又下文要求全行业要实行以设计为主题的工程建设模式。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带来了化工行业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快速发展。

(二)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把所有的作业流程规范化、制度化,还包括很多操作表格及合同范本,如项目管理服务、项目管理承包以及工程总承包的合同范本等。这是开展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

(三)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一方面进行专业管理人才的培训,一方面进行实战锻炼,在项目操作中不断总结、提高,形成与工程总承包业务相适应的专业队伍。

(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

企业拥有本行业的先进技术或工艺中的专有技术,无疑是承揽工程总承包任务的最有力的条件。比如纺织设计院,采用设计、生产、学校横向联合形式开展攻关,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大胆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利用自己开发的聚酯技术开展工程总承包,投资节省80%,工期缩短近1/2,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能耗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依靠过硬的技术,优秀的管理,赢得了国内聚酯工程建设项目75%的市场。

(五)重视采用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手段

在工程总承包中,推广项目管理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项目管理软件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管理,促进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六)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服务

根据项目特点和业主需求,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设计一施工(DB)总承包,设计一采购一施工(EPC)总承包等等。另外,经业主与设计部门协商,还可以有其他一些双方互相接受的新形式。如,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试车)管理总承包、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服务(或承包)等。

四、我国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入世”过渡期满后,国外工程公司进入中国工程市场的障碍已被解除,中国工程建设的大市场也早已被国外众多大型工程公司关注。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必须看到我国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配套政策。虽然推行工程总承包已有多年,但相关主管部门一直没有出台关于工程总承包的法律法

规和部门规章。《建筑法》、《招投标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只是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等有具体规定,而对于工程总承包这样一种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还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

二是国内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原来,业主大多都是自己为总承包方,将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内容分块发包,这些做法势必影响着工程公司的培育和成熟过程。有的管理部门认识不统一,对建设部的总承包政策理解不够,使得工程总承包项目在当地遇到了很大的障碍。

三是国际市场竞争力薄弱,缺乏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尤其是缺乏掌握现代项目管理知识的、适应海外项目要求的项目经理、商务经理、工程造价、合同及法律管理、融资管理人员。与国外知名的工程公司相比,项目融资能力和出具保函的能力相对较差,技术和管理上还存在差距。

四是操作运行不规范,发展不平衡。尽管国家已经颁布了《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但各地方或行业建设主管部门、各企业对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还存在很大差距,导致行业之间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业务发展很不平衡。

五是国内的造价管理体系与国外不接轨。目前的综合定额管理体系不适用国外项目常用的量价分离造价模式,绝大部分总承包企业的价格数据库不完善,总承包管理的风险较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EB/DU.WWW.mo.hurd.gov.cn.2003―02―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建市[2004]200号),2004―11―16.

[5]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关于公布勘察设计行业2008。2010年度工程项目管理营业收入和工程总承包完成合同额排序名单的通知[J].中国工程咨询,2007,(11).

上一篇:对新形势下传统型外贸企业经营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中国工程承包商进行国际项目融资的可行性途径...